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車的取樣
奶車到達廠區收奶間,在10分鐘之內,由原奶取樣員取樣。
操作:1.微生物樣:取樣員打開奶車蓋,用長柄取樣缸取約200毫升奶樣,裝入事先在化驗室消毒柜中消過毒的無菌杯中,快速擰好瓶塞,并做好標記。送入化驗室檢測細菌總數、芽孢總數、耐熱芽孢數、嗜冷菌數。用來檢測奶站的衛生狀況。
2.理化樣:對于大于2噸的奶車,取樣員用打奶耙在奶車一格內左右上下打奶不低于30下,用長柄取樣缸取約取樣缸的三分之二,倒入事先清洗干凈的鋼盆內。用同樣的方法取奶車另外一格或另兩格,取量應跟第一次相同,充分混勻于鋼盆內,在混勻的鋼盆內取樣送化驗室。對于散戶,對每個奶桶都應用取樣杯上下打奶不低于30下,取每個奶桶的同等量的牛奶倒入鋼盆內混勻,取混樣,必要時取單個奶桶的小樣。原料乳應檢測牛奶的奶溫、雜質度、酸度、酒精、密度、PH值、摻假、脂肪、蛋白質、干物質、抗菌素殘留、煮沸、口感、細菌總數。以確定原奶的質量和奶站的衛生狀況。(注:打奶耙、長柄取樣缸應每班交接班前用濃度為2.0%-2.5%的堿液清洗,不用時應泡在濃度為100-300PPm的消毒液里,使用完畢,用清水沖凈,再放入消毒液中。)
化驗室應在15分鐘內返單。根據化驗結果及<原輔料質量標準>第LD/PK-JB/6-021號<原料乳的質量標準>中,確定原奶的等級。原料乳的理化單應一式三份,化驗室留底一份,奶源部一份,收奶間質檢員一份。收奶員應在接到化驗結果后2個小時內將原奶收進奶倉。
二.預處理的取樣
1. 原奶的監測:收入奶倉的原奶應每間隔半小時開攪拌機10分鐘,停攪拌5分鐘后,由取樣員取樣進行監測,測其酸度和酒精。確定在每次投入使用的原奶無任何質量問題。
2. 原奶的微生物樣:為更好的控制原奶的衛生質量,收入奶倉的原奶,每間隔12小時取一次微生物樣,每個奶倉都應取一個樣,測其細菌總數、芽孢總數、耐熱芽孢數、嗜冷菌數。
3. 配料過程中的取樣:每次配料前,調奶員應持有原奶的監測合格單方可從原奶倉調奶進行配料。配料完畢,由取樣員取樣送化驗室進行檢驗,測其酸度、脂肪、蛋白質、可溶性固形物理化指標,根據化驗結果來判斷半成品是否合格。
4. 半成品的監測:若配料完畢,由于設備或其它原因,較長時間不供料,半成品也應每一小時進行監測。監測脂肪、酸度、干物質是否在貯存期間有所變化。半成品應在12小時以內進行供料。
三.生產過程中的取樣
1. 供料后,為使供料不出現任何問題,應從超高溫的回流管取樣,送化驗室檢測,檢測結果達到半成品的指標后,供料。
2. 目的樣
a.開機后連續十二盒取出。
b.第一、第二盒由操作工檢查包型、封合效果。
c.第三、第四盒送化驗室檢測理化。
d.第五至十盒做保溫實驗。
e.第十一至十二盒由操作工檢測是否有滲透現象。
3.連續生產時,每半小時由操作工檢測連續兩盒的封合效果,每一小時測一次容量(此時樣品不另取,應與半小時檢測封合效果的樣品為同一對)。短停后再次起機要測容量。
4.連續生產時,每半小時取連續兩盒送化驗室作監測檢驗。
5.換包材、換PPP條、紙卷接頭取前四后六作保溫實驗,換包材、換PPP條、紙卷接頭后第一、二盒由操作工檢測封合效果。
6.若設備因故障暫停,取后連續的八盒做保溫實驗;暫開取前連續的十盒。
a.第一、二盒由操作工檢查封合效果。
b.其余八盒做保溫實驗。
7.生產結束取后連續十盒,前八盒做保溫實驗,后兩盒送化驗室檢測。
8.除操作工現場檢測的樣品外,其余樣品要注明取樣序號、取樣時間、取樣原因,如:開機目的樣第五盒 記為:K5 9:30。
K-開機樣 T-停機樣 ZT-暫停 ZK-暫開 P-接條
B-接紙 BJ-接口
9. 隨機樣
i. 每15分鐘,取連續兩盒做保溫實驗。
ii. 隨機樣要注明取樣時間,每次取樣序號。如S5 19:00。
四.生產過程中后段工序的取樣
生產過程中后段工序的取樣應與前段工序一致。
1.開機、停機、暫開、暫停時留取20箱為跟蹤樣,開機、暫開時應從第一箱開始向后標明;例如9:30開機樣第一箱記為:K1 9:30。停機、暫停從最后一箱向前標明,例如9:30停機記為:T1 9:30。若因設備原因連續暫停、暫開幾次,且中間產品未夠20箱,所生產產品應全為跟蹤樣。
2.接條、接紙、接口時留取15箱為跟蹤樣。例如9:30接條記為:P1 9:30。
跟蹤樣在純牛奶的保溫實驗出現問題時化驗室出具跟蹤樣檢驗單,由成品質檢員根據檢驗單從所留樣品的第一箱開始檢驗。若跟蹤無質量問題。產品可放行。
五.微生物的取樣。
生產過程中,應每隔半小時,取兩包微生物樣,標明時間,測細菌總數、大腸菌。以檢測生產過程中產品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