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24 21:49 原文鏈接: 八大常見癌癥腫瘤標志物的檢查

    一、肺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系指原發于支氣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腫,是常見的惡性腫癌之一。本病的發生主要是受化學致癌物質影響,吸煙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工業廢氣和大氣污染,產生大量多環芳香烴等有害氣體亦可誘發肺癌。絕大多數肺癌好發于35/75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肺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1、癌胚抗原(CEA)CEA是存在于成人癌組織中的一種胎兒性蛋白,CEA1965年被發現。是一種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腸、肝臟、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極低(一般<5mg/L)。可用免疫學方法進行檢測。起先認為是結腸癌的標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發現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也有較高表達。在消化系統癌癥時它隨病程的進展而升高。CEA測定是癌癥的輔助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及判斷,復發預測的有用指標。2、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①可用于輔助診斷及監測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治療有效時NSE濃度逐漸降低至正常水平,復發時NSE升高,用NSE升高來監測復發要比臨床確定復發早4-12周。②可用于監測神經母細胞瘤的病情變化,評價療效和預報復發。③內分泌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胰島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黑色素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的血清NSE也可增高。正常參考值:血清<15ug/L。3、鱗狀細胞癌抗原(SCC)SCC是鱗狀上皮癌的標志物,各種鱗癌SCC均有升高。肺鱗癌陽性率46-90%,血清中SCC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升高。正常參考值:血清<2ug/L。4、糖鏈抗原125(CA125)惡性腫瘤如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等也可升高。正常參考值:<35KU/L5、細胞角蛋白19片斷(CyFRA21-1)CyFRA21-1是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新的標志物,肺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明顯升高,靈敏度為70%特異性達95%。它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一般肺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可從CEA、CA125、NSE、SCC、 CyFRA21-1等幾指標中,選擇單項或多項檢測,尤其是幾項指標聯合檢測,效果更好。

    二、肝癌腫瘤標志物檢查雖然甲胎蛋白是診斷肝癌最佳的腫瘤標志物,但是原發性肝癌中甲胎蛋白的陽性率只有80%左右,尚有一部分患者漏診。經過一些學者的不斷努力,近年來又誕生了許多新的用于診斷肝癌的標志物,對于甲胎蛋白陰性肝癌的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位住院病人,甲胎蛋白陰性,但異常凝血酶原(DCP)陽性且大于300微克/升,肝癌病灶小于5厘米,肝臟穿刺結果為肝內膽管細胞癌。異常凝血酶原是另一個有用的肝癌標志物,尤其對于甲胎蛋白陰性者,異常凝血酶原有較高的特異性,是除甲胎蛋白外公認的有效肝癌標志物,在肝癌的診斷、預后和療效監測上都有一定價值。異常凝血酶原陽性率和腫瘤大小相關,腫瘤越大,陽性率越高,常與甲胎蛋白聯合檢查提高診斷水平。巖藻糖苷酶(AFU)對肝癌診斷也有幫助,是近年來許多學者感興趣的肝癌標志物,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比較高。有人認為血清中巖藻糖苷酶動態曲線對判斷肝癌手術或化療與否、估計預后和預報復發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甚至優于甲胎蛋白。但是,血清巖藻糖苷酶活力測定的特異性較差,在某些轉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或子宮癌也有升高,甚至在某些非腫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消化道出血等時也有輕度升高。在成年肝臟中,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同工酶的活眭很低,但在發生癌變時其活性明顯升高,常比相應的正常組織高出1 0倍以上。慢性活動性肝炎、肝內外梗阻以及一些肝外腫瘤也的γ— GT同工酶的明顯升高,因此總γ—谷氨酰轉肽酶同工酶活性測定對于肝癌診斷特異性較差,但對于甲胎蛋白陰性肝癌或無肝外疾病時,γ—谷氨酰轉肽酶同工酶測定也有助于肝癌的診斷。γ—GT2為原發性肝癌所特有,是甲胎蛋白以外的最佳肝癌標志物。γ—GT2與甲胎蛋白聯合檢測可互相補充,尤其能提高小肝癌、亞臨床肝癌以及甲胎蛋白陰性肝癌的診斷率。對甲胎蛋白陰性肝癌的診斷,鑒別肝內占位性病變的良、惡性以及估計肝癌的預后、術后有無復發的監視也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另外,像堿性磷酸酶(ALP)、癌胚抗原(CEA)等也有參考作用。目前認為可與甲胎蛋白互補診斷的標志物主要是甲胎蛋白異質體、γ—谷氨酰轉肽酶和異常凝血酶原。

