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
中國科學院
2019年8月1日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81人,分學部按姓氏拼音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29人)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專業 | 工作單位 |
1 | 包 剛 | 55 | 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 | 浙江大學 |
2 | 常 進 | 52 | 天文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3 | 常 凱 | 54 | 半導體物理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4 | 戴子高 | 54 | 天體物理 | 南京大學 |
5 | 丁 洪 | 51 | 凝聚態物理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6 | 范更華 | 62 | 運籌學 | 福州大學 |
7 | 方 忠 | 48 | 凝聚態物理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8 | 封東來 | 46 | 實驗凝聚態物理 | 復旦大學 |
9 | 傅吉祥 | 50 | 數學 | 復旦大學 |
10 | 高原寧 | 56 | 粒子物理 | 北京大學 |
11 | 韓金林 | 53 | 射電天文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12 | 季向東 | 56 | 理論物理 | 上海交通大學 |
13 | 李 駿 | 58 | 數學 | 復旦大學 |
14 | 李嘉禹 | 56 | 基礎數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5 | 林海青 | 60 | 凝聚態物理、計算物理 |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
16 | 劉建亞 | 54 | 數學 | 山東大學 |
17 | 陸夕云 | 56 | 流體力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8 | 馬琰銘 | 46 | 高壓物理 | 吉林大學 |
19 | 沈 健 | 51 | 凝聚態物理和磁學 | 復旦大學 |
20 | 孫斌勇 | 42 | 基礎數學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21 | 湯 超 | 60 | 物理生物學 | 北京大學 |
22 | 萬寶年 | 57 | 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23 | 王 煒 | 57 | 物理生物學 | 南京大學 |
24 | 夏克青 | 61 | 流體力學 | 南方科技大學 |
25 | 葉向東 | 56 | 基礎數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6 | 張 平 | 49 | 基礎數學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27 | 張繼平 | 60 | 基礎數學 | 北京大學 |
28 | 趙紅衛 | 53 | 加速器物理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29 | 周興江 | 53 | 凝聚態物理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化學部28人)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專業 | 工作單位 |
1 | 卜顯和 | 54 | 無機化學 | 南開大學 |
2 | 蔡宗葦 | 57 | 環境化學、分析化學 | 香港浸會大學 |
3 | 陳學思 | 59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4 | 陳永勝 | 56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南開大學 |
5 | 遲力峰(女) | 61 | 物理化學 | 蘇州大學 |
6 | 樊春海 | 45 | 分析化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7 | 房 喻 | 62 | 物理化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8 | 胡文平 | 49 | 物理化學 | 天津大學 |
9 | 李景虹 | 51 | 分析化學 | 清華大學 |
10 | 李峻柏 | 54 | 物理化學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11 | 劉 育 | 65 | 有機化學 | 南開大學 |
12 | 馬大為 | 55 | 有機化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13 | 馬光輝(女) | 54 | 生物化工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14 | 施劍林 | 55 | 無機化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15 | 帥志剛 | 56 | 物理化學 | 清華大學 |
16 | 王梅祥 | 58 | 有機化學 | 清華大學 |
17 | 吳驪珠(女) | 51 | 有機化學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18 | 邢獻然 | 55 | 無機化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19 | 徐春明 | 54 | 化學工程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20 | 楊金龍 | 53 | 物理化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1 | 楊 震 | 59 | 有機化學 | 北京大學 |
22 | 俞 飚 | 51 | 化學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23 | 俞書宏 | 51 | 無機化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4 | 元英進 | 55 | 化學生物學 | 天津大學 |
25 | 張德清 | 53 | 有機化學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26 | 張 錦 | 49 | 物理化學 | 北京大學 |
27 | 周鳴飛 | 50 | 物理化學 | 復旦大學 |
28 | 周 翔 | 56 | 生物有機化學 | 武漢大學 |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專業 | 工作單位 |
1 | 蔡秀軍 | 55 | 外科學(腹部外科) | 浙江大學 |
2 | 陳子江(女) | 59 | 生殖醫學 | 山東大學 |
3 | 董 晨 | 51 | 免疫學 | 清華大學 |
4 | 竇科峰 | 63 | 器官移植與普通外科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
5 | 房靜遠 | 57 | 消化內科學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
6 | 耿美玉(女) | 55 | 藥理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7 | 郝小江 | 67 | 植物化學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8 | 何祖華 | 56 | 植物病理學 |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9 | 胡海嵐(女) | 45 | 神經生物學 | 浙江大學 |
10 | 李勁松 | 47 | 干細胞和發育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11 | 栗占國 | 62 | 風濕免疫學 | 北京大學 |
12 | 林圣彩 | 55 |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 | 廈門大學 |
13 | 駱清銘 | 53 | 生物影像學 | 海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14 | 馬 蘭(女) | 60 | 神經生理和藥理學 | 復旦大學 |
15 | 錢 前 | 57 | 作物種質資源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16 | 瞿 佳 | 63 | 眼科學 | 溫州醫科大學 |
17 | 宋保亮 | 44 | 生物化學、脂質代謝 | 武漢大學 |
18 | 宋爾衛 | 49 | 腫瘤學 | 中山大學 |
19 | 滕皋軍 | 56 | 介入放射學 | 東南大學 |
20 | 仝小林 | 63 | 中醫內科學 | 中國中醫科學院 |
