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藥學院陸偉躍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張良方團隊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抗腦腫瘤的智能納米藥物。該藥物可在血循環中長期保持穩定,“繞開”血—腦腫瘤屏障,到達以往藥物無法到達的“目的地”——腫瘤組織,將更多的藥物導入腦腫瘤并在腫瘤細胞中釋放,對腦腫瘤實施精準打擊,且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納米》。
目前腦腫瘤治療主要通過手術切除,但由于腦腫瘤發生在中樞神經且腫瘤邊界模糊,手術難以完全切除干凈,加之術后藥物治療受到生理屏障阻礙,使治療效果不佳且易復發,而單純提高化療劑量又會帶來嚴重毒副作用。
研究人員將高載藥量的納米晶技術、血液長循環的細胞膜包覆技術與病灶組織導航的靶向技術相結合,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智能納米藥物。他們先將化療藥物制備成納米晶體,然后與裝配有主動導航功能分子的紅細胞膜混合在一起,使紅細胞膜完全包裹在藥物納米晶表面。此時,該紅細胞膜已具有出色的“偽裝”能力,其表面的蛋白質和糖基猶如機體血液系統的“通行證”,能“騙”過體內網狀內皮系統和免疫系統的檢查,從而避免被當作“異物”清除,確保所包載藥物在血液中有足夠長的循環時間并長期保持穩定,同時該“偽裝外衣”還具有出色的靶向作用。
該技術通過單次高劑量的靜脈注射治療即可有效抑制腦腫瘤生長,制備方法及原材料簡單,有利于產業化。目前用于輸血的設備就可以用于獲取紅細胞膜材料,已成功發展的體外血細胞培養技術也有助于促進該技術的臨床轉化。
近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研人員在構建新型納米藥物克服肺癌放射抗性的治療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研究揭示了通過重塑腫瘤微環境逆轉肺癌輻射抵抗的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NanoToday。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近日,環化學院納米所蘇倩倩副研究員團隊及其合作者在國際高水平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30.849)上發表題為“Decipheringnanoparticletraffic......
腫瘤的化學動力療法(chemodynamictherapy,CDT)利用藥物將內源性H2O2通過Fenton反應轉化為高細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以殺死腫瘤......
小干擾RNA(siRNA)在癌癥的靶向治療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和巨大的應用潛力。siRNA藥物特異性地靶向致病基因可以使治療更加精準和個性化,但遺憾的是,通過系統性注射siRNA藥物治療腦瘤仍然存在非常......
已知對骨骼的機械負荷有益于骨骼的穩態,并有助于抑制腫瘤在負荷的骨骼中引起的骨溶解。然而,尚不清楚負荷的后肢能否抑制大腦中遠處的腫瘤生長。2021年5月24日,哈爾濱醫科大學HirokiYokota及李......
化療是臨床上常用的腫瘤治療方式,但是單分子化療藥物生物利用度低、治療副作用大,給患者身心及其家庭帶來負擔。利用納米技術將單分子化療藥物制備成納米藥物,可實現化療藥物腫瘤靶向和可控釋放,從而改善治療效果......
眾所周知,腦屏障可以保護人腦,防止危險病原體進入。而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化療,但預后生存率僅為18個月,因此探索新的治療......
10月2日,ScienceAdvances(《科學-進展》)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杰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nanosunflowersfor......
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JeremyN.Rich教授團隊將賽諾菲(Sanofi)公司治療多發性硬化癥(MS)的藥物Aubagio(teriflunomide)與靶向腫瘤藥物BKM-120......
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一名生物醫學工程師發現,利用人體自身防御系統制造的細胞士兵可以在手術過程中追蹤并殺死逃逸的癌細胞,防止癌細胞轉移,挽救患者(尤其是三陰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