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05 22:15 原文鏈接: 血常規各項目臨床意義

    白細胞(WBC)計數

    【正常參考值】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兒童:(5.0~12.0)×109/L。

    【臨床意義】

    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兒白細胞最高,兒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個月至分娩后4~5天,經期,飯后,劇烈運動后,寒冷及情緒激動時等白細胞數都可增高。一個人的白細胞總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對白細胞處于臨界值者,應注意定時檢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療、化療等治療觀察中的病人。

    (2)急性細菌性感染和化膿性炎癥:如大葉性肺炎、猩紅熱、丹毒、敗血癥、闌尾炎、膿腫、腦膜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癥、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癥、急性鉛中毒及安眠藥中毒等。

    (4)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的血細胞破壞:如大手術后、燒傷、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傷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腦出血,血型不合輸血等。

    (6)白血病及某些腫瘤

    (7)腎移植后的排斥反應。

    (8)原發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急性發作等。

    (9)少數病毒感染性傳染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

    (10)應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強的松)的幾天內,白細胞常超過正常范圍。

    減少:

    (1)某些感染: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如傷寒、副傷寒桿菌、結核桿菌)感染、病毒(如流感、麻疹病毒)感染、原蟲(如瘧原蟲、黑熱病原蟲)感染等。

    某些血液病:如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MDS)、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3)過敏性休克、重癥惡病質。

    (4)脾功能亢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替氏綜合征、門脈性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5)化學藥品及放射損害:如X線和鐳照射,抗癌藥物,嚴重砷、鎂、汞、苯中毒等。

    (6)其他:如營養不良、極度腎衰竭等。

    白細胞分類計數(DC)

    中性粒細胞

    【正常參考值】

    成人:0.50~0.75(50%~75%),絕對數為(1.8~6.4)×109/L;

    幼兒:0.35~0.50(35%~50%);

    新生兒:0.70~0.90(70%~90%)

    【臨床意義】 同白細胞計數。

    1.中性粒細胞的中毒性變化:中性粒細胞胞漿中中毒顆粒、空泡變性、Dohle小體(白細胞包涵體)、核變性等中毒性變化是在一些理化及生物學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見于化膿性感染、敗血癥、嚴重傳染病(如猩紅熱)、重金屬或藥物中毒、放射線治療及某些惡性腫瘤等.

    2.中性粒細胞核象左移和右移:末梢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同時出現晚、中、早幼粒細胞等早期細胞稱為核左移,分為再生性核左移和退行性核左移,常見于多種嚴重感染。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5葉核以上者超過3%)的粒細胞象稱為核右移。

    核左移再生性核左移 多見于大葉性肺炎、化膿性闌尾炎、類白血病反應、缺氧、低血壓等

    退行性核左移 多見于機體抵抗力低下時的嚴重感染,如傷寒、伴中毒性休克的敗血癥

    核右移 常伴有白細胞總數的減少和中性粒細胞的相對增多,主要見于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尿毒癥、腳氣病、遺傳性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及使用抗代謝藥物后

    嗜酸性粒細胞

    正常參考值

    百分率:0.005~0.05(0.5%~5%);

    絕對數: (50~300)×106/L。

    【臨床意義】;

    1.增多:

    (1)變態反應: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食物過敏、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過敏性肺炎、神經血管性水腫等。

    (2)某些皮膚病:如牛皮癬、濕疹、皰疹樣皮炎、霉菌性皮膚病等。

    (3)某些寄生蟲病:如鉤蟲病、肺吸蟲病、包囊蟲病、血吸蟲病、絲蟲病、絳蟲病等。(4)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等。

    (5)其他:如猩紅熱、潰瘍性結腸炎、X線照射后、脾切除、傳染病恢復期等。

    2.減少:

    (1)傷寒、副傷寒及其他感染早期。

    (2)應激狀態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時。

    嗜堿性粒細胞(B,BASO)

    【正常參考值】tb-lab.cn

    百分率:0~0.01(0~1%)

    絕對數:(0~0.1)×109/L

    臨床意義】

    1.增多

    (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粘液性水腫、潰瘍性結腸炎、變態反應、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2)在高脂飲食條件下,可促使骨髓中嗜堿性粒細胞釋放到周圍血中,而致血液嗜堿性粒細胞輕度增高。

    2.減少:

    (1)速發性變態反應(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過量、甲亢、柯興癥等。

    (2)應激反應:如心肌梗塞、嚴重感染、出血等.

    淋巴細胞(L,LYM)

    【正常參考值】

    成人:0.20~0.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