21 | 汪道文 | 62 | 心血管疾病內科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22 | 王建安 | 57 | 心血管病學 | 浙江大學 |
23 | 王松靈 | 56 | 口腔醫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24 | 王擁軍 | 56 | 神經病學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
25 | 謝道昕 | 56 | 植物生理學 | 清華大學 |
26 | 徐安龍 | 56 | 比較與進化免疫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27 | 許瑞明 | 54 | 生物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28 | 薛勇彪 | 56 | 植物分子遺傳學 |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
29 | 楊維才 | 55 | 植物學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30 | 楊正林 | 53 | 臨床遺傳學 | 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
31 | 張 宏 | 49 | 細胞生物物理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32 | 張 旭 | 56 | 泌尿外科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
(地學部27人)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專業 | 工作單位 |
1 | 陳 凌(女) | 47 | 固體地球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2 | 陳 文 | 52 | 大氣科學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3 | 成秋明 | 59 | 數學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4 | 戴永久 | 54 | 大氣科學 | 中山大學 |
5 | 鄧 軍 | 61 | 礦床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6 | 底青云(女) | 54 | 勘探地球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7 | 董樹文 | 65 | 構造地質學 | 南京大學 |
8 | 符力耘 | 54 | 地球物理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9 | 葛全勝 | 56 | 自然地理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10 | 宮 鵬 | 54 | 地理學 | 清華大學 |
11 | 李獻華 | 57 | 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12 | 李向東 | 55 | 環境科學-環境生物地球化學 | 香港理工大學 |
13 | 魯安懷 | 56 | 礦物學 | 北京大學 |
14 | 彭建兵 | 66 | 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 | 長安大學 |
15 | 樸世龍 | 43 | 自然地理學 | 北京大學 |
16 | 郄秀書(女) | 55 | 大氣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17 | 史培軍 | 60 | 自然地理學 | 北京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 |
18 | 孫和平 | 63 | 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 |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19 | 王 赤 | 52 | 空間物理和空間天氣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20 | 王焰新 | 55 | 水文地質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1 | 肖文交 | 51 | 沉積大地構造學 |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22 | 謝樹成 | 51 | 地球生物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23 | 于貴瑞 | 59 | 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24 | 張水昌 | 57 | 油氣地球化學與石油地質學 |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25 | 趙國春 | 57 | 前寒武紀地質和超大陸演化 | 香港大學、西北大學 |
26 | 朱 彤 | 56 | 大氣化學 | 北京大學 |
27 | 朱永官 | 51 | 環境土壤學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
(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
序號 | 姓名 | 年齡 | 專業 | 工作單位 |
1 | 崔鐵軍 | 53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東南大學 |
2 | 鄧少芝(女) | 55 | 微納電子光子 | 中山大學 |
3 | 段廣仁 | 57 | 控制理論與應用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4 | 馮登國 | 54 | 通信與信息安全 | 北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 |
5 | 胡以華 | 57 | 電子對抗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6 | 賈 平 | 54 | 光學工程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7 | 江風益 | 55 | 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 | 南昌大學 |
8 | 李俊全 | 54 | 信息安全 | 中國人民解放軍61569部隊 |
9 | 劉 榮 | 55 | 機器人外科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
10 | 劉益春 | 56 | 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 | 東北師范大學 |
11 | 龍桂魯 | 57 | 量子直接通信與算法 | 清華大學 |
12 | 馬 林 | 53 | 信號與信息系統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信息科學研究院 |
13 | 莫則堯 | 47 | 高性能計算 |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
14 | 錢德沛 | 66 | 計算機體系結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5 | 喬 紅(女) | 54 | 機器人理論與應用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16 | 王懷民 | 57 | 分布計算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17 | 王金龍 | 56 | 短波通信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 |
18 | 魏志義 | 56 | 超快超強激光技術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19 | 相里斌 | 52 | 光學 |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
20 | 尤肖虎 | 56 | 無線移動通信 | 東南大學 |
21 | 于登云 | 57 | 系統工程、動力學與控制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22 | 張化光 | 60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東北大學 |
23 | 張 榮 | 55 | 半導體器件 | 廈門大學 |
24 | 鄭婉華(女) | 53 |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25 | 朱魯華 | 54 | 網絡空間安全 |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 |
26 | 祝寧華 | 59 | 微波光子學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技術科學部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