    三、胃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目前臨床所用的胃癌標志物特異性不強,目前主要應用的有以下幾種:1、癌胚抗原(CEA)。CEA存在于胚胎胃腸粘膜上皮細胞與一些惡性腫瘤細胞表面,是一種糖蛋白。雖然約有40%-70%的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值,但CEA升高也可見于結腸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髓樣癌及某些非癌疾病。因此,CEA診斷胃癌的特異性不高。可用于分析療效,判斷復發和轉移。2、糖類抗原(CA199)。CA199是一種高分子量糖蛋白。在多種腺癌中血清CA199水平升高。對胰腺癌、胃腸癌及肝膽管癌敏感性高。其檢測胃癌的陽性率約42.7%-50%,與CEA聯合檢測時陽性率達70%,可以提高胃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作為惡性腫瘤預后判斷和療效評估的指標。3、糖類抗原(CA50)。CA50與CA199相似,可用于監測進展期的胃腸癌和胰腺癌,但特異性較CAl99差。4、糖類抗原(CA724)。CA724是高分子量的類粘蛋白分子。可用于診斷及監測胃癌。5、糖類抗原(CAl95)。CAl95是一種糖蛋白或粘蛋白。在胃腸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CAl95水平升高,因此可以作為胃癌的血清腫瘤標志。6、糖類抗原(CA242)。CA242為一種粘蛋白。CA242在正常胰腺、結腸粘膜中存在,但表達水平低;在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胃癌中表達水平高。CA242輔助診斷胃癌的敏感性與CEA和CAl99相近。7、血清(CYFRA2H)。CYFRA2H是一種細胞角蛋白,是正常細胞及惡性上皮細胞的支架蛋白。當胃癌發生腹腔轉移、肝轉移等情況時,血清CYFRA2H水平升高。所以,CYFRA2H可以作為胃癌進展或復發的血清標志物。

    四、鼻咽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EB病毒血清學檢測:常用的EB病毒殼抗原抗體A(IgA/VCA)檢測是常規的篩選項目;EB病毒的IgA/E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比IgA/VCA抗體對鼻咽癌的診斷更具有特異性;EB病毒特異性DNA酶的單抗(EDAb)可以實現早期檢測鼻咽癌。IgA/EA、IgA/VCA及EDAb三項中任何一個或兩個指標陽性,或其中一個持續升高均視為高危人群,應及早行鼻咽光纖鏡檢查,并取活檢。唾液中EB病毒抗體檢測常用作臨床鼻咽癌診斷的指標之一,血清中IL-4升高、IL-12和IFNγ水平下降與腫瘤患者細胞免疫狀態有關,有助于鼻咽癌早期診斷。近年來,血清唾液酸(SA)檢測方法快速簡便,敏感性高用于NPC早期檢測及臨床常規檢查。新發展的檢測項目還有潛伏蛋白(LMP-1)、EB編碼的胸苷激酶測定、端粒酶檢測,以及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患者血清中EB病毒DNA拷貝數,等等,確定EB病毒的感染情況和病毒活動情況,判斷病情,協助診斷。

    五、乳腺癌腫瘤標志物檢查在癌變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產生、分泌,直接釋放細胞組織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謝產物的形式存在于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這類物質稱腫瘤標志物。(1)癌胚抗原(cEA):為非特異性抗原,在許多腫瘤及非腫瘤疾病中都有升高,無鑒別診斷價值,可手術的乳腺癌術前檢查約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轉移性癌中則有50%~70%出現CEA高值。(2)鐵蛋白:血清鐵蛋白反映體內鐵的儲存狀態,在很多惡性腫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腸道腫瘤、乳腺癌中有鐵蛋白的升高。(3)單克隆抗體:用于乳腺癌診斷的單克隆抗體cA,15-3對乳腺癌診斷符合率為33.3%~57%。

