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18 22:15 原文鏈接: 研討POPs研究熱點2020相約同舟共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18日,第十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進入第二天日程。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承辦,論壇共有600余人出席。繼第一天精彩報告后(文章鏈接:群英聚首羊城 助力中國POPs治理),今日同樣迎來國內外POPs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的學術演講。

    大會現場

    2.jpg

    香港浸會大學 蔡宗葦教授

      今日大會報告由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帶來,題目是“Air pollution of PAHS and nitro-PAHs”。蔡宗葦介紹到,WHO對外公布一組數據表明,當空氣中PM2.5濃度達到35 μg/m3時,人的死亡風險比10 μg/m3情況下增加了15%,并且PM2.5濃度與呼吸系統疾病呈正相關。

      山西省太原市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工業結構等因素,太原市空氣污染尤為嚴重。課題組通過分析該市2013-2017年的空氣組分后發現,太原空氣中PM2.5成分以PAHs和NPAHs為主,污染物以來源以燃煤為主。由于NPAHs化合物毒性比PAHs高100000倍,因此急需了解這種化合物對人體的毒理性。課題組通過究發現,NPAHs和PM2.5可導致炎癥發生,造成肺部DNA損傷同時造成DNA修復異常。

    3.jpg

    中山大學 歐陽鋼鋒教授

      由中山大學歐陽鋼鋒教授帶來大會報告,題目是“Development of Novel Fiber Coating for SPME in Vivo Sampling”。歐陽鋼鋒介紹到,SPME技術在1990年發明,這項技術克服了傳統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缺陷,集采樣、萃取、濃縮、進樣于一體,大大加快了分析檢測的速度,是一種綠色、環保、簡單,可全自動化的技術。目前課題組將這項技術用于活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隨后,歐陽鋼鋒介紹了課題組使用多種自制涂層探針的活體采樣的分析結果。最后,歐陽鋼鋒表示,經測試后發現,直徑細的探針比粗探針擁有更好的檢測結果。

    4.jpg

    東莞理工學院 牛軍峰教授

      由東莞理工學院牛軍峰教授帶來大會報告,題目是“膜式電化學氧化系統去除水中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牛軍峰介紹到,人類當前面臨嚴重的水質安全問題,并且工業廢水是水中有毒污染物主要來源,因其處理難度大、危害大、成分復雜,需要一種全新處理方式對其進行深度處理。電催化氧化技術作為典型高級氧化技術,由于具有操作條件溫和、可控性強、綠色清潔而受到廣泛關注。牛軍峰表示,電極選擇是電催化氧化技術的前提,其存在活性低、穩定性差、處理效率低等問題。為此,課題組研發了多種不同材料的電極。經研究發現,課題組制備的三維多孔TiO2納米管陣列、Ti4O7、Ti/SnO2-Sb和Ti/SnO2-Sb/Ce-PbO2電極的析氧電位分別是2.61 V、2.70 V、1.76 V和1.88 V,TiO2納米管陣列電極的比表面積和電活性面積提高了10倍;膜式電氧化系統可高效降解藥物和全氟化合物,其中對抗癲癇藥和抗病毒藥物的降解能耗均低于0.1 wh/L;膜式電化學氧化系統可分別在12 min、10 min和30 min內幾乎完全降解20 μg/L的抗病毒藥、消炎藥和抗癌藥;膜式電氧化系統可高效利用羥基自由基,使污染物發生羥基化、C-N鍵斷裂、脫甲基、脫氟和開環等反應,實現污染物的礦化;電氧化系統降解過程可在60 min內實現抗癌藥物卡培他濱的高效脫毒。

    5.jpg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戴家銀研究員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戴家銀研究員帶來大會報告,題目是“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生態毒理及科學替代”。戴家銀介紹到,化學品對于人類說會來說不可或缺,但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雖然人們已經研發出多種POPs替代物以減輕環境污染,但同時也面臨化學品污染-替代品-新污染的循環圈。經課題組研究發現,F-35B和HFPO-TA等替代品在污染區和全球水體中廣泛分布;HFPO-TA和F-35B比PFOA和PFOS更易在水生生物種累積;HFPO-TA的肝臟毒性比PFOA更強,可導致低劑量誘導肝臟毒性;多氯聚米羧酸仍具有肝臟及發育毒性,其并不是PFOA最好的替代品。

