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沉渣檢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臨床診斷、治療監測及健康普查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國內臨床檢驗的現狀,參考相關文獻,我們對尿液沉渣檢查標準化提出如下建議。
材料與器械
一、收集標本的容器
1 . 收集和運送尿液的容器應由不與尿液成分發生反應的惰性材料制成,潔凈、防漏、防滲,一次性使用;容積應﹥ 50ml, 圓形開口的直徑﹥ 4.0cm ,具有較寬的底部。盡可能使用具有安全、易于開啟的密封裝置,以保證標本運送安全。
2 . 用于離心尿液的離心管,應具備以下條件,清潔、透明、帶刻度,刻度上的應至少標明 10ml 、1ml 、 0.2ml ,容積應﹥ 12 ml 、試管底部呈錐形或縮窄形。試管口盡可能具有密封裝置。最好使用不易破碎的一次性塑料或玻璃離心管。
3 . 用于尿沉渣分析的容器、離心管、玻片必須能進行標記,便于病人標本的識別,且應保持潔凈。
二、尿沉渣計數板
尿沉渣的量和壓(涂)片厚度是標準化重要環節,在普通玻片上隨意滴加沉渣液或加蓋玻片(甚至不加蓋玻片),不能提供標準化的結果。建議使用標準化的沉渣計數板。
三、離心機
采用水平式離心機,離心時應蓋上蓋,以保證安全。離心時,機內溫度應盡可能保持﹤ 25 ℃ ,離心機相對離心力( RCF )應在 400xg 左右。
離心機轉速與相對離心力的換算公式為:g=11.18×(rpm/1000) 2 ×R或 rpm=1000× 〔 400/(11.18× 半徑 ) 〕 1/2注: rpm= 為每分鐘轉數;r 為半徑,指從離心機軸中央到離心管底部的距離;g 為相對離心力。
例如:水平離心機半徑為 20 cm 時,采用 1338r/min( 或1350r/min)水平離心機半徑為 16cm 時 , 采用 1495r/min( 或1500r/min)水平離心機半徑為 10cm 時 , 采用 1892r/min( 或1900r/min)
四、顯微鏡
尿沉渣檢查盡可能使用具有內置光源的顯微鏡,光線強度可調,應具備 40 倍、 10 倍的物鏡和 10 倍的目鏡。同一實驗室如有多臺顯微鏡的物鏡及目鏡的放大倍數應一致。
五、自動化設備
有條件的實驗室也可使用各類自動、半自動的尿沉渣分析儀作為尿沉渣分析,或用作過篩,但此類儀器必須經權威機構認可。
六、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
在有條件的單位,可使用帶計算機成像系統的顯微鏡、標準化的沉渣檢測系統和相關輔助軟件來自動處理結果,但檢查方法和尿沉渣結果報告方式須標準化。
標本的收集及運送
一、標本的收集
實驗室工作人員、醫生、護士必須對病人留尿進行指導、務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潔。隨機尿液標本的留取無特殊時間規定,但病人必須有足夠的尿量( 30 ~50ml );晨尿指病人起床后第一次尿;收集“時段尿”時,應告知病人時間段的起點和終點,起始時先排空膀胱;三杯試驗留尿時間要分段明確,做好標記。送檢單上應注明留尿時間、送檢時間。
二、標本的運送
按上述要求留取尿液應在 2h 內完成檢驗,如果標本收集后 2h 內無法完成分析 , 可 2 ~ 8 ℃冷藏, 6h 內完成檢驗;如僅做尿沉渣檢查,可在尿標本中加適量防腐劑 ( 大多使用 400g /L 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 5ml 。
應注意甲醛過量時可與尿素產生沉淀物,干擾顯微鏡檢查 ) 。
三、標本的標記
標本容器必須有標記,包括:病人姓名、特定編碼(或住院病人的病區、床號)、標本收集時間。標簽應貼在容器上,不可貼在蓋上。
四、標本的接收
實驗室應建立嚴格的標本接收制度,工作人員在接收標本時,必須檢查標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標記內容與醫生所填寫化驗單是否一致;從留尿到接收標本的時間是否過長;標本是否被污染。尿標本量不少于 30ml,在特殊病例不可能達到此要求時 ( 如小兒、燒傷、腎衰無尿期 ) ,應在檢驗報告單上注明收到的尿量、檢查方法(離心或未離心)。
尿沉渣檢驗的操作步驟
一、離心
離心管中倒入充分混勻的尿液至 10ml 刻度處 ,RCF400 × g, 離心 5min 。離心后傾倒或吸去上清液,離心管底部殘留尿液的量應在 0.2ml 處,使之濃縮 50倍。
二、鏡檢
沉渣液混勻后,取 1 滴(約 15 ~ 20ul )充液到標準尿沉渣計數板里 ( 按說明操作 ), 先用低倍鏡觀察 , 后用高倍鏡。計數細胞或管型,按×× /ul 報告。尿結晶、細菌、真菌、寄生蟲等以 + 、 ++ 、 +++ 、 ++++ 或 1+ 、 2+ 、3+ 、 4+ 形式報告。
尿結晶、鹽類的報告方法:
尿結晶
- : 0
1+ : 1 ~ 4 個 / 每高倍視野
2+ : 5 ~ 9 個 / 每高倍視野
3+ : 10 個 / 每高倍視野
原蟲、寄生蟲卵的報告方法:
- : 0
1+ : 1 個 / 每視野~ 4 個 / 每高倍視野
2+ : 5 ~ 9 個 / 每高倍視野
3+ : 10 個 / 每高倍視野
細菌、真菌的報告方法:
- : 0
±:數個視野散在可見
1+ :各個視野均可見
2+ :數量多或呈團狀集聚
3+ :無數
鹽類
- :無
1+ :少量
2+ :中等量
3+ :多量
三、尿沉渣的檢查內容
應包括:( 1 )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上皮細胞(腎上管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異形細胞等。( 2 )管型:透明管型、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蠟樣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寬形管型等。( 3 )結晶:磷酸鹽、草酸鈣、尿酸結晶和藥物結晶等。( 4 )細菌、寄生蟲(或卵)、真菌、精子、粘液等。( 5 )臨床醫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
四、有條件的實驗室應開展各種尿液有形成分的
染色檢查,配置多種類型顯微鏡(如相差顯微鏡、偏振光顯微鏡等),以便于有形成分的進一步鑒別。
尿液沉渣僅為尿液分析的一部分,應結合尿液理學,化學檢查及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再發出報告。尿沉渣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同時應進行尿沉渣檢查的專業培訓,技術未達到熟練程度要求者,不得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