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與金域醫學聯合主辦的“2017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實訓班”于11月19日結業。據悉,這是全國首個由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主辦的質譜技術培訓班,致力于推動質譜技術在中國臨床應用的發展。有專家表示,與國外相比,質譜技術在中國臨床實驗室中的應用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多方的努力,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其臨床應用的重要性,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涉獵臨床色譜質譜檢測業務,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
臨床應用起步晚
國內市場需求逐年增大
色譜技術和質譜技術作為強大的技術分析,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已有較長的應用歷史。由于這些技術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且能夠同時檢測多種化合物的特點,在西方國家的臨床診斷應用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十分快速的發展,為疾病的診斷、預后和治療以及人體健康的評估等做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
據了解,在美國,臨床質譜技術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服務于臨床檢測的項目已達400余項,涉及新生兒篩查、濫用藥物監測、代謝物檢查(氨基酸、脂肪酸)、類固醇激素檢測(內分泌)、維生素族檢測以及微生物鑒定等領域。
然而,色譜質譜技術、尤其是以質譜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在中國臨床實驗室中的應用則發展較為緩慢。截至目前,只有少數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和大型醫療中心或醫院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就是有著十多年質譜技術臨床檢測方法和應用的經驗的金域醫學。其臨床質譜檢測服務無論是廣度、深度,還是質量均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臨床生化主任及醫學總監、美國臨床化學學會(AACC)轉化醫學部門主席王思合博士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李水軍等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質譜技術在中國臨床應用的發展。“隨著近年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對臨床質譜技術的聚焦,加上各方的推動,了解質譜技術在臨床應用的人越來越多,也使得質譜技術在近3年迎來了較大規模的發展。”王思合表示,質譜技術解決了很多免疫方法學解決不了的問題,為醫院提供了新的臨床應用,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最早對標國際
瞄準質譜技術臨床應用
說到質譜技術在國內臨床應用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及金域醫學。
金域醫學在2004年開始對標國際,在國內率先建設了臨床質譜批量化檢測實驗室,將色譜質譜技術應用于臨床診斷。同時其也是國內首家獲CAP、ISO15189雙認可的臨床質譜實驗室。自2012年起,金域還開始創新性地探索臨床質譜實驗室自動化的中國之路。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金域全國35家醫學實驗室中已有17家實驗室開展質譜技術應用,服務于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
“早在2003年,我去美國考察,對質譜技術的臨床應用就產生了極大興趣,之后我也不斷地看到質譜技術在臨床實驗室的應用情況,當時就堅定了我要大力發展質譜技術平臺的決心,委派技術骨干赴美國進修學習,并開始著手啟動質譜中心建設。”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院長、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表示,通過不斷地積累和沉淀,金域醫學如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年來,金域醫學花了大量的成本、時間和精力去探索質譜技術平臺的打造以及臨床應用研究,許多質量管理、標準制定、臨床指南與共識的制定等,金域也在積極參與。
以疾病為導向
創新質譜技術臨床應用
據悉,憑借齊全的技術平臺,以疾病為導向,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目前可提供70余項檢測項目,覆蓋藥物濃度監測、類固醇類激素檢測、微量營養素檢測、遺傳代謝性疾病檢測、神經遞質類物質檢測等領域,可為臨床診斷、新藥臨床試驗、健康體檢、科研等領域提供檢測服務。
“金域醫學在國內質譜技術的臨床應用創新方面走得較前。”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主任程雅婷表示,這70余項質譜檢測服務項目完全是自主開發,絕大部分居國內首位;其中開發的部分檢測項目,如紅細胞脂肪酸檢測(新興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預防因子)等,也為國內首創。
值得一提的是,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還是全國較早開展遺傳代謝病檢測的醫學檢驗機構之一,2010年就建立了擁有串聯色譜質譜、氣相色譜質譜、酶學檢測、傳統測序及高通量測序等技術的遺傳代謝性疾病一體化檢驗技術平臺,可對 200余種遺傳代謝性疾病提供包括常規生化檢驗、特殊生化檢驗、酶活性檢驗、基因檢測在內的全方位實驗室診斷依據,幫助臨床醫生和病人及早明確病因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
產學研一體化
國內外專家聯手培養人才