    6.jpg

    新加坡國立大學 何建中教授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何建中教授帶來大會報告,題目是“The role of specialised microbes in tackling persist halogenated organics”。何建中課題組研究發現Ary-PbDepops脫鹵微生物廣泛分布于各個區域,這表明它們的降解可能比以前更容易發生;Dehalocococcoides物種在POPs物質降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bRa1、PbRa2和PbRa3三個RDase基因在PBDE的脫溴過程中發揮重要;脫鹵化微生物及其基因可以為防治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打開新的篇章。

    7.jpg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陳吉平研究員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吉平研究員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焚燒源氯代芳烴生成機制和協同減排”。陳吉平介紹到,焚燒過程是氯代芳烴重要的產生途徑,因此認識焚燒過程氯代芳烴的生成機理是協同減排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四氯取代以上的PCNs與四至八氯代的PCDF生成相關;PCDDs生成彼此相關,與PCDFs不相關;DeCB、HpCN、OeCn同系物顯著相關,高氯代芳烴有獨特生成途徑。隨后,課題組利用氣相色譜進樣系統構建了固定床層反應裝置,利用銅、鐵催化劑模擬PCNs催化氧化過程中金屬氧化物影響、溫度影響、氧氣含量影響、反應氛圍影響、反應前后相變化等。最后,陳吉平介紹了課題組研究的典型氯代芳烴的協同減排工作。

    8.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孫軼斐教授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孫軼斐教授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熱工業過程中POPs的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孫軼斐介紹到,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大,是大氣、土壤、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鋼鐵行業污染排放則是大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據統計,鋼鐵廢氣、垃圾焚燒中二噁英排放量占全國排放量50%,因此課題組通過模擬焚燒爐飛灰產生過程研發了多種氨基/硫基抑制劑,開展UPPOPs的源頭阻滯技術研究。研究結果證明,使用自主合成的硫脲甲醛高分子抑制劑,當添加量為5wt.%時,抑制效率已經達到97.69%(CBzs)、97.8%(PCBs)和99.996( PCDD/FS);中試燒結杯實驗中,硫脲和硫脲甲醛高分子均對UP-POPs表現出了抑制作用的同時,SO2及NOx的排放濃度未明顯增加;新合成的Fe、Cu、Ni、Zn等低成本過渡金屬負載活性炭,提高了金屬負載量(達50%),PCBs的分解效率在250度時達到99%以上;以NiOy-Al2O3作為低溫催化氧化技術的催化劑,350度時PCDD/FSI的降解率達到95.0%。

    9.jpg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彭政高級工程師

      由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彭政高級工程師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焚燒飛灰高溫燒結生產建材基材技術環境影響評價”。彭政介紹到,目前我國飛灰處置途徑主要以填埋為主,由于填埋場地緊缺,因此需要研發新的處理途徑以減少場地使用。基于此項原因,課題組研發了飛灰燒結生產建筑基材技術并對產物進行了環境污染評價。通過研究發現,二噁英、重金屬、氯在二次灰中富集;二噁英DRE=10.61%,建材基材產品中重金屬固化效果好;二噁英含量、重金屬浸出水平滿足建材限制標準;二噁英、重金屬、常規污染物排放達到相關標準。

    10.jpg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文彬研究員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文彬研究員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鐵礦石燒結脫硫UP-POPs協同減排研究”。劉文彬介紹到,鋼鐵工業是大氣污染重要排放源,在這個過程中,鐵礦石燒結是二噁英重要產生途徑之一,占比總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課題組利用燒結脫硫技術對鐵礦石燒結過程產生的二噁英進行減排。通過研究發現,脫硫系統在去煙氣中SO2的同時對二噁英減排率高于90%,同時課題組也發現脫硫石膏、四電場飛灰是燒結二噁英等污染物的匯集。最后,劉文彬介紹到,進一步優化脫硫方案仍然是燒結行業開展二噁英減排工作的重點。

    11.jpg

    華南理工大學 付名利教授

      由華南理工大學付名利教授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鈰基催化劑的氧空位識別和調變”。付名利介紹到,廢氣凈化集成技術與系統是解決污染控制問題的根本途徑,高效催化劑、吸附劑等高分子材料是實現上述過程的關鍵因素。課題組通過強化計算,靶向調變材料結構,采用多種原位方法實現精準識別VOCs催化、吸附高分子材料反應路徑。同時通過材料的氧化過程成功實現鈰基催化劑等高分子材料的氧空位識別及其功效。

