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見表3(略)。表2 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注:n表示菌株數,R表示耐藥率。 表3 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注:n表示菌株數,R表示耐藥率
大腸桿菌對頭孢呋辛、頭孢哌酮、哌拉西林、頭孢他啶、環丙沙星、氨芐青霉素耐藥率均大于50%,銅綠假單胞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為97.83%,所有革蘭陰性菌對氨芐青霉素耐藥率均在65%以上;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大腸桿菌占47.40%,肺炎克雷伯菌占10.34%,腸桿菌屬占4.15%,變形桿菌屬占10.0%,銅綠假單胞菌占7.61%。
2.4 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見表4(略)。
真菌對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耐藥率在20.98%~44.06%之間。
3 討論
3.1 從結果2.1可以看出,革蘭陰性菌比例高于革蘭陽性菌比例,前5位致病菌分別是大腸桿菌、腸桿菌屬、白色念珠菌、腸球菌、克雷伯菌屬,真菌比例較高,占13.68%,說明臨床應高度重視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減少真菌的感染率。表4 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注:n表示菌株數,R表示耐藥率
3.2 從結果2.2可以看出,葡萄球菌中MRSA占51.43%,MRSE占44.60%,耐藥率較高,高于文獻[1]報道的20.7%、39.1%的比例。MRSA、MRSE易通過接觸或介入性操作傳播,臨床上要進行嚴格的隔離和徹底的治療,葡萄球菌對洛美沙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耐藥率也較高,未分離出耐萬古霉素葡萄球菌,因此對多重耐藥的葡萄球菌可選用萬古霉素治療,但不可濫用;肺炎鏈球菌中PRSP占60.47%,但肺炎鏈球菌對頭孢菌素耐藥率低,臨床上可選用頭孢菌素治療;腸球菌對慶大霉素耐藥率較低,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耐藥率偏高,未分離出耐萬古霉素腸球菌。
3.3 從結果2.3可以看出,大腸桿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占52.43%,高于文獻[2]報道的32.7%的比例。大腸桿菌感染在臨床上占第一位,因此,臨床醫生應高度重視產ESBLs的菌株,正確選用抗菌藥物;肺炎克雷伯菌產ESBLs菌株比例為10.34%,與文獻[3]報道的10.2%比例相近,其他革蘭陰性菌產ESBLs菌株比例較低,但仍然要重視產ESBLs菌株的診斷與治療;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青霉素、阿莫西啉/克拉維酸耐藥率超過80%,而對三代頭孢、氨基苷類、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低,說明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現象不嚴重;氨芐青霉素對所有革蘭陰性菌耐藥率超過65%,建議暫停使用。
3.4 從結果2.4可以看出,真菌對7種抗真菌藥物出現不同程度耐藥,對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耐藥率偏高,在20.98%~44.06%之間。近年來,真菌感染率呈上升趨勢,臨床醫生應高度重視二重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通過對常見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掌握病原菌及耐藥性特點,有助于臨床醫生正確選用抗菌藥物,提高感染性疾病治愈率,減少二重感染。
【參考文獻】
1 馮漢斌. 革蘭氏陽性球菌醫院感染的體外耐藥性監測.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110-111.
2 李濤,熊自忠,徐元宏,等. 臨床分離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監測.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2):207-209.
3 趙建平,曹銀芳,宿俊彪,等. 克雷伯菌屬的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