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國辦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該文件包含36項重點醫改任務,其中一項規定國家醫保局要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制定互聯網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的政策文件。也就是說,醫保將向院外市場打開,處方加速外流,相應的藥品格局隨之迎來巨變。
1.處方外流開閘在即,多個承接方排兵布陣
處方外流作為去除以藥補醫的有力推手,各地政府相當重視。截止目前,山西、陜西、四川、青海等多地發文搭建處方外流系統或機制。而處方外流的多個承接方借著政策東風,早已排兵布陣,試圖從這場變革中,成為獲利方。
藥企尋求“救命稻草”
藥企院內承壓,將藥品銷售途徑或轉向院外。近年來,在各種招標要求、帶量采購的影響下,很多本土企業、外企原本穩贏利的產品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各方將目光投向了院外,尤其是DTP藥房的布局。
其實,DTP藥房是直達患者的藥品營銷模式。但在醫藥經濟報作者楚世濤對國內DTP藥房呈現的形式分析來看,目前個企業已建立的DTP藥房尚可稱為“類DTP藥房”,即類似DTP藥房。他提到“類DTP藥房”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可以承接醫院在售的流方處方藥;
2.可以銷售沒有能力進醫院的藥品;
3.可以銷售未中標的處方藥;
4.無需復診的慢性病用藥;
5.可銷售輔助用藥;
6.可以銷售醫療器械及其他大健康產品。
按照上述特征的思路,那么部分在帶量采購中未中標或布局承接院外藥品市場的企業,DTP藥房或是一個投資的風口。其中通過與零售藥店合作是一個方式,如4月11日,2019恒瑞醫藥零售戰略客戶特邀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舉行。會議上,恒瑞綜合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濤正式宣布恒瑞醫藥進軍藥品零售市場,并提出未來3年恒瑞在零售市場的規模將達20億元。眾所周知,恒瑞醫藥的產品管線集中在抗腫瘤藥、創新藥,而DTP藥房較傳統藥房,或更適合作為該系列產品放量的窗口。
除了合作模式,國內還有直接增設DTP藥房的多家上市公司,如:
上藥在2017年11月聯手康德樂,引入康德樂的中國DTP門店,正式穩固了公司國內最大新特藥DTP服務網絡地位,門店總數超70家;
華潤醫藥積極推進DTP業務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布局,并積極開展慢病管理等多種創新業務模式。在2017年底,DTP藥房已達88家,覆蓋中國超過50個城市;
2018年7月25日,國藥控股子公司國藥健康在線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入股上海寶昌藥店有限公司,國藥在線意在以互聯網思維賦能線下藥房,主要目的還是加碼自身DTP業務布局。
連鎖藥店巨頭搶先布局
在零售端,部分連鎖藥店巨頭對新零售DTP藥店的好感度更明顯。如大參林2018年還籌建完成了30多家DTP專業藥房,并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DTP專業藥房管理體系和一支專業的DTP管理團隊,而2019年該公司將進一步從加強院邊店拓展、建立DTP/DTC專業藥房、籌建中醫館(診所)/坐堂、申請慢病定點等方面進行部署,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專業化服務來擁抱醫改政策和處方外流的重大發展機遇。此外,益豐藥房、一心堂、老百姓均在年報中提到,會做好承接處方外流的準備。
通過藥企端、零售端可以看出,線下對承接處方已做好部署,但處方實現真正流出,還得依托規范的處方外流系統,比如各地建立的電子處方流轉平臺或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
互聯網醫院“遍地開花”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正名。緊接著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互聯網醫院呈“遍地開花”之勢。尤其是國辦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中,要求國家醫保局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制定互聯網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的政策文件,互聯網醫院的建立還會持續一波熱潮。
目前,互聯網醫院提供的服務包括處方外流、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電子病歷、遠程病理診斷、健康管理等內容,所開展的診療也僅限于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等。據搜藥公眾號消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200家企業申請建設互聯網醫院。而這個數據相比2017年互聯網醫院累計達79家,其增速是非常驚人的。
實際上,互聯網醫院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充當處方流轉平臺的角色。另一方面,其涉及的藥品交易是對整個藥品市場份額的再分配。據動脈網分析,目前互聯網醫院對接的市場合作公司主要有藥廠、醫藥公司、互聯網醫藥公司、連鎖藥店。比如互聯網醫院與藥廠合作,其可通過對平臺獲得的醫療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向合作方(藥廠)提供數據報告并收費,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用藥指導;互聯網醫院與連鎖藥店合作,即可通過設置接診點,將電子處方下傳至連鎖藥店,再為用戶提供幾公里內的藥品配送服務,實現醫療服務閉環。
2.僧多粥少,哪家搶食更猛?
