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13 12:30 原文鏈接: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的回顧與評價(圖)

    摘要: DNA 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正常細胞功能、遺傳印記、胚胎發育以及人類腫瘤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目前新的研究熱點之一。隨著對甲基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甲基化檢測方法被開發出來以滿足不同類型研究的要求。這些方法概括起來可分為三類:整體水平的甲基化檢測、基因特異位點甲基化的檢測和新甲基化位點的尋找。本篇將主要介紹目前存在的大部分DNA 甲基化研究方法,并對其相關特性進行了簡要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 :表觀遺傳學;DNA 甲基化;甲基化研究方法

    早在1942年,C.H.Waddington首次提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概念,并指出表觀遺傳與遺傳是相對的,它主要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關系。幾十年后,霍利迪(R.Holiday)針對表觀遺傳學提出了更新的系統性論斷,也就是人們現在比較統一的認識[1],即在不改變基因組序列的前提下,通過DNA 和組蛋白的修飾來調控基因表達,這種修飾以DNA 甲基化最為常見。繼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后,2003年人類表觀基因組協會(Human Epigenome Consortium,HEC)宣布開始投資和實施人類表觀基因組計劃(HEP)。

    其主要任務是繪制出人類中甲基化可變位點圖譜,即不同組織與疾病狀態下,5-甲基胞嘧啶出現及其分布頻率的圖譜,以指導和系統地研究DNA 甲基化在人類表觀遺傳、胚胎發育、基因印記、等位基因失活及腫瘤發生中的重要作用[2]。DNA 甲基化的研究,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隨著對甲基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甲基化檢測方法被開發出來以滿足不同類型研究的要求。讓我們一一介紹現有的大部分DNA 甲基化研究方法,并對其相關特性進行簡要分析與總結。

    1導言

    1.1 DNA 甲基化及CpG島

    DNA 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可能存在于所有高等生物中。DNA 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則誘導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達。甲基化的主要形式有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鳥嘌呤。原核生物中CCA/TGG和GATC常被甲基化,而真核生物中甲基化僅發生于胞嘧啶。DNA 的甲基化是在DNA 甲基化轉移酶(DNMTs)的作用下使CpG二核苷酸5'端的胞嘧啶轉變為5'甲基胞嘧啶。這種DNA 修飾方式并沒有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它調控了基因的表達[3]。脊椎動物基因的甲基化狀態有三種:持續的低甲基化狀態,如管家基因;去甲基化狀態,如發育階段中的一些基因;高度甲基化狀態,如女性的一條失活的X染色體[4]。

    哺乳動物中,CpG序列在基因組中出現的頻率僅有1%,遠低于基因組中的其它雙核苷酸序列。但在基因組的某些區域中,CpG序列密度很高,可以達均值的5倍以上,成為鳥嘌呤和胞嘧啶的富集區,形成所謂的CpG島[5]。通常,CpG島大約含有500多個堿基。

    在哺乳動物基因組中約有4萬個CpG島,而且只有CpG島的胞嘧啶能夠被甲基化[6],CpG島通常位于基因的啟動子區或是第一個外顯子區[7]。健康人中,CpG島中的CpG位點通常是處于非甲基化狀態,而在CpG島外的CpG位點則通常是甲基化的。這種甲基化的形式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能夠穩定的保留[8]。當腫瘤發生時,抑癌基因CpG島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而CpG島中的CpG則呈高度甲基化狀態,以致于染色體螺旋程度增加及抑癌基因表達的丟失[9]。

    1.2 DNA 甲基化的生物學作用

    1.2.1 DNA 甲基化與遺傳印記、胚胎發育

    DNA 甲基化在維持正常細胞功能、遺傳印記、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胚胎的正常發育得益于DNA 適當的甲基化。例如:缺少任何一種甲基轉移酶對小鼠胚胎的發育都是致死性的(Li等1992年和Okano等1999年)[3]。此外,等位基因的抑制(allelic repression)被印記控制區(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s,ICRs)所調控,該區域在雙親中的一個等位基因是甲基化的[4]。印記基因的異常表達可以引發伴有突變和表型缺陷的多種人類疾病。如:臍疝-巨舌-巨大發育綜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BWS)和Prader-Willi/Angelman綜合征等[10]。

