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7-07 13:42 原文鏈接: 包涵體的純化5

    還原劑: 
    由于蛋白間二硫鍵的存在,在增溶時一般使用還原劑。還原劑的使用濃度一般是50-100mM2-BME或DTT,也有文獻使用5mM濃度。在較粗放的條件下,可以使用5ml/l的濃度。還原劑的使用濃度與蛋白二硫鍵的數目無關,而有些沒有二硫鍵的蛋白加不加還原劑無影響,如牛生長激素包涵體的增溶。對于目標蛋白沒有二硫鍵某些包涵體的增溶,有時還原劑的使用也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含二硫鍵的雜蛋白影響了包涵體的溶解。 

    復性: 
    通過緩慢去除變性劑使目標蛋白從變性的完全伸展狀態恢復到正常的折疊結構,同時去除還原劑使二硫鍵正常形成。一般在尿素濃度4M左右時復性過程開始,到2M左右時結束。對于鹽酸胍而言,可以從4M開始,到1.5M 時復性過程已經結束。 

    復性中常采用的方法有: 
    稀釋復性:直接加入水或緩沖液,放置過夜,缺點是體積增加較大,變性劑稀釋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透析復性:好處是不增加體積,通過逐漸降低外透液濃度來控制變性劑去除速度,有人稱易形成沉淀,且不適合大規模操作,無法應用到生產規模。 
    超濾復性:在生產中較多的使用,規模較大,易于對透析速度進行控制,缺點是不適合樣品量較少的情況,且有些蛋白可能在超濾過程中不可逆的變性。 
    柱上復性:是最近研究較多并成功的在生產中應用的一種復性方法,如華北制藥的G-CSF復性據說是通過柱上復性進行的。常用于復性的層析方法有SEC、HIC等。 

    還原劑的去除: 
    還原劑一般和變性劑的去除一起慢慢的氧化去除,使二硫鍵慢慢形成。但是由于二硫鍵的形成并不是蛋白質正確折疊所必須的,可以考慮在變性劑完全去除之后,在去除還原劑使已經按照正確的結構相互接近的巰基間形成正確的二硫鍵。 

    常用的氧化方法有: 
    空氣氧化法:在堿性條件下通空氣,或者加入二價銅離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缺點是不易控制氧化還原電勢。 
    氧化還原電對(redox):常采用GSSG/GSH,通過調整兩者的比例來控制較精確的氧化還原電勢,也可以在添加了還原劑如BME、DTT的增溶液中直接加入GSSG,如:5mMGSSG/2mM DTT=GSH/GSSG(1.33/1)。 

    復性的效率: 
    復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除與蛋白質復性的過程控制相關外,還很大程度上與蛋白質本身的性質有關,有些蛋白非常容易復性,如牛胰RNA酶有12對二硫鍵,在較寬松的條件下復性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而有一些蛋白至今沒有發現能夠對其進行復性的方法如IL-11,很多蛋白的復性效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一般說來,蛋白質的復性效率在20%左右。影響復性效率的因素有蛋白質的復性濃度,變性劑的起始濃度和去除速度、溫度、pH、氧化還原電勢、離子強度、共溶劑和其他添加劑的存在與否等。 

    復性過程的添加劑: 
    1、共溶劑:如PEG6000-20000,據說可以可逆的修飾折疊中間體的疏水集團,此外由于阻止了蛋白質分子間的相互接觸的機會,也可能對復性效率的提高起作用。一般的使用濃度在0.1%左右,具體條件可根據實驗條件確定。 
    2、二硫鍵異構酶(PDI)和脯氨酸異構酶(PPI):PDI可以使錯配的二硫鍵打開并重新組合,從而有利于恢復到正常的結構,此外在復性過程中蛋白質的脯氨酸兩種構象間的轉變需要較高能量,常常是復性過程中的限速步驟,而PPI的作用是促進兩種構象間的轉變,從而促進復性的進行。 
    3、分子伴侶,即熱休克蛋白(HSP),是一種沒有蛋白質特異性的促進折疊的蛋白因子,研究發現很多蛋白在缺乏分子伴侶時無法自己正確的折疊。有人構建了與伴侶分子共同表達的菌株,據說效果不錯。不過在生產中還沒有看到2和3的應用的例子。 
    4、0.4-0.6ML-Arg:成功的應用于很多蛋白如t-PA的復性中,可以抑制二聚體的形成。 
    5、甘油等:增加黏度,減少分子碰撞機會,一般使用濃度在%5-30%。 
    6、一定的鹽濃度,可能是為了降低某些帶電集團間的斥力,有利于蛋白質的折疊。 
    7、輔助因子:添加蛋白質活性狀態必須的輔助因子如輔酶輔基等或蛋白配體等很多時候對蛋白質正確的折疊是有利的。 
    8、色譜法:通過將目標蛋白結合到層析柱上,減少蛋白分子間的相互影響,該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常用的色譜有SEC、HIC、IEC、IMAC等。 

    當然,雖然有很多所謂的理性的復性方案設計,目前的復性工作更多的是一個經驗的過程,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 

    復性時的蛋白濃度: 
    一般使用濃度為0.1-1mg/ml,太高的濃度容易形成聚體沉淀,太低的濃度不經濟,而且很多蛋白在低濃度時不穩定,很容易變性。 

    復性效果的檢測: 
    根據具體的蛋白性質和需要,可以從生化、免疫、物理性質等方面對蛋白質的復性效率進行檢測。 
    1、凝膠電泳:一般可以用非變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可以檢測變性和天然狀態的蛋白質,或用非還原的聚丙烯酰胺電泳檢測有二硫鍵的蛋白復性后二硫鍵的配對情況。 
    2、光譜學方法:可以用紫外差光譜、熒光光譜、圓二色性光譜(CD)等,利用兩種狀態下的光譜學特征進行復性情況的檢測,但一般只用于復性研究中的過程檢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