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發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三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胡振江,北京大學講座教授。分別于1988年和1991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6年在日本東京大學信息工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曾擔任東京大學情報理工學研究科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1997-2008),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任教授/系主任 (2008-2019), 東京大學情報理工學研究科擔任教授 (2018-2019), 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 (2015-2018), 是海外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胡振江教授長期從事程序設計語言和軟件科學與工程的研究,在程序語言設計、結構化函數式程序設計、程序的自動綜合和優化、并行程序設計、雙向變換語言的設計和實現、以及軟件的演化和維護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開創性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曾獲全日本最佳博士論文獎,日本軟件科學會基礎研究成就獎,被評為21世紀先驅科學家(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本工學會會士。
近年來,胡振江教授將研究重點放在程序演算及其在自動并行化的應用、雙向變換的語言計、模型驅動的軟件開發,以及軟件求精過程的形式化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POPL, PLDI, ICFP等程序語言的頂級國際會議以及ICSE,FSE等軟件工程的頂級國際會議上發表眾多成果。
胡振江教授擔任(或曾經擔任)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函數程序設計國際會議(ICFP)指導委員會委員主席,日本軟件科學會理事,國際信息處理聯盟IFIP TC 2 (Software: Theory and Practice) 日本分會代表,IFIP WG 2.1委員,亞洲軟件基礎學會(AAFS)指導委員會主席,NII湘南國際系列研討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國家科學評論,中國科學等學術雜志的編委。
蔣田仔,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腦網絡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7月蘭州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6月和1994年6月在浙江大學分別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馬普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英國女王大學計算機學院、美國休斯敦大學計算機系工作五年。現任IEEE TCDS, Frontiers in Bioinformatics, BMC Neuroscience等多種國際刊物編委,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理事,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神經環路及其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解剖學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解剖學學會腦網絡組分會會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精神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常務委員。曾任國際“醫學影像計算與計算機輔助干預學會”理事及第13屆年會(MICCAI 2010)大會主席。主要從事領域包括多模態跨尺度腦網絡組圖譜研究、基于腦網絡圖譜的腦機融合和腦疾病早期預測和精準治療。在所從事的領域已發表SCI收錄的論文240多篇, SCI他引10000多次。申請發明ZL40余項,已受權28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
1989年和1993年分別獲得吉林大學電子工程系學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1月至1997年7月在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作訪問學者。曾任新加坡科技局資訊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2010年當選IEEE Fellow,2014榮獲IEEE Jack Neubauer Memorial Award, 并被Thomson Reuters授予Highly Cited Researchers“高被引用科學家”稱號。 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加坡IES杰出工程成就獎等獎項。2011年及2012年分別當選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和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杰出講座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現任IEEE通信學會認知網絡專業分會主席、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編委會成員。曾任IEEE JSAC認知無線電系列(Cognitive Radio Series)主編、IEEE TWC副編輯、IEEE TVT副編輯、IEEE JSAC認知無線電專刊客座編輯。
關于歐洲科學院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由英國皇家學會與歐洲各國的國家科學院共同發起并于1988年成立,目前總部位于英國倫敦。
作為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頂級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院士選舉每年舉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嚴格的學術審查、學組與學部多輪投票,最后由歐洲科學院的理事會批準產生。
目前,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6位圖靈獎獲得者等。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家、原浙江大學校長韓禎祥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5月4日上午8時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歲。韓禎祥同志遺體送別活動定于5月7日上......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官網介紹,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英文簡寫為AAAS),1780年5月4日由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準成立,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獨......
11月21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16屆學術大會暨第30屆院士大會期間,選舉產生50名新科院士。中國學者共有10人當選,包括中科院各研究所3人,北京大學2人,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網站透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于近日當選為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TheDeutscheAkademiederNaturforscherLeopoldina;T......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發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三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胡振江,北京大學講座教授。分別于1988年和1991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
近日,歐洲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金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外籍)。該院院長SierdCloetingh教授特來信向張金龍表示祝賀,同時邀請張金龍參加201......
非洲科學院(AfricanAcacdemyofSciences)常務副院長NelsonTorto于2017年12月21日宣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成功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非洲科學院致力于促進......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士狄克遜教授欣然受聘,出任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他和一批國際學者的加盟,為我國森林生物學、林學等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起到推動作用。今年64歲的狄克遜,1......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這些抗體藥物的作......
TilahunYilma。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官網11月12日,美國科學院院士TilahunYilma拿出手機,給自己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講座海報拍了張照片,然后把照片傳給了遠在美國的10歲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