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06 15:23 原文鏈接: Cell子刊發現別構調節PGAM1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新途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沈瑛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 Metabolism》(影響因子22.415)在線發表論文,論文題目為“A novel allosteric inhibitor of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 suppress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率先報道磷酸甘油酸變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新型別構抑制劑對非小細胞肺癌的增殖、耐藥和轉移等生物學活性的多重抑制作用,揭示通過別構調節PGAM1同時干預PGAM1的代謝酶活性和非代謝酶依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抗腫瘤藥理學新機制。

      PGAM1作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G)轉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G),促進葡萄糖代謝和能量生成,通過調節3-PG與2-PG的轉化平衡來影響其他代謝通路,參與細胞內生物大分子合成和維持氧化還原穩態,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不僅如此,PGAM1還能不依賴于其代謝酶活性,與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ACTA2)相互作用,促進腫瘤細胞轉移。研究表明,PGAM1在多種惡性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中普遍高表達,且與不良預后呈負相關,在腫瘤發生發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PGAM1可作為腫瘤代謝調控的新靶標,其抑制劑的研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研究團隊通過共晶結構解析,對先導化合物優化改造,得到了一種新型的PGAM1別構抑制劑(命名為HKB99),具有高選擇性、高活性、低毒性優勢。藥理學研究表明:HKB99巧妙避開了與3-PG直接競爭底物結合位點,與PGAM1鄰近底物結合口袋的別構位點相互作用,抑制3-PG向2-PG轉化,顯著降低PGAM1代謝酶活性;同時,HKB99別構結合PGAM1,“鎖住”了201-210段氨基酸的構象,大大削弱PGAM1與ACTA2相互作用,從而抑制非小細胞肺癌和分子靶向藥物厄洛替尼耐藥的肺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進一步研究表明HKB99通過上調細胞中活性氧(ROS)水平,激活JNK/c-Jun信號通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凋亡;使p-AKT和p-ERK激活減少,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增殖。該研究工作首次闡明別構調節PGAM1,能同時抑制PGAM1代謝酶活性和非代謝酶依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發揮抗腫瘤作用的分子機制;揭示PGAM1作為抗腫瘤藥物新靶標,為靶向代謝酶的抗腫瘤藥物設計和開發提供新思路。

      該工作聯合復旦大學藥學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沈瑛副研究員、復旦大學藥學院周璐副教授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陳紅專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藥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黃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梁倩和2016級碩士研究生周燁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其中梁倩由陳紅專教授和沈瑛副研究員共同指導。來自上海市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癌基因和相關基因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細胞凋亡和分化重點實驗室、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參與了這項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一流學科建設等的支持。

      近年來,沈瑛副研究員聚焦肺癌代謝調控和靶向藥物耐藥性的機制研究,已作為通訊作者在Theranostics(2018,2019,影響因子8.063)等國際雜志發表重要成果。HKB99已申請國家發明ZL(PGAM1別構抑制劑HKB99在制備治療肺腺癌藥物中的應用,申請號:201910284333.4)。


    相關文章

    肺癌早篩步入商業化階段,相關檢測儀器受到重視

    2023年,腫瘤早篩行業已正式步入商業化階段,目前,市場集中度不高,主流技術得到驗證,商業模式整體處于探索期。在國家對腫瘤防治的系列政策中,腫瘤早篩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被傾入更多期待。腫瘤早篩,是指......

    擦除細胞記憶可更好重編程干細胞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

    德國科學家發現基于miRNA的液體活檢或可用于肺癌早篩!

    近期,德國HummingbirdDiagnostics的BrunoRSteinkraus團隊開發了一種集合了18個小RNA特征的診斷模型miLung。在驗證隊列中,miLung檢測早期肺癌的準確性很高......

    10分鐘生成分割,AI可進行更精確、快速的細胞器定量分析

    冷凍軟X射線斷層掃描(Cryo-SXT)是研究細胞超微結構的強大方法,可提供數十納米范圍的分辨率和膜結構的強烈對比度,無需標記或化學固定。較短的采集時間和相對較大的視場導致快速采集大量斷層圖像數據。將......

    高分辨率評估人體細胞內的分子結構動態及藥物作用機理

    核糖體是細胞內的最豐富細胞器之一,負責將mRNA翻譯為蛋白質,是很多小分子藥物的作用靶點。核糖體在體外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在人體細胞翻譯活躍過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干細胞研究引領醫藥行業變革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特洛伊木馬”細菌誘導癌細胞自毀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科學家首次將細菌產生的毒素編碼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并將含有這些分子的納米顆粒直接遞送給癌細胞,使癌細胞產生毒素,最終自殺,自殺率約為50%。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治療診......

    研究發現全新蛋白質修飾類型

    細胞代謝為生命過程提供能量。同時,代謝物可共價修飾蛋白質來發揮信號傳導功能。雖然許多代謝物在代謝通路中的作用廣為人知,但它們介導細胞信號調控的功能有待探索。酮體(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羥基丁酸)為脂......

    迄今最大正常乳腺細胞圖譜繪成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歷時7年,繪制出了迄今最大、最全面的正常乳腺細胞的圖譜,為乳腺生物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見解,有助確定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療靶點。相......

    試驗表明一種改良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重癥肌無力

    來自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的證據表明,一種稱為CAR-T細胞的先進血癌免疫療法的改進形式經調整后可能能夠用于治療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gravis),即一種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這項臨床試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