    1.2.2 DNA 甲基化與腫瘤

    甲基化狀態的改變是引起腫瘤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包括基因組整體甲基化水平降低和CpG島局部甲基化水平的異常升高,從而導致的不穩定(如染色體的不穩定、可移動遺傳因子的激活、原癌基因的表達)[4]和抑癌基因的不表達。如果抑癌基因中有活性的等位基因失活,則發生癌癥的機率提高,例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GF-2)基因印記丟失導致多種腫瘤,如Wilm‘s瘤[11]。

    目前腫瘤甲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癌基因。這是因為人們發現腫瘤的發生可能與抑癌基因啟動子區的CpG島甲基化造成抑癌基因關閉有關[12]。由于CpG島的局部高度甲基化早于細胞的惡性增生,因此甲基化的診斷可以用于腫瘤發生的早期預測[13],而且全的低甲基化也隨著腫瘤發生而出現,并且其隨著腫瘤惡性度的增加而顯著[14] ,因此甲基化的檢測可用于腫瘤的分級。

    Shinichi Toyooka描述了腫瘤發生與異常甲基化的關系:被SV40 (Simian Virus 40)感染的人間皮細胞,其端粒酶活性上調,Notch-1基因表達增加,腫瘤相關基因(包括抑癌基因RASSF1A)的啟動子區發生異常甲基化[15]。Cui等發現部分結腸癌患者的正常腸粘液腺細胞的IGF-2基因印記丟失[16]。Uhlmann等發現不同病理類型及不同惡性程度的神經膠質瘤細胞的7種腫瘤標志基因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甲基化 [17]。因此,甲基化的研究,為腫瘤的早期預測、分類、分級及預后評估提供了新的依據 。

    1.3 DNA 甲基化的研究方法

    近15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DNA 甲基化研究的重要性,開發出一系列檢測DNA 的方法。根據研究目的這些方法分為:整體水平的甲基化檢測,特異位點甲基化的檢測和新甲基化位點的尋找。根據研究所用處理方法不同可以分為:基于PCR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基于限制性內切酶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基于重亞硫酸鹽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和柱層法等。Christina Dahl和Per Guldberg[3]歸納總結了主要的甲基化分析方法及相關特性,在此基礎上我們略加以補充(見表1)。


    相關文章

    華南植物園關于植物DNA甲基化的調控研究獲進展

    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結構、DNA的穩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質的結合程度調控基因表達。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維持過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V)通......

    華南植物園關于植物DNA甲基化的調控研究獲進展

    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結構、DNA的穩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質的結合程度調控基因表達。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維持過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V)通......

    研究揭示線粒體DNA質量控制的新機制

    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馮杜團隊研究揭示了線粒體DNA(mtDNA)質量控制的新機制,報道了線粒體轉錄因子A(TFAM)作為自噬受體介導胞質中mtDNA的清除,進而限制炎癥反應。相關成果5月23日在......

    核酸藥物投資逐年增加,有望成為第三大類藥物

    ·目前臨床上應用比較多的藥物有兩類:一類是小分子藥物,另一類是蛋白類的抗體藥。這兩種藥物都作用于蛋白,而DNA等核酸藥物可作用于蛋白產生之前的基因層面,進而有效調控蛋白的表達。·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D......

    新突破!HPLC分析mRNA聚集體新方法:大孔徑SEC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阿爾法折疊3”來了,極大提升對蛋白質—分子結構的預測能力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

    科學家利用DNA折紙技術調控免疫信號取得突破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研究員李玲團隊揭示了DNA折紙技術是細胞信號空間調控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為通過空間調控細胞信號通路來開發疾病的針對性藥物提供了典型范例......

    擁有DNA的人造細胞支架合成對再生醫學和藥物輸送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科學家通過操縱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DNA和蛋白質,在創造出類似人體細胞的人造細胞技術上實現了突破。這一成果對再生醫學、藥物輸送和診斷工具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生命科學進校園”科普公益項目啟新程,啟迪青少年創新思維

    因美納攜手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普及科學教育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2024年4月25日,中國蘇州——今日,由因美納與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以下簡稱“學習中心”)聯合打造的“生命科學進校園”科普公益項......

    擁有DNA的人造細胞支架合成

    合成細胞支架的構建過程。圖片來源: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記者劉霞)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科學家通過操縱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DNA和蛋白質,在創造出類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