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病,AD) 是引起老年癡呆的重要疾病,AD的主要病理學特征是胞外不溶性β淀粉粒 (Aβ) 空斑的沉積。研究表明Aβ的聚集受金屬鋅及銅的催化。金屬硫蛋白(MT)是腦內主要的鋅和銅的內源結合蛋白,MT與AD的病理生理學相關。鑒于MT較強的金屬結合能力,研究人員推測MT可能參與調控金屬結合調控及Aβ聚集。 2010年,澳大利亞及愛沙尼亞的科學家以大鼠皮質神經元細胞為材料,通過電噴霧離子阱質譜(ESI-MS)、等離子體質譜(ICP-MS)、神經元毒性試驗、非損傷微測技術等手段研究了金屬硫蛋白亞型MT-2A與鋅/銅的結合狀態以及不同處理條件下神經元細胞的活力、Ca2+、K+離子流信息等。研究發現,MT-2A可以保護皮質神經元細胞免受Aβ聚集引起的毒性,主要是由于Zn7MT-2A與Cu(II)Aβ之間的鋅銅交換并形成Zn結合的Aβ,而Zn結合的Aβ只能形成可溶性的可溶性的蛋白聚集。神經元毒性試驗表明Cu(II)Aβ具有神經元毒性,可誘導產生類似氧化脅迫的不利影響。通過非損傷微測技術檢測Cu(II)Aβ處理下神經元離子動態平衡的改變,發現Cu(II)Aβ引起K+的外流,Ca2+的內流,而加入5μM的Zn7MT-2A會阻止Cu(II)Aβ引起的K+和Ca2+流的改變,證實了Zn7MT-2A 可阻止Cu(II)Aβ誘導氧化脅迫引起的不利影響。 目前比較普遍的AD療法是金屬螯合療法,但是被螯合掉金屬離子的Aβ容易重新與金屬離子結合,而MT與Aβ進行金屬交換后留下的是活性低的結合了鋅的Aβ。該研究結果提供了一種更為可行的AD金屬螯合療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