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和滅菌兩個詞在實際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實它們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消毒是指應用消毒劑等方法殺滅物體表面和內部的病原菌營養體的方法,而滅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和內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無菌狀態。
一、物理方法
1、溫度
利用溫度進行滅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溫可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類發生變性而失活,從而起滅菌作用,低溫通常起抑菌作用。
1)干熱滅菌法:
a.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燒死。此法徹底可靠,滅菌迅速,但易焚毀物品,所以使用范圍有限,只適合于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的尸體等的滅菌。
b.干熱空氣滅菌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待滅菌的物品均勻地放入烘箱中,升溫至160°C,恒溫1小時即可。此法適用于玻璃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
2)濕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濕熱滅菌的效果比干熱滅菌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高,容易變性。另一方面高溫水蒸汽對蛋白質有高度的穿透力,從而加速蛋白質變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會因高溫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如牛奶、醬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較低的溫度來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樣既保持食物的營養和風味,又進行了消毒,保證了食品衛生。該法一般在62°C,30分鐘既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創,故名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鐘,即可殺死細菌的全部營養和部分芽孢。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鈉或2%的石炭酸,則效果更好。此法適用于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間歇滅菌法:上述兩種方法在常壓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難做到完全無菌。若采用間歇滅菌的方法,就能殺滅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至100°C,15~30分鐘,殺死其中的營養體。然后冷卻,放入37°C恒溫箱中過夜,讓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第2天再重復上述步驟,三次左右,就可達到滅菌的目的。此法不需加壓滅菌鍋,適于推廣,但操作麻煩,所需時間長。
d. 加壓蒸汽滅菌法:這是發酵工業、醫療保健、食品檢測和微生物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它適用于各種耐熱、體積大的培養基的滅菌,也適用于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
加壓蒸汽滅菌是把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可密閉的加壓蒸汽滅菌鍋中進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壓力升高。由于蒸汽壓的上升,水的沸點也隨之提高。在蒸汽壓達到1.055公斤/厘米2時,加壓蒸汽滅菌鍋內的溫度可達到121°C。在這種情況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鐘便會被殺死,而達到滅菌目的。如滅菌的對象是砂土、石蠟油等面積大、含菌多、傳熱差的物品,則應適當延長滅菌時間。
在加壓蒸汽滅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恒壓之前,一定要排盡滅菌鍋中的冷空氣,否則表上的蒸汽壓與蒸汽溫度之間不具對應關系,這樣會大大降低滅菌效果。
3)影響滅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種微生物的不同菌齡對高溫的敏感性不同。多數微生物的營養體和病毒在50~65°C,10分鐘就會被殺死;但各種孢子、特別是芽孢最能抗熱,其中抗熱性最強的是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要在121°C,12分鐘才被殺死。對同種微生物來講,幼齡菌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顯然會影響滅菌的效果,數量越多,熱死時間越長。
c.培養基的成分與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地講,蛋白質、糖或脂肪存在,則提高抗熱性,pH在7附近,抗熱性最強,偏向兩極,則抗熱能力下降,而不同的鹽類可能對滅菌產生不同的影響;固體培養基要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4)滅菌對培養基成分的影響
a.pH值普遍下降。
b.產生混濁或沉淀,這主要是由于一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混濁或沉淀。例如Ca+2與PO4-3化合,就會產生磷酸鈣沉淀。
c.不少培養基顏色加深。
d.體積和濃度有所變化。
e.營養成分有時受到破壞。
2、輻射
利用輻射進行滅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溫滅菌或化學藥劑消毒的缺點,所以應用越來越廣,目前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接種室、手術室、食品、藥物包裝室常應用紫外線殺菌。
2)應用β射線作食品表面殺菌,γ射線用于食品內部殺菌。經輻射后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被殺滅,再用冷凍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長。
3、過濾
采用機械方法,設計一種濾孔比細菌還小的篩子,做成各種過濾器。通過過濾,只讓液體培養基從篩子中流下,而把各種微生物菌體留在篩子上面,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這種滅菌方法適用于一些對熱不穩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基的滅菌以及氣體的滅菌。它的最大優點是不破壞培養基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但是比細菌還小的病毒仍然能留在液體培養基內,有時會給實驗帶來一定的麻煩。
二、化學方法
一般化學藥劑無法殺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劑的作用,而不是滅菌劑。
能迅速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藥物,稱為消毒劑。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藥物,稱為防腐劑。但是一種化學藥物是殺菌還是抑菌,常不易嚴格區分。消毒劑在低濃度時也能殺菌(如1:1000硫柳汞)。由于消毒防腐劑沒有選擇性,因此對一切活細胞都有毒性,不僅能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且對人體組織細胞也有損傷作用,所以只能用于體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圍環境的消毒。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石碳酸、來蘇水(甲醛溶液)、氯化汞、碘酒、酒精等。
一、材料1.移液管圓筒(用于收集用過的移液管)2.消毒劑:次氯酸鹽,用清潔劑稀釋,**少應含有300μg/g的氯(如常規用的次氯酸鈉)3.清潔劑(如7X或Decon)4.不銹鋼籃子(收集清洗過的移液管......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的等離子體所等離子體醫學課題組在氣液相等離子體與水溶液相互作用、液相活性物質生成規律及失活微生物機理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表明可以通過調控......
一、稱取用精確度1/100的電子天平稱取培養基所需藥品。先根據配方計算出配制一定量培養基所需各種成分藥品的量,然后用天平準確稱取。稱量時用稱量紙折疊成簸箕狀盛放藥品。稱量紙折疊方法如圖所示。二、溶化培......
微生物檢測基礎知識及常見消毒滅菌方式匯總一、微生物的概念與分類在自然界里,有許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借助于顯微鏡放大才能觀察到微小生物,這些微小生物總稱為微生物。微生物的分類,目前公認的包括七大類。......
在分析工作中,洗滌玻璃儀器不僅是一項必須做的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也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儀器洗滌是否符合要求,對檢驗結果的準確和精密度均有影響。不同的分析工作有不同的儀器洗凈要求,我們以一般定量化學分析為......
調制乳、滅菌乳、國產奶、進口奶,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乳制品已讓人眼花繚亂。消費者或許對乳制品的分類不甚了解也不太在意,然而怎么選一款好牛奶卻是始終關心的。在《消費者報道》此次專題采訪中,不少專家建議消費者......
緊急情況下,清潔的飲用水可能難以找到。洪水、地震和颶風可能讓通常的水源不再安全。2004年發生的印度洋海嘯使很多人用不上清潔的水。在這之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博爾德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決定研制一種......
據美國食品安全新聞網消息,近日公布的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橄欖粉有滅菌與抗癌的功效,有助提升漢堡的質量安全。本項研究由美國農業部與亞利桑那大學聯合開展。研究人員發現,將橄欖去脂、去核后加工而成的橄欖粉能殺......
近期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讓德國人普遍增強了個人衛生意識,謹防病從口入。德國馬普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近日又適時推出一種利用等離子體滅菌的手電形裝置,可以有效消滅手上和食品上包括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在內的各種病......
GB15981-1995消毒與滅菌效果的評價方法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