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28 15:44 原文鏈接: 人腺病毒7型呼吸道感染與實驗室檢查

       近幾年來,全球范圍內由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新發和暴發[1,2,3]。尤其在亞洲地區人腺病毒7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7,HADV-7)疫情的突發和頻發引起的更長住院時間和更嚴重呼吸道感染,給社區、學校和軍營等地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干擾[4,5]。本文擬將HADV-7相關進展及實驗室檢查作一述評,為防控HADV-7疫情發生及提高實驗室診斷水平提供參考。

        一、生物學特性及分型

        HADV-7為腺病毒科(Adenoviridae)的哺乳動物腺病毒屬(Mastadenovirus)B群成員之一,HADV是一種無包膜呈20面體對稱的線性雙鏈DNA病毒,病毒顆粒直徑65~80 nm,由蛋白衣殼、核心蛋白和DNA組成[6]。衣殼含有240個六鄰體、12個五鄰體及12根纖突,六鄰體含血清型特異的抗原決定簇,五鄰體和纖突球部可與細胞表面的病毒受體結合,纖突球部有HADV組別和型別的抗原表位,纖突的長度和彎曲度則與血清型有關[6]。

        2011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ADV小組規定:血清學是用于識別新型HADV的唯一依據[7]。但也指出了編碼六鄰體和纖突蛋白的核酸序列可用于HADV血清型間基因差異分析和分型。HADV血清型中,HADV-1至HADV-51是基于血清學方法鑒定和分型的,從HADV-52開始則采用了全基因組測序及進化分析來確定HADV型別,并成為判定新型腺病毒的基本方法[8]。

        二、流行病學

        迄今為止已發現HADV 7個群(A~G)共70個左右血清型(http://hadvwg.gmu.edu)。據報道:HADV呼吸道感染率在成人和兒童中分別占第2和第5位,而HADV-7在HADV呼吸道感染中均居前列[9];新加坡和中國臺灣HADV-7感染率在逐年增加,重慶HADV-7呼吸道感染則占HADV呼吸道感染的50%左右[10,11,12]。HADV-7引起的暴發疫情已成為HADV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流行病毒株和影響社會公共衛生的重要傳染病之一[1,4,13]。我們從GenBank等網站收集已報道的66次HADV-7疫情的六鄰體基因序列(>800 bp),以最大似然法構建進化樹,采用迭代法在PAUP4.0和migraphyla 1 B軟件上進行HADV-7型的遷徙分析[13]:全球HADV-7起源于1953年加利福利亞報道的疫情分離株,并由此共引發21條主要(P<0.05)和5條次要遷徙傳播路徑(P=0.055~0.068),其中60%左右分布于亞洲。通過對全球HADV-7疫情的流行病學和遷徙分析,不僅豐富了分子生物學數據庫,還提供了HADV-7預防與控制策略的依據。

        三、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

        HADV-7型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首發病例(易感者)一般有到過人群密集區域等接觸史,潛伏期4~5 d,然后以發熱、咳嗽、咽痛為主要癥狀發病并迅速傳播擴散,部分病例發展為肺炎(兒童高于成人),在采取有效措施隔離控制情況下,通常在1周左右達發病高峰,持續7~10 d左右無新增病例,1個月左右疫情得到控制并解除[14]。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HADV-7感染為自限性,2~3周癥狀緩解消失或通過隔離治療痊愈,并產生特異性免疫。

        HADV-7呼吸道感染者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減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C-反應蛋白大多增高(>70%),合并肺炎者,X線或CT胸片單側或雙側有片狀浸潤,可有少量胸腔積液[13]。

        HADV-7感染的臨床診斷除根據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實驗室的病原學特異性指標來確診。若HADV-7呼吸道感染者為散發病例,應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等常見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相鑒別。若HADV-7呼吸道感染者為暴發病例,則應與高致性禽流感病毒及其他型別HADV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相鑒別。

        四、實驗室檢查

        (一)分離培養

        采集患者咽喉部分泌物標本,經預處理后離心取上清接種敏感細胞(Graham293,A549,Hep-2或HeLa細胞等),37 ℃培養5~7 d后可觀察到細胞腫脹變圓、聚集呈葡萄串狀的典型細胞病變,電鏡下胞漿和胞核中可見大量典型的腺病毒顆粒[15]。腺病毒分離培養一般用于血清學鑒定與分型等流行病學和臨床基礎醫學研究。

        (二)血清學鑒定與分型

        用熒光標記的抗六鄰體抗體來鑒定腺病毒,也可用傳統的血清學分型方法檢測屬和組特異性抗原并鑒定血清型[6]。血清學方法因其簡便、快捷、價格低廉,在鑒定已有血清型別上具有優勢。

        (三)全基因組測序和進化分析分型

        中和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對腺病毒進行鑒定時會出現不一致的結果(http://hadvwg.gmu.edu),甚至錯誤的型別判定[16],故常通過擴增六鄰體基因高變區核酸序列進行腺病毒鑒定和分型,且逐步成為主要的分型方法[8,13]。全基因組測序和進化分析分型將成為腺病毒鑒定與分型的"金標準"。

        (四)巢式多重PCR擴增分型

        根據HADV編碼區核酸序列設計1對通用擴增引物,用于第1次PCR擴增,然后設計HADV不同型的特異性多對內引物,用于第2次PCR擴增,對第2次擴增產物進行實時熒光或電泳分型鑒定;有的直接采用通用引物進行實時熒光PCR檢測HADV或與其他病原體組合建立多重PCR檢測方法。此類方法操作簡便、快速、靈敏特異,且有注冊商品試劑盒供應,是臨床實驗室不錯的選擇[17,18]。

        (五)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LAMP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核酸擴增技術,在60~65 ℃恒溫條件下30~90 min即可完成擴增反應,肉眼即可觀察結果。該方法既克服了傳統PCR方法的不足,又具有直觀、靈敏、特異、重復性好、不易污染和易于操作等特點[19]。

        (六)抗原檢測

        直接免疫熒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DFA):取咽部脫落細胞或分離培養的細胞涂片,用熒光標記的多價腺病毒免疫血清或特異性六鄰體單克隆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脫落細胞或分離培養的細胞核內有明亮熒光即為陽性[20]。該方法是早期診斷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快速檢測技術,一般與其他常見呼吸道病原體組合成4項或7項等抗原DFA檢測試劑盒(已有注冊商品試劑盒供應),但受采樣部位及采樣量的影響較大,與核酸方法相比,符合率偏低(60%~80%),故應重視規范化采樣,陰性結果不能排除感染,且不能用于分型。

        (七)抗體檢測(血清學檢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