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已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似乎也成了創業者的新風向標,不少資本聞風而動,有關垃圾分類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垃圾分類帶來的產業“新藍海”已經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類是不是迎來了風口?市場到底有多大?創業公司的機遇又在哪兒?
千億市場空間待釋放
7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這標志著我國垃圾分類正式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
事實上,垃圾分類在我國已經倡導多年,但這一次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都讓人們感覺到要動真格了。
一項政策的出臺,勢必會對相關產業產生影響。站在產業角度來看,垃圾分類做好了,不但造福民生,還能推動產業經濟的發展。有機構預測,垃圾分類市場空間或達千億元。
“隨著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將為大的企業帶來重大利好。”在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看來,垃圾從隨便亂扔到必須規范處置,形成了巨大的市場。原先一些項目,不規范的中小企業就可以做,如今必須要規范的大企業來完成。
“垃圾分類屬于環保行業中一個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細分領域,它所帶動的新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很大,不但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還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業內人士稱,目前不少嗅覺敏銳的企業看到了商機,紛紛開始布局。這從電商平臺垃圾桶銷量倍增、垃圾分類小程序應運而生、垃圾分類催生電商平臺二手業務等方面可見一斑。
“隨著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相關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和產能釋放,將催生更多新產業。”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理事長張益稱,垃圾分類專業化運營包括分類、保潔、清掃、運輸等,需要市場化的環衛一體化甚至城鄉一體化共同推進,這就要求垃圾分類在前端收集、中端轉運、后端處置等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垃圾分類將對固廢處理產業鏈上的公司產生積極影響。
張益解釋說,原本是處于末端的垃圾混合處理系統,要改造成現在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就必須增加投資、提升技術含量,這部分的產業增量10年內就可達到500億元至600億元;原來的垃圾混合收運系統,改造成現在的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就需要智能垃圾桶、分類垃圾車等裝備,因此環保裝備領域又將增加300億元至5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此外,多家券商發布研報,普遍看好垃圾分類前景。民生證券研報表示,垃圾分類體系完善后,固廢全產業鏈均有望受益,其中環衛裝備、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等細分領域受益程度最大。
國盛證券指出,垃圾分類對應產業鏈中,環衛轉運、餐廚垃圾處置、垃圾焚燒領域均有望迎來投資機遇,新增設備購置及裝置建設空間約1600億元。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疊加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我國環衛裝備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專用汽車行業月度數據服務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環衛車產量從2010年的3.32萬輛增長至2018年10.7萬輛,年均增長率達15%。同時,垃圾分類后中轉站、服務點、回收網點等新增建設規模有望超過320億元。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2019年發布的《生活垃圾分類行業2018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垃圾分類服務項目呈逐月增加趨勢。市場需求的釋放,不僅催生了眾多新生的垃圾分類企業,眾多老企業在經營范圍增加“垃圾分類”也成為趨勢,這在環衛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
此外,受政策利好消息影響,一批涉及垃圾分類業務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全國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經營范圍包含“垃圾、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垃圾處理”的企業。其中,最近一周垃圾分類公司注冊數量有近200家,注冊資本從幾十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垃圾分類下游的潛力將逐步釋放,垃圾分類發電、生物柴油等都有望得到迅猛發展。垃圾分類產業已然站上“風口”。
垃圾分類創投風口已經到來
根據Wind數據顯示,垃圾分類指數中包含17家上市公司,6月1日至7月8日收盤,垃圾分類指數上漲8.07%。在垃圾分類概念股整體帶動下,環保及公用事業板塊整體表現較好。
艾媒咨詢分析師王清霖表示,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四個產業,即垃圾分揀回收產業、固廢產業、資源再生產業和環衛設施產業,將會因為垃圾分類產生市場機會。此外,在垃圾分類的“四分”閉環(即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和兩網融合方面,還需要更多企業參與進來。
