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8月21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表示,他們對日本水循環變動觀測衛星“水滴”號拍攝的圖像進行分析后發現,北冰洋海冰正快速減少,今年夏季北冰洋海冰面積有可能創下有觀測數據以來的最小紀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說,去年夏季,北冰洋海冰的面積僅比2007年觀測到的最低紀錄值稍大,不過由于接下來的冬季氣溫很低,面積一度恢復到應有的水平,但隨后又開始大面積融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18日,北冰洋的海冰面積為466.4萬平方公里,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這一數值在不久后將低于2007年9月24日觀測到的最低紀錄425.4萬平方公里。
北冰洋的海冰分為“多年冰”和“一年冰”。前者是常年不化的冰。后者主要指冬季新出現的薄冰,通常來說它們的面積在9月中旬到下旬會縮到最小值。
去年9月,研究人員觀測到北冰洋海冰面積第二小紀錄,不過由于當年冬季非常寒冷,此后海冰面積又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觀測到的水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一年冰”的面積有所增加。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學研究團隊揭示了海冰漫射衰減系數的溫度響應機制及其對北冰洋的潛在影響。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湖沼學與海洋學》。論文通訊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員許......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學研究團隊揭示了海冰漫射衰減系數的溫度響應機制及其對北冰洋的潛在影響。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湖沼學與海洋學》。論文通訊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員許......
多項科考項目首次在北冰洋展開一起關注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考。目前,“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本次北冰洋科考期間,考察隊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尋找合適的海冰區域作為“冰站”進行作業。建立起長期......
近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出征,前往北冰洋執行科學考察任務。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性能如何?它的設計有何亮點?科考隊員和船員在船上怎......
據中國自然資源部12日消息,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12日搭乘“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前往北冰洋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本次科學考察活動,預計總航程約1.55萬海里,9月下旬返回上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一次評估報告認為,北冰洋預計最早在本世紀中葉前后出現夏季無冰的現象。然而,一支國際研究團隊6日在英國《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認為“無冰之夏”可能提前至本世紀30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一次評估報告認為,北冰洋預計最早在本世紀中葉前后出現夏季無冰的現象。然而,一支國際研究團隊6日在英國《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認為“無冰之夏”可能提前至本世紀30年......
《自然·通訊》6日發表的一項氣候變化模型研究認為,即使在低排放場景下,北極可能早至2030年代就會在9月間沒有海冰,比此前的估計早了約10年。這些最新發現強調了人類活動對北極的重大影響,表明了對北極在......
除了空氣溫度上升和水域變暖,北極海冰還需要應對惡劣的天氣條件,而對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個極端事件的新分析表明,它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受到這些影響。科學家們在研究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北極旋風的影響時發現,它造......
今年,南極海冰面積縮小至200萬平方公里以下,這是自43年前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小面積。近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報告稱,192萬平方公里的最小面積測量于2月25日,比測量于2017年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