上述內容大致概括了線下藥企、連鎖藥店,線上互聯網醫院對處方外流的承接戰略。那么在增多粥少的情況下,哪家搶食更猛?
從政策端來看,處方外流是必然趨勢,各大醫藥商業和零售藥店、藥企也是瞄準了這點,才會成立DTP業務部或尋求合作伙伴開拓院外市場。但據業內知名專家劉謙曾說過,處方外流是大趨勢但不會短期爆發。政府高層從醫藥分開的角度積極鼓勵,但醫院未必積極落實:
(a)即使零差價后,醫院仍然可以通過暗返或二次議價等方式從藥品中獲益,不會輕易放手。
(b)其次自費新特藥齊全是醫院實力的象征,高端患者很看重這點,醫院為了提高患者滿意度,輕易也不會把自費新特藥都踢出去。
(c)院內買藥信任度高不說,有些患者院內用藥還能從單位獲得報銷,院外自購就不行了。
(d)而且醫院還希望保證藥品來源可靠,不然各種渠道買來的院外藥都在醫院里用,出了副作用還給醫院惹麻煩。
也就是說,即使處方外流,醫院也希望是給自家參與的社會藥房或者托管藥房對接,或者交給上藥這樣的大商業統一對接,要不就是在醫聯體內部或者跟社區醫院對接,真正社會化的處方外流在五到十年內不可能成為藥品銷售主渠道。而部分醫療服務網絡平臺或成為線上處方都淪為“統方”和“帶金銷售”的溫床,足以可見,建立相關的線上監管體系尤為重要。
處方實現真正外流還尚有些時日。再來看看一組數據,去年5月,上海市衛計委發布最新消息,全市“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人數已超過400萬,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累計開具延伸處方139萬張。而據健康報曾報道,經測算,全年在上海二級、三級醫院中,單純為配藥的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5%~30%,這部分配藥需求可以在社區醫院得到解決,即社區醫院成處方外流主要承接方。
再者,一旦互聯網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體系形成,其監管透明、嚴格。如趣學術作者司徒陽明所言,“相對于院內市場,互聯網的診療、處方等其實更有跡可循,監管并不會比院內市場更寬松,甚至會更嚴格。”哪些想通過處方外流彌補市場損失的企業還有一段難走的路。
或許在處方外流還未真正放開的情況下,誰哪家搶食更猛并不是主要關注點,關鍵是在紅利爆發之前做好承接以獲得自身受益。
中秋國慶假日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國內旅游出游8.26億人次,同比增長71.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同比增長129.5%;全國營業性演出44237場,同比增長227.68%;國家級夜間文......
國家藥監局網站今天發布通告,通告如下:經海南省藥品檢驗所等5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陜西海天制藥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生產的血府逐瘀片等22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現將相關情況通告如下:一、經海南省藥品檢......
8月28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關于開展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從此次公布的藥品填報范圍來看,第九批集采涉及195個藥品品規,共計44個品種,包括右丙亞胺(右雷佐生......
一、項目編號:GZZJ-ZG-2023486 二、項目名稱: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第六批)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第六批)):供應商名稱供應商......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綠色消費持續擴大,......
遇到頭疼腦熱,手機一鍵下單,藥品很快送到家……當前,一些藥店開展網上藥品銷售業務并配備快捷的物流服務,讓網絡購藥像網絡購物一樣便捷,“互聯網+藥品流通”的新業態打開了廣闊市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
中新經緯7月18日電國家藥監局網站17日發布關于4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通告指出:經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10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北京朗迪制藥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生產的碳酸鈣D3顆粒等49......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消息稱,香港聯邦制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托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關聯公司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產的維生素C泡騰片近日正式在內地投產上市并銷售,這對于開創性地推動粵......
美國或成為首個達到本輪緊縮周期終點的主要經濟體。受到高基數效應釋放帶來的影響,最新公布的美國6月通脹數據大幅放緩,推動了風險資產大幅走高,美元則跌向100關口,幾乎完全回吐本輪加息周期的全部漲幅。市場......
近年來,我國依靠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營造兼具包容性、創新性的市場環境,持續促進科技引領實業、助力產業升級發展,培育壯大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月26日,工信部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