在政策持續推動催化下,不僅環保企業獲益,互聯網創業企業也投身垃圾分類,多個“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項目受到資本青睞。
以舊手機回收為例,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2月,專注二手手機回收的“閃回收”獲得了1億元A輪融資;2018年9月,回收寶獲得了C1輪戰略投資;2018年10月,“小黃狗”獲得1.5億元戰略投資。緊接著,“我愛收”“閑豆回收”“收荒匠”等平臺陸續獲得大額融資。
今年以來,垃圾分類企業再次博得資本關注。1月,奧北環保獲得京東、峰瑞資本1100萬元的天使投資;2月,賽德美獲得中科創星A輪融資;6月,摩睿環保獲得德聯集團1600萬元戰略融資、愛回收獲得京東領投5億美元戰略投資;7月,蓋亞環境獲得華聞傳媒等1億元投資。
“盡管獲得資本支持,但項目最終能否真正營利還有待市場驗證。”業內人士表示,資本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由于雙方的角度和訴求不同,有時也像一對“冤家”。經歷2018年的“風雨”之后,資本與產業開始重新審視彼此。
事實上,垃圾分類在我國已經形成過兩次小風口。第一次是2012年,彼時興起一批3C數碼電子回收企業。第二次是2015年,O2O模式產生了很多上門回收垃圾的公司,有的企業甚至短短兩年就估值過百億,但紅極一時之后都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雖然有政策和資本加持,但是‘互聯網+回收’的概念并沒有提高生活垃圾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其本質還是在和拾荒大軍爭奪紙箱、塑料瓶等高價值可回收資源的蛋糕,且自建運輸體系及分揀中心在扣除人力和運輸成本后,毛利遠遠低于做傳統廢品回收的拾荒大軍。”福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飛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次的垃圾分類強調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全過程都要嚴格做好分類,這樣就構建了一個體系。“垃圾分類只要形成了符合行業特點的成熟商業模式,勢必會成為新風口。”
“短期來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的全面推進,有望在2019年取得階段性進展”。業內人士稱,試點項目數量和質量需求的提升有望拉動相關企業業績的增長,所以誰能夠抓住抓牢更多用戶手里的垃圾,誰就能夠分得更大的蛋糕。
在北京亦城時代廣場園區,一排智能垃圾分類柜設立在園區內部格外醒目。園區企業職工根據柜體張貼的指示,將垃圾分類,柜子自動開門、智能稱重、自動破袋,鏈接手機微信小程序還能獲取積分。智能垃圾分類柜讓投放人員......
年內垃圾分類“朋友圈”再添6地據住建部規劃,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年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山西、蘇州、德州......
隨著城鎮化率提高,二三線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組分已提升到20%(濕重,垃圾分類后可回收物量將增加,紙品、塑料與金屬等物質的再生回收量有望顯著增加,減少資源浪費。下面,韋伯咨詢將以“廢舊電池處理回收”......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1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一起來看——醫療垃圾口罩和護目鏡算不算醫療垃圾?口罩和護目鏡如果是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使用的,都屬于醫......
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介紹,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垃圾分類工作做的卓有成效的城市,通過推動......
近期垃圾分類熱度大熱,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一方面國家領導人從國家高度表態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另一方面,當前固廢法修訂草案在國常會獲得通過,其中就包含了垃圾分類立法內容,可見垃圾分類政策高度不斷提......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日顯重要,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環,農村垃圾分類不能以城市的分類方法和標準來“一刀切”,得根據實際情況,多使用落地生根的好辦法。一是要千方百計,普及農村垃圾分類知識。我們要......
近年來,垃圾分類制度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正在進行,各地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
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去2個多月,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全國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疫情防控攻堅戰成為全民首要任務!各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在年后未能如期復工復業,一些正常上馬的環保項目節奏......
垃圾分類工作強勢推進快三年了。46個重點城市都發明了許多高招,237個地級市也都各顯神通,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大旗下,各色企業也都粉墨登場,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饕餮盛宴。于是,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