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 -GIBH)再生生物醫學中心Ralf 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 Malik主導團隊揭示了轉錄因子誘導的體細胞多能性重編程的起始分子機制,闡明了多能性重編程對Oct4和Sox2的時態依賴性,為再生醫學和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模型。相關研究成果于8月2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體細胞多能性重編程技術可通過使用重編程轉錄因子(主要是Oct4,Sox2和Klf4)將已分化體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該技術于2006年首次發表,山中伸彌教授因此成果于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然而,該技術涉及的確切分子機制仍然有待研究。Jauch團隊專注于研究Oct4和Sox2轉錄因子及其在重編程過程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利用基因組學技術比較野生型和突變體Oct4與Sox2的結合方式后,他們驚訝地發現Sox2而非Oct4是開啟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因子。在重編程起始階段,Sox2“攻擊”和“喚醒”體細胞中處于沉默狀態的多能性基因,這是激活它們的首要條件。Oct4在這一階段對體細胞特性的抑制并不重要,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然而,為了最終打開相關的基因網絡以建立多能性,Sox2和Oct4緊密合作,共同完成這項工作。在重編程后期,Oct4逐漸起主導作用。一旦細胞變成多能干細胞,多能性的維持對Oct4與Sox2結合的依賴性大大降低。而Oct6因結合不同的基因組位點,并且缺乏與Sox2結合的偏向性,因此不能取代Oct4進行多能性重編程。這些發現解答了多能性重編程研究領域的一些爭議問題,將為改造Sox2,Oct4及相關因子以更快速、高效和可靠地進行細胞重編程提供方向,為最終實現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提供可能。
這項研究由中美德三方科學家合作完成,得到中科院、世界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等多方面的經費支持。
廣州生物院揭示體細胞重編程的起始分子機制
9月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課題組在CellReprots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YTHDF2/3arerequiredforsomaticreprogrammingthroughdi......
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TheEMBO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Metabolicswitchand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
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TheEMBO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Metabolicswitchand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
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鮑習琛課題組、香港大學RalfJauch課題組和中山大學醫學院(深圳)侯琳琳團隊共同合作......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團隊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發表了題為Prevalenceandarchitectur......
近日,柏林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體細胞具有一種特殊受體,該受體不能識別細菌本身,但可以偵察細菌之間的通訊,以便調整免疫策略。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環境中存......
肥胖及其相關代謝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肥胖的發生主要由能量失衡導致,因此提高機體能量消耗能夠有效抑制肥胖發生。哺乳動物體內的褐色脂肪細胞和米色脂肪細胞中特異性高表達解......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GIBH)再生生物醫學中心Ralf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Malik主導團隊揭示了轉錄因子誘導的體細胞多能性重編程的起......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GIBH)再生生物醫學中心Ralf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Malik主導團隊揭示了轉錄因子誘導的體細胞多能性重編程的起......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GIBH)再生生物醫學中心Ralf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Malik主導團隊揭示了轉錄因子誘導的體細胞多能性重編程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