    六、宮頸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鱗狀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糖類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增殖細胞核抗原Ki-67等是婦科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SCCA是自鱗癌細胞分離的一種糖蛋白,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pin)家族,是較公認的宮頸癌最可靠的血清標志物。治療前其水平與分期,腫瘤大小、宮頸浸潤深度、脈管浸潤、淋巴結受累情況及臨床療效相關,連續監測 SCC水平可反映腫瘤對放療、化療的反應,治療結束后的臨床進程。CA125對于宮頸腺癌的預測價值優于鱗癌。

    七、卵巢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卵巢癌(ovariancancer)占全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15%-25%,發病高峰在50-70歲,但有5%-10%的人發病年齡不到40 歲。家屬史是一個危險因素,而過早的妊娠和停止排卵則能誘發此種危險。卵巢癌有70%源于上皮, 5%源于基質細胞或胚細胞,有20%則是由非婦科惡性腫瘤的轉移造成。對于原發性和復發的卵巢癌,最敏感的標志物是糖類抗原CA125、組織多肽抗原TPA和腫瘤相關糖蛋白TAG72,它們的敏感性分別為65%-90%、65%-85%和,60%-75%,而不同標志物的具體的敏感性及臨床實用性還取決于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如CA125對非粘蛋白類的卵巢癌,其敏感性最高,可達75%-90%,而TAG72則只有50%-60%,而且CA125在35%-65%的惡性基質細胞瘤和70%的胚細胞瘤病人中則也可見其血清濃度明顯升高。而對粘蛋白類的卵巢癌則TAG72 表現出最高的敏感性,為70%。TAP相對于這兩種標志物來說,敏感性就較低,所以其臨床意義就不大。對一些少見的卵巢癌,則還應測定其他腫瘤標志物,如未成熟的畸胎瘤和內胚層的實房結癌,則應測AFP,畸形瘤則測Scc,無性細胞瘤測CA125、LDH同工酶Ⅰ- Ⅲ和AFP,絨毛膜癌則測定hCG。CA125和TAG72 的敏感性還與卵巢癌的分期有關,在I期時CA125和TAG72 的陽性率分別為50%和40%,而在#期則可分別上升到85%-90%和70%-80%。研究資料表明,CA125 與組織學分化程度無關。由于CA125在Ⅰ、Ⅱ期的敏感性較高,而且對卵巢癌的特異性可高達97%,所以它可以作為絕經期后婦女對卵巢癌的篩選參數,尤其是對絕經期后患下腹部腫瘤的婦女更有意義,對這類病人診斷敏感性為84%、特異性可達92%,明顯地高于絕經期前的婦女(敏感性為50%,特異性為69%)。如果此時測定CA125,并結合進行腹部超聲檢查,其陽性預測值幾乎可達100%。CA125對監測治療效果也極具臨床價值,一般的說,癌瘤全切以后,CA125血清濃度會下降到正常水平,大約5天時下降一半,但也有可能由于剖腹術造成的腹膜創傷,在手術后2-3星期,CA125水平還會維持在300ug/ml左右。一般術后CA125 血清濃度下降快的其2年和5 年的存活率均要比血清水平下降慢的要高。對卵巢癌術后的長期觀察結果表明,有50%-90%的復發病人,其腫瘤標志物濃度會于可作出放射學診斷前3-4個月即出現明顯升高,在個別情況下甚至可以提早18-24個月。

    八、甲狀腺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甲狀腺癌根據病理類型主要分為:甲狀腺乳頭腺癌、濾泡狀腺癌、髓樣癌及未分化癌4類。其中只有甲狀腺髓樣癌具有臨床診斷意義的特異性標志物一降鈣素(CT)(陽性標準大于等于300pg/ml)。甲狀腺髓樣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來源于甲狀腺C細胞。在所有的甲狀腺髓樣癌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含量均有增高。因此對甲狀腺髓樣癌手術治療和/或入射治療后,檢測血清降鈣素可以監視臨床有否復發或轉轉移,判斷預后及對治療的效應,對持續性高降鈣素患者宜密切觀察隨訪。甲狀腺癌尤以濾泡狀腺癌相關標志物為甲狀腺球蛋白(TG)。它是甲狀腺濾泡狀腺癌受損與治療效果的檢測指標。正常血清TG小于60ng/ml。若TG持續增高表明有腫瘤復發或轉移可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