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兒童健康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1】Immunity:多巴胺可能是兒童哮喘的元兇
doi:10.1016/j.immuni.2019.10.002
根據最近發表在Immunit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神經元能夠與T細胞進行通訊,以增強幼鼠肺部的過敏性炎癥反映,但老年小鼠的肺部則沒有上述現象。這些發現有可能解釋為什么兒童哮喘患病率比成人高。通過研究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以及兒童哮喘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開發治療兒童哮喘的新策略。
文章作者,布萊根婦女醫院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哈佛大學資深研究員Xingbin Ai說:“這是第一項揭示年齡相關的神經-T細胞信號交流以及對幼兒患哮喘的易感性的影響的研究。由于哮喘通常始于兒童早期,因此我們認為,識別幼年時期的疾病機制將為哮喘的早期干預提供新的治療靶點。”哮喘是一種潛在的威脅生命的慢性疾病,間歇性發炎并使肺部氣道變窄,引起喘息,胸悶,呼吸急促和咳嗽。盡管藥物治療和環境觸發因素的管理可以幫助控制癥狀,但目前尚無治愈該病的方法。在美國,哮喘影響了超過2600萬人,其中包括600萬兒童。
【2】Obecity Reviews:腸道微生物是造成兒童肥胖的關鍵因素
doi:10.1111/obr.12963
最近,來自Wake Forest Baptist Health的科學家們發表的一項綜述認為,腸道細菌及其與免疫細胞和代謝器官(包括脂肪組織)的相互作用在兒童肥胖癥中起關鍵作用。“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肥胖是卡路里攝入過多的結果。但是,過去十年來的一系列研究證實,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Wake Forest醫學院分子醫學系助理教授Hariom Yadav博士說。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美國境內受肥胖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百分比自1970年代以來已增加了兩倍多。文章指出,在學齡期兒童群體中,肥胖癥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長,這表明下一代的健康前景令人擔憂。
【3】Cancer Cell:靶向療法有助于治療兒童致命神經癌
doi:10.1016/j.ccell.2019.09.002
根據最近發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項研究,西奈山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針對成年神經母細胞瘤(一種致命的小兒神經癌)患者的靶向治療方法。
神經母細胞瘤發生在交感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腎上腺和脊柱部分未成熟的神經細胞中。神經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和侵略性的小兒神經系統腫瘤之一,通常預后較差,尤其是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該疾病的治療成功率差異較大,但在青少年患者中則普遍較低,尤其是因為該疾病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法。
【4】JAMA Pediatr:警惕!免疫系統功能缺陷的兒童或更易可能遭受嚴重的細菌性感染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9.320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AMA Pediatr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引發肺炎和腦膜炎的細菌性感染或與兒童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有關。研究者指出,侵襲性肺炎球菌病(尤其是發病一次以上)可能是兒童免疫功能缺陷的重要標志,但診斷延誤或會嚴重影響醫生的及時診斷和患兒的治療。
肺炎球菌病主要表現為細菌感染了患者的主要器官或血液,其常常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敗血癥、肺炎、腦膜炎和血液感染等。盡管目前兒童接種的疫苗越來越多,但每年肺炎球菌病仍然會引發全球大約82.6萬(11%)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死亡。研究者Amanda Gwee表示,即使有最理想的疫苗進行覆蓋,但有研究認為,有一群兒童仍然非常容易受到致死性細菌感染的威脅。
【5】Blood:新研究揭示CD137影響兒童淋巴瘤的發生
doi:10.1182/blood.2019000644
免疫系統的運行機制非常復雜,只有各種因素的精確相互作用才能在健康的身體中保證可靠和正確的免疫反應。免疫反應的調節異常是多種疾病(包括癌癥,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等)發生的主要原因。
根據最近發表在《Blood》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來自奧地利圣安娜兒童癌癥研究所的Kaan Boztu等人對來自不同家庭的4名患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的兒童患者進行了調查,這些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其編碼CD137的基因中具有某種突變,導致蛋白CD137出現功能障礙。這種功能障礙損害了免疫監視的正常功能,這對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關的淋巴瘤的發生于惡化尤為顯著。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
【6】Sci Rep:老樹開新花!心臟病藥物可以顯著提高患有侵襲性腦瘤的兒童的存活率
doi:10.1038/s41598-019-46700-z
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一種心臟藥物可以顯著提高室管膜瘤(一種腦腫瘤)患兒的存活率,該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由該大學醫學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牽頭。研究表明,與一種通常用于治療心肌肥厚的藥物聯合治療,可以克服化療耐藥性,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室管膜瘤患者的存活率。
室管膜瘤是兒童第二常見的惡性腦腫瘤。它們可以發生在所有年齡段,但兒童的結果比成人差。嬰兒的存活率最低,5年的預后僅為42% -55%。由于對室管膜瘤兒童使用化療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這導致人們經常認為室管膜瘤是具有化學耐受性的腫瘤,因為一半以上的腫瘤不能僅靠化療治愈。
