一、前 言 二、 分析前變異對血脂測定結果的影響 對于血脂測定,應特別注意分析前變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主要來源于: 1.生物學因素:如個體間、性別、年齡和種族等。研究發現,TC、TG、HDL-C、LDL-C、apoAI、apoB和Lp(a)的平均生物學變異分別為6.1%~11%,23%~40%,7%~12%,9.5%,7%~8%,6.5%~10%和8.6%。 2.行為因素:如飲食、肥胖、吸煙、緊張、飲酒、飲咖啡和鍛煉等。 3.臨床因素:如 ①繼發疾病(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腎臟疾病、肝膽疾病及其他); ②藥物誘導(抗高血壓藥,免疫抑制劑及雌激素等)。 4.標本收集與處理:如禁食狀態、血液濃縮、抗凝劑與防腐劑、毛細血管血與靜脈血、標本貯存等。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減少血脂和脂蛋白測定分析前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1.血脂分析前受試者應處于穩定代謝狀態,至少2周內保持一般飲食習慣和體重穩定。 2.測定前24h內不應進行劇烈體育運動。 3.如血脂檢測異常,在進一步處理前,應在兩月內進行再次或多次測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 4.雖然有人認為TC測定可不用禁食,但應注意飽餐后TC會有所下降;對于TG和其他脂蛋白檢測則需至少禁食12h采血。 5.除臥床不起者外,采血時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試者至少應坐位休息5min。 6.靜脈穿刺過程中止血帶使用不應超過1min。 7.血清或血漿標本均適用于血脂、脂蛋白測定,但現在主張一律用血清。如用EDTA作抗凝劑,分離血漿后應馬上放在2℃~8℃保存,以防組分改變,測定結果需乘以1.03。
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測定提出推薦方法,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負責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血清總膽固醇的酶法測定”(WS/T 120-1999)和“血清載脂蛋白AI及載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濁測定法”(WS/T 121-1999),對于臨床實驗室提高血脂分析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在實際應用工作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如對TG的兩步酶法測定有些不同意見;用沉淀法測定HDL-C與LDL-C 的單位已越來越少,許多實驗室已改用直接勻相測定法(homogeneous method);應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apoAI、apoB與Lp(a)時參數設置與多點定標問題;應反復強調分析前變異對血脂測定的影響等等。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血脂專家委員會就當前臨床血脂測定項目,包括TC、TG、HDL-C、LDL-C、載脂蛋白AI(apoAI)、載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測定方法與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討論與研究,并參考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的有關文件,就臨床實驗室常規血脂測定提出以下建議,以適應當前我國臨床實驗室在血脂測定及血脂分析的臨床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推動血脂測定和研究工作的發展與進步。
8.血清標本應及時測定,如24h內不能完成測定,可密封置于4℃保存1周,-20℃可保存數月,-70℃至少可保存半年;應避免標本反復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