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邊紀紅(新華社發)
近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將2019年談判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正式公布談判藥品準入結果。新版藥品目錄有何亮點、何時落地?對患者有何實際影響?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業內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絕大多數是近年來上市的新藥
本次談判共涉及150個藥品,包括119個新增談判藥品和31個續約談判藥品。新增談判藥品談成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其中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續約藥品談成27個,價格平均下降26.4%。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此次談判成功的藥品多為近年來新上市且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涉及癌癥、罕見病、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10余個臨床治療領域。重點領域的5個基本藥物全部談判成功,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含糖尿病、乙肝、風濕性關節炎等)用藥、4個兒童用藥談判成功,進一步優化目錄結構。
這次談判成功的藥品有很多是2018年新上市的。比如進入醫保的唯一PD—1類腫瘤免疫治療藥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該藥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制”的成果,去年12月才獲批上市。作為一種臨床效果較好的免疫類腫瘤用藥,該藥進入醫保將幫助更多患者用上免疫治療藥物。
在去年18個腫瘤治療藥物的醫保準入談判中,用于骨髓纖維化疾病治療的藥物磷酸蘆可替尼成為唯一沒有談判成功的藥物。在今年談判中,該藥物給出全球最低價,成功進入醫保目錄。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創新藥物的醫保目錄準入周期大幅縮短,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研發創新藥物的信心。
此外,肺癌、直腸癌、乳腺癌等有了更多靶向和化療藥選擇,波生坦、麥格司他等藥品的談判成功,使肺動脈高壓、C型尼曼匹克病等罕見病患者擺脫目錄內無藥可治的困境,糖尿病、乙肝、類風濕性關節炎、耐多藥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炎等患者也有了更多優質新藥可供選擇。
●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可降至原來20%以下
此次談判以量換價推動藥費大幅下降,多個全球知名的名貴藥開出了優惠價,多數進口藥品給出全球最低價。據初步估算,新增的70個藥品如按50%的實際報銷比例計算,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的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5%。續約藥品患者個人自付比例也將同步下降。
新型能口服的丙肝治療藥物此次也經談判進入醫保。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感染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紹,該藥物臨床治愈率達近100%,但費用較高,一個療程費用在3萬—7萬元。“通過國家醫保談判,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解決了原來藥品價格高的問題,同時國家承擔大部分費用,解決我國近千萬患者承擔不起醫療費用的問題,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談判組成員、福建省藥械聯合采購中心負責人林崧介紹,對6個丙肝用藥引入競爭性談判的方式。“與以往不同,這種談判方式需要對企業申報的數據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還要換算比對數據,做出結果判定。”通過競爭性談判,企業報價大幅下降,達到了預期目標。
國家醫保局還引入價格保密的做法,對部分藥品的成交價格承諾官方不對社會公開。“明年目錄落地后,廣大群眾會有切身感受。”熊先軍說。
●新版醫保目錄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
通知要求,談判準入藥品與常規準入藥品擬于2020年1月1日起同步實施。談判成功的藥品將采用全國統一的支付標準。支付標準包括了基金和參保人員共同支付的全部費用,基金和參保人員分擔比例由各統籌地區確定。協議有效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效期滿后按照醫保有關規定調整支付標準。
有效期內,如有同通用名藥物(仿制藥)上市,醫保部門將根據仿制藥價格水平調整該藥品的支付標準,也可將該通用名納入集中采購范圍。如出現國家重大政策調整或藥品市場實際價格明顯低于現行支付標準的,國家醫保局將與企業協商重新制定支付標準并另行通知。
此次談判中有4個續約藥品未談判成功,是否會對患者用藥造成影響?熊先軍說,不會對患者用藥的延續性和可及性造成影響,目錄內基本都有類似或療效更好的藥物可供替代。“對短期內仍確需使用原藥品的患者,從制度上考慮給予較短的過渡期,確保患者始終有藥可用。”
我國醫保目錄采用動態調整機制,因此對于尚未納入目錄或本次談判不成功未能準入的品種,符合條件的將有機會再次納入談判范圍。對目錄內不符合條件的藥品,也將按程序評審后調出目錄。相關政策文件正在制定中,爭取早日實現目錄每年動態調整。
9月19日,北京市醫保局公示了923家新增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名單,其中包括169家醫療機構和754家零售藥店。未來,北京醫保參保人員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藥將更加方便。據北京市醫保局官方信息顯示,截至今年4月......
市場監管總局1日公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落實藥品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壓實藥品網絡銷售平臺責任,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明確了從事藥品網絡銷售的藥品經營企業主體資格和要求,并......
9月1日起,北京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實行記賬管理,參保人員不可自由支取,實現定向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參保職工本人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醫藥費用。在北京定點藥店購藥、定點醫院就診,如何使用醫保個人......
2022年8月12-1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指導,北京中培科檢信息技術中心、【藥安會】學習平臺主辦,藥安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2022第十二屆全國藥品質量安全大......
8月20日,第三屆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會議在湖南省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單楊等專家和企業代表200余人線上線下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聚焦食藥同源產......
8月16日,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針對口腔種植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群眾普遍關切的問題,國家醫保局近期按照九部委《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部署,研究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
藥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我國居民健康,是我國整個大健康體系的核心自古以來,我國醫藥行業就一直在發展,生物醫藥與人們的生活日漸密切。隨著人類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疑難頑癥,側面推進醫藥業不斷進行深入研究,......
8月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一則題為《關于天心制藥等3家企業虛增原料藥價格、虛抬藥價套取資金有關情況的通報》的重要公告。公告顯示,白云山(600332)旗下多家企業涉嫌藥品虛高定價、套取資金,并存在行......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黑龍江等20個省份落地,上海等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率先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江西等7個省份被確定為首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衛生健康委28日新聞發布會發布信息顯示,黨的......
“八省二區”省際聯盟集采消息頻頻傳出,第三批未全面落地,第四批已聞風而至。據悉,該省際聯盟集采(第四批)正式文件已公布,擬納入18個集采品種,其中13個非醫保藥,不乏乙酰半胱氨酸、頭孢孟多等在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