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排名前10萬科學家榜單揭曉,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學者榜,該排行以被引用數作為唯一指標。許多研究表明光靠被引用數量是不能反映一個科學家的真正影響力和成就。
現在斯坦福大學John P.A. Ioannidis教授帶領的團隊終于給我們提供了不同于高被引的科學家排名榜。他們使用了一個綜合了6個引用指標的打分從近7百萬科學家里來挑出世界前10萬名科學家(1.5%)(PLOS Biology,17:e3000384,2019),能夠更客觀,更真實的反應學者的影響力。
綜合打分(PLOS Biology,14:e1002501,2016)使用了如下六個log標準化的引用指標的加和:總引用量,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單獨作者,單獨或者第一作者,和單獨、第一或者最后作者的文章引用量。前1000名綜合打分榜的科學家里有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高影響力的科學家,但他們常常在科睿唯安高被引榜的1000名之外,事實上只有322在千人綜合榜上的人也在千人被引榜里面,而千人被引榜里有許多人沒有任何單獨、第一或者最后作者的文章,這些結果表明綜合榜要比高被引學者榜有較大的改進。
??Ioannidis綜合打分的10萬人榜有一個是22年(1996-2017)的綜合(career-long)榜和另外一個是2017年的單年榜。它們包含了從文、理到工科的所有學科,分成22領域、176子學科。在22年的綜合榜里,美國有46013人,澳大利亞有3106人。中國只有1646人,比大多數西方國家(以及日本)低。不過2017年單年榜美國降到42455人,而中國增加到4668人,僅僅少于英國(9467)和德國(5225),這反映出近年來國內高端科研人才數量的快速提升。
??從大學來講,美國的哈佛大學22年綜合榜里有2011人,相比而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有87、57人。而2017年單年榜,美國的哈佛大學有2064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分別有223、140人。
??當然這個排名榜還是有局限,比如沒有考慮自己引用自己的程度,而且還是以各種不同被引用率為主,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信作者是不管的,屠呦呦就不在上面。但不管怎樣應該比僅僅用一個全引用率的科睿唯安的高被引學者榜要更加平衡一些,是不是下次上海交大的ARWU是不是應該加上這個綜合打分榜了來做大學排名?相信這個科學家而不是商業化公司做的排名榜僅僅是一個開始,將來不久我們能看到更多、更準確反映學術影響力的排行榜,譬如說顛覆科學家排名榜。
??對這前10萬名科學家的國籍統計可以發現:美國科學家遙遙領先。在榜單前10名中,有7位是美國科學家。瑞士著名學府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格雷策爾教授排名第一,格雷策爾教授是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光子學和界面實驗室主任。他曾因發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享譽世界,這種電池也被冠名為“格雷策爾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現如今已以數兆瓦級規模的生產線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同時,該電池也成為當前尚處于開發階段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奠基石。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是全球各大高校排行榜上前20的常客。此次出爐的全球科學家10萬強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還有156名科學家上榜。排名第二的是美國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愛德華·威滕,第三的則是亞洲排名最高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化學家貝烈煒教授。
??中科院王中林院士是唯一一位進入榜前100的中國科學家,列第15位。進入榜前1000的中國科學家一共10位,分別是中科院王中林(15)、中科院朱健康(206)、四川大學徐澤水(431)、復旦大學趙東元(481)、浙江大學王偉(597)、南京工業大學張軍(662)、南京大學王穎(735)、上海交通大學Zhang, Wei(916)、東南大學曹進德(919)、蘇州大學何吉歡(924)。
??前10萬名科學家中,排名前五的是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有46013為美國學者,有2011位來自哈佛大學,其次是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大學等,美國學者在科研領域獨領風騷,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英國(9780位)。中國前10萬名科學家人數排名第12,有1646位,有87位來自清華大學。
現附全球及我國排名前30的科學家名單如下:
我國科學家排名以中科院為首,其次四川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科學家均榮譽上榜,我國排名前30的科學家名單:
內容來自周耀旗科學網博客、環球網、中國聚合物網等
此前科睿唯安每年發布《期刊引證報告》更新其收錄的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期刊的影響因子,成為評估全球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參考。此次調整,意味著期刊影響因子的覆蓋范圍......
2022年6月30日,英國倫敦 —— 科睿唯安(紐交所股票代碼:CLVT)今日發布《2022全球新品牌百強》報告。報告基于全球2000多萬份商標新申請數據,遴選出過去兩年進入公眾視......
發表新冠病毒研究論文的期刊的引文影響力持續上升。英國倫敦,2022年6月28日 — 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2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期刊引證報告》采用全面豐富的指標、描......
6月16日,知名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舉行在線研討會,發布了其科學信息研究所(ISI)關于氣候變化合作研究的一份觀點報告。該《報告》認為,盡管國際合作有所增加,但關于氣候變化的研究,總體上仍是以某個國......
2月23日,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2022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螞蟻集團、阿里巴巴、華為等五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入選,一同入選的還包括英特爾、HP等科技公......
英國倫敦時間11月1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入榜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于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
迄今為止,已有54位“引文桂冠獎”得主榮獲諾貝爾獎來自六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24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英國倫敦,2020年9月23日:全球領先的專......
2020年2月19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德溫特2020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報告顯示,面對來自顛覆性企業的競爭,大型機構[1]在全球發明市場中的份額已經下滑至18%,全球......
北京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2019研究前沿》報告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據了解,《2019研究前沿》報告遴選展示了10個高度......
科睿唯安發布了2019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中國內地上榜人數激增,本年度有636人次上榜,而2018年這一數字為482人次。2014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