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0-11 14:19 原文鏈接: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自然條件下,植物葉片接受到的光照強度隨時在波動,時而光照不足,時而光能過剩。當光強突然增加時,植物葉片吸收的過剩光能容易造成光系統I活性損傷并影響植物生長。根據光合作用理論模型,環式電子傳遞和水水循環這兩種替代電子傳遞途徑都可以保護被子植物的光系統I活性免受波動光強的損傷。然而一直以來,環式電子傳遞介導的跨類囊體膜質子梯度的形成被認為是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主要調控機制。關于水水循環在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中的調控作用鮮有報道。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對模式植物擬南芥的研究中發現,在光強突然增加的前20秒內,葉綠體并不能建立充分的跨類囊體膜質子梯度,進而導致過剩的電子從光系統II傳遞到光系統I,造成光系統I的過度還原,引發活性氧自由基的產生并造成光系統I損傷。雖然光系統I反應中心的過度還原會激發環式電子傳遞,但這仍然無法避免擬南芥光系統I發生損傷。由于擬南芥的水水循環活性很低,這一結果仍然不能排除水水循環在波動光強中的調控作用。

      基于研究團隊前期在華東山茶(Camellia japonica)中發現水水循環是其適應強光脅迫的重要策略,研究人員對華東山茶開展了進一步研究,發現水水循環能夠快速將光系統I處過剩的電子傳遞給氧氣以解除光系統I的過度還原態,進而保護光系統I活性免受波動光強的損傷。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波動光強中,水水循環是一種比環式電子傳遞更為高效的光保護策略。這是國際上首次揭示水水循環在波動光強下的重要調控作用,這一新機制隨后又在景天酸科植物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中被證實。然而,水水循環這一保護策略存在種間差異。例如,在對野生高盆櫻桃(Cerasus cerasoides)的研究中發現,水水循環的作用并不明顯。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存在多樣性與復雜性。

      以上相關研究結果分別發表于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1篇)、Plant Science(1篇)和BBA-Bioenergetics(3篇)。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16347)中科院青年促進會(31670343)的支持。


    相關文章

    MolCell:許代超團隊揭示程序性壞死的相分離調控機制

    該研究報道了新的程序性壞死的死亡檢查點,并揭示了該檢查點以相分離的形式調控程序性壞死的分子機制。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許代超團隊在Molecular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

    NatCommuni|譚澤華/莊懷佳揭示了T細胞活化的重要調控新機制

    DUSP22是一種雙特異性磷酸酶,通過使激酶Lck失活來抑制T細胞活化。2024年1月15日,中國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譚澤華及莊懷佳共同通訊在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Theph......

    最新研究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結構證據

    光合作用是何時、如何起源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一組17.5億年的微化石中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結構證據,這一發現有助于揭示產氧光合作用的演化。該論文介紹......

    新發現!枸杞壯骨的藥效物質調控機制

    南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教授與南京中醫藥大學楊燁教授、段金廒教授、顧春艷教授以及南京師范大學許凱教授團隊合作,發現枸杞中的全新核酸類藥效物質miR162a可發揮“跨界調控”作用,促進成骨分化。據......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陽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質。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質量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傳輸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約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質的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構建亞乙烯連接的COF進行光催化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韓寶航課題組與河北科技大學教授李發堂課題組,在制備亞乙烯鍵連接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與水的氧化全反應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Fu......

    無氧發酵代謝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機制揭示

    在模式生物萊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別發生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無氧發酵則可以獨立發生在細胞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這三種基本的能量代謝過程如何和諧有序的發生在同一個細胞內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學問題。......

    光合作用始于單個光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05.shtm......

    中科院院士李燦:發展人工光合成產業是“一石三鳥”之舉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給了我們啟發。光合作用的本質是能量固定的過程。以人工方法實現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續了很多年,有光催化、電催化、熱催化、酶催化等技術路線。這些研究正朝著不斷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實現規模化......

    光合作用中氧氣形成細節揭示

    據《自然》雜志3日發表的論文,美國和德國兩個科研團隊首次揭示了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如何形成的微觀細節,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的水分解對于開發將水轉化為氫燃料的設備非常重要。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和一些細菌利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