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07 14:10 原文鏈接: Nature特別關注:五位專家強調生命科學研究的性別差異

      1869年11月第一期《Nature》出版,為了紀念,Nature特別推出了150周年紀念版,其中將探討自然與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特刊中,五位專家強調了性別差異的重要性,他們指出這些因素經常被忽略。

      文章指出,結合生理性別sex(區分女性,男性或兩性/雌雄同體個體的生物學特性)和社會性別gender(影響個體在社會中的身份認同的心理,社會和文化因素)可以改善實驗,減少偏見,并且創造發現和創新的機會。

      這篇特刊文章重點介紹了許多示例,其中包括從對氣候變化做出不同反應的雄性和雌性貝類,性別化的社交機器人以及因面部識別系統將分類錯誤的證據提示的計算機視覺改善膚色較黑的女性比膚色較黑的男性更常見。

      文章作者,英國埃克塞特大學Robert Ellis博士說:“在科學界忽略性別的程度令人震驚。我們需要在研究的各個層面以及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都強調這一點”

      “情況正在改善。例如,最初的碰撞測試假人是基于男性體格的,但是一項研究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駕駛員遭受重傷的可能性高出47%。這無疑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更復雜的測試平臺,從而最終防止重大傷害或挽救生命。”

      “性別在研究中越來越重要,但是誤解和考慮不足仍然存在。例如,我們知道研究人員的性別會影響他們解釋其觀察結果的方式,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應予以考慮。”

      論文集中在四個關鍵領域——海洋科學,生物醫學,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但作者表示這也適用于多個科學學科。

      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的Tannenbaum博士指出,我們對免疫力性別差異的遺傳基礎現在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們現在知道免疫細胞的功能存在差異,這取決于它們是具有XX染色體,還是XY染色體,或者依賴于體內不同濃度的性激素。抗體治療和新的癌癥免疫療法具有令人興奮的意義,但未來某一天也許我們會發現女性在相同的健康狀況下可能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患者應詢問醫療保健機構,推薦的治療方法是否對同性別的人同樣有效。”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一項對小鼠的研究表明,動物表現出的疼痛程度取決于實驗室中是否出現了男性研究員。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些動物對與男人有關的氣味做出了反應。而且,盡管雌性和雄性動物都表現出這種反應,但雌性小鼠更敏感。

      海洋生物學家Ellis博士說:“在海洋中,有許多例子凸顯了考慮物種內部性別差異的重要性。在海龜中,孵化溫度決定了幼體的性別,因此氣候變化可能對該群體構成重大威脅,并可能導致到一些烏龜種群的總雌性化程度。

      這篇文章指出,希望能夠“增加透明度,促進包容性,并重設研究默認值,在適當情況下仔細考慮性別”。

      但是,正如來自比勒費爾德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和社會機器人學家Friederike Eyssel博士所強調的那樣:“人們使用精神捷徑來評估非人類實體,并通過人類擬人化社會機器人的過程,人類甚至將性別歸因于機器人。實證和實驗研究表明這會影響對這種新穎技術的認識。”

      Nature的這篇文章也提出了一個“路線圖”,并呼吁研究人員,資助機構,期刊和大學研究機構共同協調,實施強有力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它的結論是:“打開眼界,通過將性別分析納入研究工作,研究人員將能增強科學和工程學的發展和社會責任感。”


    相關文章

    發頂刊獲百萬重獎引爭議,當事人:希望更多關注我的研究

    5月29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朱家鵬教授團隊,以第一完成單位身份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這是該校70年來第一篇Nature論文。基于此,南京中醫藥大學授予朱家鵬“人才突出貢獻獎”,并給予100萬元經費......

    2024年夏季(第九期)電子順磁共振波譜高級研討班第二輪通知

    作為波譜學的重要分支,電子自旋的直接表征工具,順磁共振波譜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大會第二日|多軌道論壇并行,激發交流火花,共繪發展藍圖

    2024中國生命科學大會、2024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博覽會暨中國腫瘤防治年會、2024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暨博覽會第二日多場專題論壇同步進行,匯聚行業內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最新科研成果、技術趨勢等深入......

    創新推動發展|2024中國生命科學大會盛大開幕

    2024年6月1-3日,2024中國生命科學大會、2024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博覽會暨中國腫瘤防治年會、2024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暨博覽會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C區(廣交會展館)召開。本次......

    11人,2024年吳瑞獎學金獲獎名單揭曉

    2024年度吳瑞獎學金獲獎名單于今日揭曉。阿依江·伊斯馬衣等11位來自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科技......

    一天2篇Nature+封面清華大學兩團隊最新科研突破

    大量子位容量和單個讀出能力是大規模量子計算和模擬的兩個關鍵要求。作為量子信息處理的主要物理平臺之一,離子阱已經在一維Paul阱中實現了數十個具有位置分辨讀出的離子的量子模擬,在二維(2D)Pennin......

    14月進出口概覽:分析儀器達55億,生命科學市場回暖明顯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1-4月份進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統計,其中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醫療儀器及器械、生物技術產品和生命科學技術產品1-4月份累計進口金額分別為8,909,942萬元、2,919,77......

    北京發布醫藥創新計劃,生命科學前沿領域部署“核爆點”專項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旨在加速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到2026年推動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總規模達到1.25萬億元,實現從前沿技術研發......

    默克確認6億美元收購案,生命科學領域再下一城

    默克公司(Merck),一家領先的科技企業,已簽署最終協議,將以6億美元(約5.5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位于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的生命科學企業MirusBio。MirusBio專長于轉染試劑的開發與商業化......

    北京大學Nature:自主研發國產儀器揭示170年未知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臺江穎教授、徐莉梅教授、田野特聘研究員、王恩哥院士等緊密合作,利用自主研發并商業化的國產qPlus型掃描探針顯微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