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名單。按照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作的總體部署,在各地培育推薦基礎上,經專家評審、統籌考慮,教育部決定認定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共64個。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激勵高校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采取省級推薦、部級認定的方式。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的評審認定中,明確各協同創新中心應有準確定位和清晰目標,研究方向緊扣重大科學前沿、優秀文化傳承創新或國家、行業產業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已經承擔了重大協同創新任務、開展了實質性產學研協同創新;協同增效明顯、影響力大,政府、行業及社會認同度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具備實現未來協同創新目標的巨大潛力,協同創新空間廣闊。
據悉,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于2018年正式啟動,是國家持續推動高校協同創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式。中心分批次進行,4年一個周期,原則上每年組織認定1次,以解決重大需求的貢獻度為認定標準,采取省級推薦、部級認定的方式進行,從已獲認定、并已實際運行2年以上的的省級協同創新中擇優推薦。根據教育部規定,中心的協同創新成效等情況將作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參考。
2019年公布的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全部依托64所高校。
其中,涉及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有南開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
依托于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則有首都師范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東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師范大學、齊魯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非雙一流高校也獲得認定,表現不俗。
據悉,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于2018年正式啟動。首批 公布名單的53個中心分別依托于53所高校,共涉及34所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包括14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20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此外,另有19所非雙一流高校也入選其中。
5月30日,由上海市楊浦區政府、復旦大學和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發起的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將依托復旦大學理工醫等優勢學科,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領域,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
上海浦東新區科技節5月20日開幕,當天,2024年浦東首批13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亮相,涵蓋了大健康、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隨著此批領軍企業加入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至此,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
關于湖南省技術創新中心立項的公示根據《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本辦法》(湘科發〔2020〕69號)《湖南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湘科發〔2022〕154號)等文件精神,經單位申請、專家論......
2023年12月17日,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投入實體化運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出席啟動儀式,并觀摩中心建設情況。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龐國芳、姚斌和中國專利保護協......
11月22日,清華大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共同發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3》報告和《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3》報告。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監事會主席斯蒂芬·馮·霍爾茨布林克以及......
8月9日,海南省食品安全監測及檢測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在三亞掛牌成立。該中心將瞄準國際食品安全科技前沿,充分發揮海南自貿港優勢,致力建成國際一流的食品安全監測及檢測技術科技創新基地、人才培......
記者今日從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獲悉,科技部日前正式批復由微芯研究院牽頭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區塊鏈國創中心將開展區塊鏈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集聚國際領軍人才,形成鏈接全球資源的創新網絡......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簡稱“EDA國創中心”)由東南大學牽頭組建,于日前獲得科技部批復,成為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迄今為止南京市首個牽頭建設的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
近日,山東省科技廳公布了2022年度第二批批準建設的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名單,青島市申報的“山東省海洋食品高質化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及“山東省牡蠣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獲批。至此,青島市內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總......
11月9日,貴研鉑業(600459.SH)公布,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公司結合貴金屬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快推進云南貴金屬實驗室的建設和實施工作,擬投資建設云南貴金屬新材料創新中心及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