創新的背后是金域臨床質譜檢測中心匯聚了一批致力于技術開發和臨床應用的專業人才。據悉,該中心擁有各類技術人才9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員工占比25%以上。此外,該中心還邀請了多位海內外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引領項目開發向國際化、規范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如,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臨床生化主任及醫學總監、美國臨床化學學會(AACC)轉化醫學部門主席王思合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客座助理教授、香港臨床化學協會前任主席、香港質譜協會創始委員會委員何宗信博士等學術權威人士均是該中心國際顧問團隊成員。
金域臨床質譜檢測中心重視人才培養
此外,金域臨床質譜檢測中心非常重視人才培養。2013年,金域醫學與廣州醫科大學創新協作辦學成立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在教學改革工作中開設了國內首門“臨床色譜質譜檢驗技術”課程。今年4月,國內首本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臨床色譜質譜檢驗技術》正式出版。這本書由王思合博士擔任主編,兩位副主編程雅婷、趙蓓蓓及其余編者們則主要來自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的技術骨干。在專業人才匱乏的當下,教學課程的設置及教材的出版,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色譜及質譜專業類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國內首本臨床質譜檢測教材面世
11月18-19日,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與金域醫學聯合主辦了“2017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實訓班”,這是面向全國檢驗檢測行業相關技術人員開設的培訓班,前來參加的人員來自全國多個機構,包括醫院、高校、中科院系統、生物技術企業及其他獨立醫學實驗室等。金域醫學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搭建起一個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與全國檢驗醫學界及相關行業的同行共享新技術、新應用,為共同推動質譜技術臨床應用與發展而努力。
積累大量數據
最具挖掘價值的“寶藏”
經過多年的發展,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還累積了大量的檢測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挖掘與分析,不僅為疾病預防與診療提供必要的支持,還可為國家的公共營養健康政策調整或制定提供依據。
在今年10月20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上,程雅婷就發布了金域醫學在 2011-2016年間潛心積累,覆蓋全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涵蓋新生兒、嬰兒、兒童、成人四個年齡段的110萬遺傳代謝病質譜檢測大數據,揭示了新生兒篩查及臨床患兒疾病的地域分布及年齡分布等差異,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金域醫學攜110萬遺傳病代謝質譜檢測大數據亮相兒科年會
而去年12月17日,在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大會上,金域醫學也發布了全國140萬例25羥基維生素D檢測數據的研究分析成果,闡明了25羥基維生素D缺乏情況的年齡分布、季節分布、緯度與地域分布特點。
多年來積累的檢測大數據可以說是該中心最具挖掘價值的“寶藏”。
對 話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臨床生化主任及醫學總監、美國臨床化學學會(AACC)轉化醫學部門主席王思合博士
Q
為何質譜技術用于臨床在中國起步較晚?
A
盡管臨床質譜技術在美國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但在中國,受到設備、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起步較晚。
質譜技術的發展除了其本身發展和應用的良好推廣與實踐外,更離不開行業政策環境的支撐。在美國對臨床質譜技術采用了有效兼顧監管和鼓勵創新的LDT (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模式。在此模式下,只要是有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CLIA)執照的實驗室,其研發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就可以合法進入臨床,檢測結果即可用于指導臨床診療。
人才上也是很大的挑戰。在國內,既懂臨床又懂質譜技術的人才缺乏。再有就是質譜檢測設備十分昂貴,也限制了該技術在臨床應用上的普及。
Q
要推動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在中國的發展,您認為包括金域醫學在內的各機構可以做些什么?
A
第一步還是要普及,讓更多人知道這門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同時也讓更多人掌握這門技術。這也是多年來我們不停舉辦各種學習班、培訓班的目的,希望推動解決色譜及質譜專業類技術人才培養問題。
第二是應該鼓勵創新,尤其是金域醫學這種已經有著十多年質譜技術臨床檢測方法和應用經驗的機構,更應該注重創新,做更多新項目的開發,幫助醫生為臨床服務。
Q
作為金域醫學的國際顧問,您怎么看金域在推動質譜技術臨床應用的發展上所做的努力?
A
金域醫學在很早時候就意識到質譜技術在臨床應用方面的價值和發展方向,也較早對標國際,開展臨床質譜批量化檢測的實驗室,我十分認同他們的理念。金域的團隊不單有著扎實的基礎,而且對質量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將來必定對中國臨床色譜質譜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