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與國家級人才項目專家、曾任著名醫藥外企高管的崔霽松博士聯合創立的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10月17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諾誠健華成立于2013年,于2015年11月3日在開曼群島注冊,2016 年在中國開始研發,最近一輪估值為 8.8 億美元(約合 61.6 億元人民幣)。
諾誠健華公司官網顯示的兩位聯合創始人。
諾誠健華官網顯示,公司聯合創始人為崔霽松博士和施一公博士,崔霽松擔任公司董事長、總裁,施一公擔任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根據相關公示信息,施一公妻子趙仁濱及家庭成員持股 15.43%,崔霽松及家庭成員持股 11.45%。據此推算,施一公夫婦持有的股份價值近 10 億元。上市后,此部分股權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公司的股權架構,顯示施一公妻子趙仁濱博士及家庭成員持股 15.43%
合作伙伴是普渡大學博士、曾任著名生物醫藥公司高管
據悉,諾誠健華的另一位創始人崔霽松本科畢業于山東大學,上世紀 80 年代赴美留學,獲得普渡大學基因工程博士學位。隨后,進入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開始博士后研究,通過采用 CreloxP 基因重組技術,成功地將人源凝血因子 V 突變(Factor V Leiden)引入到小鼠的染色體上,建立了血栓小鼠模型,在學界嶄露頭角。1996 年崔霽松進入美國默克公司,從事藥物研發工作;2011 年回國擔任著名 CRO 公司 PPD 旗下一家子公司的總經理。2015 年,施一公與崔霽松在公共場合會面后,對聯合創業做新藥的想法一拍即合,諾誠健華公司就此誕生。
崔霽松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施一公主要為公司的研發活動提供若干協助和指導,目前雙方已經簽訂獨家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費用視乎具體項目而單獨確定。合作產生的知識產權將分配予負責開發該知識產權的一方,而共同或利用公司提供的關鍵資源所開發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將通過雙方協定或依法確定。此外,協議訂有專有條文限制施一公與任何第三方訂立類似合作。
公司涉及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治療
據諾誠健華官網,該公司主要治療領域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疾病,特別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肝癌、胃癌、膽管癌等。
目前該公司擁有一項處于可直接注冊臨床二期實驗階段的候選藥物;兩項處于 I/II 期試驗階段的候選藥物;六項處于 IND 準備階段的候選藥物。
科學網的報道稱,奧布替尼(ICP-022)是公司核心候選產品。10 月 5 日,該公司在第 61 屆美國血液學協會(ASH)年會上公布了 ICP-022 在治療淋巴瘤和白血病方面的兩項臨床試驗數據,研究其作為單一療法及聯合療法的療效。還有 ICP-105、ICP-192 等和腫瘤治療相關的新藥正在攻關。
報道還稱,施一公也曾涉足過醫藥界和商業界。2000 年左右,他帶領的課題組曾解析一個細胞凋亡抑制因子的結構。這種因子會讓細胞不能正常凋亡,從而引起癌癥。解析過程中,他們發現只要把一種蛋白的一段小肽嵌進致癌因子,癌細胞就能恢復正常凋亡。這一發現引起制藥企業極大興趣,相關科研ZL已被轉化為治療癌癥的新藥,并進入臨床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諾誠健華的產品尚未獲準進行商業銷售,公司尚未從產品銷售產生任何收益。而且諾誠健華預期,在至少未來幾年經營開支會增加,因為需要進一步進行臨床前研究、繼續進行在研藥物的臨床開發、就候選藥物尋求監管批準及制造在研藥物、推出管線產品以及增聘必要人員以經營的業務。
共參與過 5 家公司
施一公是著名結構生物學家,1998 年至 2008 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隨后,他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同時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務。2015年,施一公率領團隊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體三維結構,成果登上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2016 年,施一公作為校董會董事、創始人之一,成立西湖大學。2017 年,憑借解析剪接體結構的工作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和 100 萬美元獎金。2018 年 4 月出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據悉,這并不是這位結構生物學家第一次參與商業活動,包括諾誠健華在內,施一公參與過的公司共有 5 家。
而且,華人生物學家創辦公司并不罕見。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生物化學家王曉東 2011 年創辦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新藥研發公司百濟神州,主要研發目標是新型分子靶向藥與腫瘤免疫藥。
福建醫科大學免疫治療研究所所長、美國耶魯大學 UTC 癌癥研究講席教授、耶魯癌癥中心免疫學部主任陳列平創立的 NextCure 生物醫藥公司,專注于發現并開發下一代免疫藥物治療癌癥和其他疾病。今年 5 月已在納斯達克上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 2000 年成立了以生物芯片為核心技術平臺的博奧生物集團,目前正在籌謀上市。
次要剪接體負責U12型內含子的剪接,由5個小核RNAs(snRNAs)組成,其中只有一個與主剪接體共享。2024年3月14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及萬蕊雪共同通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
日前,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多位專家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基于全球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及我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當前至2035年我國產業發......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眾多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專家的主旨演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
長久以來,剪接體的調控機理是怎樣的,它們在細胞內部的動態組合和變化是怎樣的,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但其神秘的面紗一直未被揭開。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在 Molecu......
從tRNA前體(pre-tRNA)中去除內含子在生命的三個王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類中,這一過程是由tRNA剪接內切酶(TSEN)介導的,包括四個亞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
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2.shtm科技日報訊(記者劉園園)記者1月1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施一公團隊歷經8年探索,在......
55歲的施一公很少如此動容。“如果回溯25年,我能夠得到穩定支持的話,我相信我會更大膽。我一定會按我的性格,選擇最不可思議的科學研究項目去進行,一定會的!”在“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鎂光燈下,中國科學院......
2023年1月13日,備受關注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公布,首屆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等人宣布了資助者名單。“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大的特色是“選人,不選項目”,因此被稱為中國版的“HHMI計劃”。項目由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