    12.jpg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國瑞研究員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國瑞研究員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過程中多種POPs的排放特征和產生機理”。劉國瑞介紹到,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是當前常見的固廢處理方法之一,課題組通過與北京金隅集團合作,對POPs不同工藝階段的分布特征、毒性貢獻比例、POPs生成機理開展了詳細研究。最終,課題組成功識別了水泥窯共同處置固廢過程中POPs的主要生成工藝,并根據現場實驗結合理論預測模型分析出POPs生成機理。

    13.jpg

    暨南大學 霍霞教授

      由暨南大學霍霞教授帶來分論壇報告,題目是“污染物暴露與機體慢性炎癥”。霍霞介紹到,炎癥是機體對于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污染物暴露引起的炎癥通常屬于慢性非感染炎癥。自2009年起,課題組開始關注鉛在人體血液中的暴露水平,經過多年研究追蹤研究,課題組揭示了Pb、PAHs復合暴露于血管內皮炎癥之間關聯;揭示了Pb、PAHs暴露與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揭示了Pb、PAHs暴露與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性。

    14.jpg

    清華大學新型有機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 葛羽錫

      清華大學新型有機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葛羽錫主持大會閉幕式

    15.jpg

    清華大學 王斌研究員

      清華大學王斌研究員做本次大會閉幕總結并回憶了POPs論壇在14年中的發展歷程。

    16.jpg

    清華大學 余剛教授

      清華大學余剛教授宣讀POPs論壇2019 WELLINGTON杯優秀研究生報告獎和墻報獎獲得者名單,并分享了參加POPs論壇的感悟。余剛教授回顧大會的發展歷程,他表示,POPs論壇一路平穩發展,已經成為國內最重要的POPs領域產學研交流平臺。未來,論壇將繼續在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保持以研究POPs為核心的有害化學品特色;保持官產學共享特色;保持愉快參會特色。同時,POPs論壇也將完善召集人制度;提供同聲傳譯,加強國際交流;恢復論壇中“論”的環節,讓大家有更多交流、共享機會。最后,余剛教授再次感謝專家、學者參加本屆POPs論壇,感謝企業對本屆論壇的贊助。

    17.jpg

    POPs論壇2019 WELLINGTON杯優秀研究生報告獎和墻報獎獲得者

    18.jpg

    上海同濟大學代表

      本屆大會最后,上海同濟大學的代表為在座專家、學者介紹POPs論壇2020情況并邀請國內POPs專家、學者到訪上海參加論壇。

      至此,第十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圓滿落下帷幕。


    相關文章

    廣州開發區搭建全方位知識產權海外維權體系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在探索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上多點開花,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記者獲悉,自2020年5月全國首單海外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險在廣州開發區落地以來,廣州開發區已逐步搭建起“承保前進行風險評估......

    2021年廣州創新型城市指數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6月23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1年,廣州創新型城市指數達到224.88,同比增長7......

    廣州產業發展面臨三個問題亟待解決

    6月23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廣州產業發展面臨三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解決“卡脖子”問......

    廣州開發區探索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新路徑

     協議簽署現場。主辦方供圖成立知識產權教學實踐實習基地、簽署知識產權戰略合作協議、分享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6月9日,以培養知識產權高素質人才為核心內容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IP黃埔一期活動在......

    白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00萬元采購意向,側重基因檢測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實驗室采購意向,預計花費400萬元采購基因相關儀器和實驗室設備。詳細信息如下表: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需求概況落實政府采購政策情況預算金額(元)預計采購時間備注1廣......

    八位院士開講,共賀同濟這個學科九十華誕

    5月24日上午10點,為慶祝同濟大學測繪學科成立90周年暨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成立10周年,同濟測繪90周年學科發展高端論壇通過線上方式拉開帷幕,第一場報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教授主講......

    一月內三發國際頂刊,這所大學高產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228745月23日晚,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紹榮/高亞威教授團隊與南京醫科大學沈彬教授團隊合作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

    饒竹課題組:102種地下水有機污染的氣質快速篩查

    地下水是重要的飲用水和工農業用水水源。《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態公報》顯示,我國地下水為Ⅳ類和Ⅴ類水質的監測點超過80%,其中Ⅴ類水質的監測點超過了Ⅰ、Ⅱ、Ⅲ三類所占比例的總和。然而由于我國有機污染檢......

    在線追蹤揭示云滴中棕色碳的液相形成證據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郭子雍與導師畢新慧研究員和張國華特任研究員等人利用云霧在線觀測平臺揭示了云滴中棕色碳的液相形成證據。相關研究在該所有機分析平臺上完成,近日發......

    廣州地化所入選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公布了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6年)名單,共認定182家單位。其中,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成功入選。廣州地化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