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6-26 14:17 原文鏈接: 卵巢癌早篩難?液體活檢來支援—新型血漿蛋白標記物

    圖片.png

       卵巢癌作為女性的沉默殺手,其死亡率居婦女惡性腫瘤之首,其發病隱匿、發展迅速、預后差,早期無特異表現,出現癥狀多已屬晚期。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III期或IV期。盡管有了良好的手術治療和化療,但這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還是在20%-40%之間,而I期的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因此,迫切需要用于早期檢測和改進診斷的其他手段。

    圖片.png

      近日,來自烏普薩拉大學和哥德堡大學Sahlgrenska學院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了一種血液檢測方法,通過高通量蛋白質組學確定了卵巢癌的11種高精確度的血漿蛋白生物標志物,可以為疑似卵巢癌提供更準確的診斷,有望為卵巢癌高危患者提供早期篩查,降低了卵巢癌患者的剖腹探查術的手術率。 相關文章以“High throughput proteomics identifies a high-accuracy 11 plasma protein biomarker signature for ovarian cancer”為題在線發表在《Communication Biology》雜志上。

      在細胞剛剛發生癌變但尚未形成癌灶之前,就會在體液(不僅包括血液,還有唾液、尿液、胸腹腔積液等)中出現一些游離的“破壞分子”——主要包括: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ctDNA)和外泌體等腫瘤來源的生物標志物。液體活檢便是通過體外無創抽血的方式獲取腫瘤脫落在血液中循環的ctDNA、CTC、外泌體等,以此來判斷腫瘤的基因突變情況。相比傳統腫瘤組織活檢,液體活檢具有許多優勢,包括無創,可以多次取樣,可同時檢測多個腫瘤等等。

      液體活檢給正在探索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靈感,為了尋找新的生物標志物,他們使用鄰近延伸試驗(PEA)比較了三組患有卵巢癌和良性腫瘤的患者中593種蛋白質的循環血漿水平,并開發了組合策略用于鑒定不同的多變量生物標志物特征。

    圖片.png

    593種蛋白質的隊列統計

      鄰近試驗依賴于“鄰近探測”的原理,其中分析物通過多個(即,兩個或更多個,一般為兩個、三個或四個)探針的同時結合來檢測,當通過結合分析物而靠近(因此為“鄰近探針”)時,所述多個探針允許產生信號。由此,信號產生依賴于探針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具體和典型地鄰近探針的核酸結構域/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且因此僅在必要的兩個(或更多個)探針已結合分析物時發生,由此提高試驗的特異性。

      基于建立卵巢癌和良性腫瘤分離模型的策略,我們首先識別較小的蛋白質組在幾個分裂中強有力地表達,即所謂的核心。 在第二步,我們通過擴展核心來構建模型,即具有高預測能力的其他蛋白質與特定核心的組合。最后,由11種生物標志物加上年齡組成的最終模型被開發成絕對濃度的多重PEA測試報告。

    圖片.png

    4個最終模型的ROC曲線

      在第四個獨立的隊列中評估最終模型,并且對于卵巢癌I-IV期的檢測,AUC = 0.94,PPV = 0.92,靈敏度= 0.85并且特異性= 0.93。

      以上數據表明,新的血漿蛋白標記物可用于改善附件卵巢腫物的婦女的診斷,或用于進行卵巢癌高危婦女的早期篩查。

      免疫學,遺傳學醫學分子遺傳學教授Ulf Gyllensten博士表示,“在瑞典,我們有很多宮頸癌篩查經驗。 該研究讓我看到了制定卵巢癌篩查策略的美好前景, 我們現在正在繼續評估這項測試,并正在對西部地區和Halland醫療系統所有醫院收集的樣本進行大規模研究。希望能盡快把這項技術加以完善、確認,盡早帶向臨床。”

      參考文獻

      Stefan Enroth Malin Berggrund Maria Lycke High throughput proteomics identifies a high-accuracy 11 plasma protein biomarker signature for ovarian cancer


    相關文章

    我國迄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癌種早篩項目啟動

    11月21日,由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聯合上海鹍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以及國內11家三甲醫院在上海啟動了“福聲計劃”中國人群泛癌早篩項目。該項目的專家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金......

    蘇州醫工所在卵巢癌術前精確診斷研究獲進展

    卵巢癌(OvarianCancer,OC)是婦科惡性腫瘤,依據其細胞來源可分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和非上皮性卵巢癌。其中,EOC發病人數占原發OC的9......

    液體活檢作為新興的腫瘤診斷技術研究獲進展

    癌癥已成為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危險之一,死亡率和發病率持續升高。液體活檢作為新興的腫瘤診斷技術,因其無創性、敏感性、操作便捷等優勢受到關注。液體活檢使用的生物標記物主要有循環腫瘤細胞(CTCs)、細胞外囊......

    篩查卵巢癌要慎重!現行方法無法降低死亡率!

    2018年的時候我們曾推送過一篇有關卵巢癌篩查的文章。那時候就建議無癥狀且遺傳風險不明確的女性不要做卵巢癌篩查。近日,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超20萬人)的卵巢癌篩查試驗UKCTOCS的最新分析結果再次證明......

    創新性液體活檢,檢測兒童腫瘤

    科學家分析了血液中循環的腫瘤DNA的短片段。這種液體活檢分析利用了骨腫瘤獨特的表觀遺傳學原理,并且不依賴于任何遺傳改變,而這種改變在兒童期癌癥中很少見。這種方法有望改善個性化診斷,并可能改善諸如尤因肉......

    實現胞外衰老相關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快速靈敏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在胞外衰老相關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靈敏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alyticalMethods......

    疾病早篩助力提升我國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我國縣域人口龐大,實現“健康中國2030”縣域群眾的健康和醫療服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十四五”時期要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

    卵巢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婦科腫瘤之一

    卵巢癌卵巢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婦科腫瘤之一。盡管經過初始含鉑化療后得到緩解,但大多數卵巢癌患者都會無可避免地復發。而目前對于鉑敏感復發卵巢癌治療的選擇仍然非常有限。2020年以來,有兩款PARP抑制劑......

    吳小華教授:復發性卵巢癌PARP抑制劑治療的“中國方案”

    最近,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在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上(在線),分享了一項關于復發性卵巢癌PARP抑制劑治療的“中國方案”。該方案證實,接受PARP抑制劑藥物尼拉帕利維持治療的復發......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維持治療有效緩解卵巢癌復發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5萬多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發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第三位,致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第一位。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傳月”,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