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研究揭示了大腦和腸道之間生物相互作用的細節,這些菌群可能有一天會有助于人類精神疾病如抑郁癥的治療。
“在實驗室測試中表現出抑郁型行為的老鼠,我們發現壓力會改變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 -腸道中的細菌群,”研究負責人Seema Bhatnagar博士說,他是麻醉學和重癥監護科的神經科學家在費城兒童醫院(CHOP)。 “此外,當我們將那些易受壓力的大鼠的細菌移植到沒有受到壓力的老鼠身上時,受體動物表現出類似的行為。”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Bhatnagar補充說,壓力也增加了脆弱大鼠大腦的炎癥,并且這些炎癥在他們接受來自脆弱動物的移植后出現在無應激大鼠中。研究小組于2019年3月4日在線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發表了研究結果。
科學家已經知道大腦和腸道相互影響。在人類中,與健康個體中的微生物相比,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群體,在精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也可以看到平行的發現。該研究調查了與腦炎癥,微生物組和壓力有關的機制。
Bhatnagar說:“人類不會對同樣的壓力做出同樣的反應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發展精神疾病,其他人則更有彈性。” “實驗室動物也會發生類似情況。”
在嚙齒動物中,社會等級和地域性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使用經驗證的行為工具(如強迫游泳測試或社交失敗測試)來模擬壓力源,以檢查動物如何使用應對策略來應對壓力。更被動地應對的大鼠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因為它們也表現出更多的焦慮和抑郁類型的行為,而更積極應對的老鼠對社會壓力的影響具有彈性。根據這些評估,研究人員將動物分類為脆弱或有彈性。
然后研究小組分析了脆弱大鼠,彈性大鼠,非應激對照組和安慰劑組的糞便微生物組。他們發現脆弱的大鼠比其他組的某些細菌(例如梭菌屬)的比例更高。
然后,他們從三個供體組 -弱勢大鼠,有彈性的大鼠或對照非應激大鼠 -進行糞便移植到幼稚大鼠,沒有受壓的動物。他們發現不同的微生物組改變了抑郁樣行為。接受易感大鼠移植的大鼠更可能采取抑郁樣行為,而接受彈性動物或非應激動物移植的大鼠則沒有表現出行為或神經測量的任何變化。受體中大腦炎癥過程的模式也類似于脆弱動物大腦中的模式,這表明梭菌等腸道細菌的免疫調節作用可能促進了這種炎癥。然而,移植并沒有顯著改變焦慮樣行為。
來自易受傷害的大鼠的腸道移植增加了抑郁型行為而非非應激性接受者的焦慮型行為的發現可能指向不同的機制。作者說,這種差異表明抑郁型行為更多地受到腸道微生物組的調節,而焦慮型行為主要受到壓力體驗產生的神經活動變化的影響。
“盡管還有許多研究工作要做,但我們可以設想未來的應用,我們可以利用微生物 -腦相互作用的知識來治療人類精神疾病,”Bhatnagar說。 “人們已經開始服用非處方益生菌作為補充劑。如果我們最終可以驗證特定細菌的有益行為影響,我們可以為新的精神病治療奠定基礎。”
艾倫小鼠大腦通用坐標框架第三版經過3年密集的數據收集和仔細繪圖,制圖者的工作完成了。他們繪制了復雜“地形”,包括高峰、山谷和邊界,但實物只有半英寸長,重量還不及一粒軟心豆粒糖:實驗室老鼠的大腦。在5月......
一名50多歲的女性在航空業工作。她由于前三天出現咳嗽、發燒和精神錯亂,前往位于美國底特律的亨利福特醫療集團(HenryFordHealthSystem)進行治療。鼻拭子測試顯示她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SA......
如今人們會花費數百美元來分析其機體的腸道微生物,他們希望這種分析能幫助調整日常的飲食并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但正如我們在最近所發表的論文中解釋的那樣,目前這種檢測服務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科學研究還處......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咖啡因的攝入與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有關。腸道微生物群是生活在消化道中的數萬億微生物,它們影響著你的整體健康。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從2型糖尿病到某些癌癥再到帕金森氏癥,飲用咖啡與降低各......
對于細菌來說在酸性環境中的生長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會在宿主消化道內定殖并引起疾病,而它們在侵染宿主的全過程中都要抵御外界的酸性環境:人的胃部呈強酸性(pH1.5-2.5),被認為是宿......
當下,中國疫情阻擊取得巨大進展,但每一顆懸著的中國人民的心并未回落,海外疫情的快速擴散使政府和企業加倍謹慎。各企業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復工復產,另一方面更要繼續規避疫情隱患,打造安全的辦公、生產環境。受疫......
細菌耐藥性問題的核心是缺乏快速而通用的抗生素敏感性試驗(AST),該試驗可以評估感染病原體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從而直接在臨床治療時提供治療方案。在3月19日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Biology》上......
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一種腸道微生物的副產品--苯乙酰谷氨酰胺(PAG)--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有關,包括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Cell》雜志上。苯丙氨酸是一種存在于許多食物......
據英國《自然·代謝》雜志9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首次詳細分析了細菌脫氧核糖核酸(DNA)在人體內臟中的分布情況。我們都知道,人類體表和腸道布滿了細菌,如腸道內寄生著多達1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影響......
一項對19名罹患花生過敏癥者所進行的新研究發現,他們的腸道中有著大量的致敏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這為花生和其它食品的嚴重過敏機制對提供了寶貴的線索;美國人中共有多達6%的人受到該過敏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