【7】bioRxiv:腸道病毒可能是兒童罹患急性無力脊髓炎的罪魁禍首
doi:10.1101/66623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陳-扎克伯格生物中心、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凱薩奧克蘭醫療中心、加州公共衛生部、科羅拉多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一種神秘的導致兒童癱瘓的類似脊髓灰質炎的疾病可能與腸道病毒有關。他們將急性無力脊髓炎(acute flaccid myelitis, AFM),即一種自2014年以來在美國興起的罕見疾病,與一種稱為EV-D68的腸道病毒和相關病原體關聯在一起,不過仍不清楚這組病毒是否是唯一原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bioRxiv上。
在過去五年中,有500多名兒童經診斷患上AFM。這些病例的出現模式類似于典型的腸道病毒感染---即高發病率和低發病率在從一年到下一年之間交替。在美國,2015年有22例AFM,2016年有149例AFM,2017年有35例AFM,2018年有232例AFM。這種疾病攻擊脊髓中的灰質,因此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家Michael Wilson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同事們想要研究腸道病毒是否可能存在于受影響兒童身體的這一部位。
【8】The Lancet:治療兒童癲癇的新型療法
doi:10.1016/S0140-6736(19)30724-X
根據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新研究,研究者們已經確定了針對兒童癲癇癥的優化治療方法。在英國,每天都有87人被診斷患有癲癇癥,影響了超過60萬人。許多新診斷為癲癇的人會經歷記憶和其他認知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尚不清楚。它的年發病率為每10萬分之20,是英國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無計劃入院的第二大常見原因。
抗癲癇藥物(AEDs),也稱為抗驚厥藥,用于控制癲癇患者的癲癇發作。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CSE)是指強直 -陣攣性癲癇發作本身或與抗驚厥藥無法停止的情況。這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威脅生命的神經緊急情況。目前,使用在治療之間包含10分鐘間隔的算法來治療CSE。當CSE在兩劑一線治療(一種叫做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抗驚厥藥)或兒童的個性化急救(搶救)治療后持續存在時,給予二線治療。
【9】Sci Rep:無創性疫苗能夠有效預防兒童惡性病毒感染的發生
doi:10.1038/s41598-019-42645-5
每年有數百萬人感染乙型肝炎。成千上萬的人因此死亡。小孩子尤其處于危險之中。由于疫苗儲存所需的高成本和穩定的環境條件,發展中國家的許多人沒有接種這種危險病毒的疫苗。因此,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生產滴劑或粉末狀口服疫苗。口服疫苗接種比注射更便宜,更容易管理。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尚未開發出足夠有效的口服乙型肝炎疫苗。
來自圣保羅大學和Butantan研究所的研究人員Niels Bohr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聯合合作,向制藥界引入了一種技術,該技術可以幫助制定最佳的口服乙型肝炎疫苗。制作口服疫苗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將其包裹在能夠忍受我們消化系統惡劣條件的材料中,以保護疫苗在其到達預期的體內目的地之前不被破壞。丹麥研究團隊在巴西的合作伙伴早就知道二氧化硅材料SBA-15非常適合包封乙型肝炎疫苗。然而,他們并不確切知道該材料如何保護疫苗。他們也不確定為什么他們的疫苗并不總是完全有效。
【10】Hepatology:突破!研究發現第一個和兒童膽管閉鎖相關的基因突變!
doi:10.1002/hep.30515
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與其他幾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種和膽管閉鎖(Biliary atresia,BA)相關的基因缺陷,而BA是最常見的兒科晚期肝病的誘因,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Hepatology》上。
通過找到和該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Sokol和來自埃默里大學、猶他大學、費城兒童醫院、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及其他單位的研究人員也許確定了導致這種致命疾病的誘因。研究人員使用了新一代的基因測序,結果發現PKD1L1基因的突變和一群病人的BA相關。一些患BA的孩子同時還會出現脾異常和心源性畸形,這被稱作膽管閉鎖脾畸形綜合征或者BASM。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兒童健康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1】Immunity:多巴胺可能是兒童哮喘的元兇doi:10.1016/j.immuni.2019.10.......
一項對現有研究進行全新回顧表明,家長和看護人可通過手機app和短信來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該研究3月20號發表在雜志《JAMAPediatrics》。在這項調查之前,唯一的全面審查移動健康的有效性集中在......
在2016年““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由世界健康基金會、上海市兒童基金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波士頓科學等共同舉辦的“從心出發——先心兒童回娘家”大型義診暨患教活動9月24日在上海......
前不久,江蘇省質監局發布了對2015年文具產品質量分析報告,結果顯示,筆、橡皮、修正液中普遍檢出塑化劑、有機溶劑殘留和鹵代烴等。其中,鄰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證實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致男孩“女性化”......
不久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擬在2016財年安排1.44億美元,設立“環境對兒童健康結果的影響”(ECHO)重大研究計劃,資助新工具和方法的開發,用于更有效地研究兒童從子宮孕育到出生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