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1 10:44 原文鏈接: 血糖測定方法和參考值

    血糖測定是檢查有無糖代謝紊亂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標。

      (一)樣本:血漿或血清。

    血糖測定一般可以測血漿、血清和全血葡萄糖。由于葡萄糖溶于自由水,而紅細胞中所含的自由水較少,所以全血葡萄糖濃度比血漿或血清低10%~15%,且受紅細胞比容影響。

    一般來說用血漿或血清測定結果更為可靠。除與標本的性質有關外,血糖測定還受飲食、取血部位和測定方法影響。餐后血糖升高,靜脈血糖<毛細血管血糖<動脈血糖。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試驗,血糖測定必須為清晨空腹靜脈取血。

    取血后如全血在室溫下放置,血糖濃度每小時可下降5%~7%(約10mg/dl)左右;如立即分離血漿或血清,則可穩定24h.如不能立即檢測而又不能立即分離血漿或血清,就必須將血液加入含氟化鈉的抗凝瓶,以抑制糖酵解途經中的酶,保證測定準確。

      (二)方法

    1.氧化還原法:(Folin-Wu法)葡萄糖可使二價銅離子還原為一價銅離子,然后一價銅離子又可和某些化合物顯色進行測定。葡萄糖與堿性銅試劑共熱與磷鉬酸成藍色鉬蘭。

    該法易受血中其他還原糖的干擾,現已淘汰。

    2.縮合法:鄰甲苯胺法(0-TB法)

    利用鄰甲苯胺類在酸性環境中可與葡萄糖醛基縮合成葡萄糖基胺,后者脫水生成Schiff氏堿,再經結構重排,生成有色物質。

    該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主要缺點是試劑腐蝕性大,鄰甲苯胺被懷疑有致癌性,既有礙于健康又易損壞儀器。

    以上非酶法均為非特異性方法,由于非糖還原物質,如谷胱甘肽,維生素C、肌酸、肌酐、尿酸等也都能參與反應,可使結果比酶法偏高0.3~0.6mmol/L.

    3.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物酶(GOD-POD)偶聯法、己糖激酶(HK)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GOD-OR)法。

    酶法采用特定的酶促生化反應步驟,因此具有特異性高。

    (1)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偶聯法(GOD-POD法):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常規方法。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505nm比色,其色澤深淺與葡萄糖濃度成正比。

    評價:準確度、精密度、靈敏度和穩定性良好是目前血糖測定的首選方法。

    GOD催化的反應特異,只有葡萄糖反應,POD不特異受干擾因素較多,如血中有還原性物質,如尿酸、維生素C、膽紅素和谷胱甘肽等可使H202還原為H2O,可致結果偏低。

    (2)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法(GOD-OR法):葡萄糖氧化酶每氧化標本中的一分子葡萄糖便消耗一分子氧,用氧敏感電極測定氧消耗速率,便可知葡萄糖含量。此法準確性和精密度都很好,但只能用于特殊的分析儀。

    (3)已糖激酶法(HK法):是目前公認的參考方法。

    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與葡萄糖濃度成正比。

    該反應第一步不特異,任何己糖均可參與,第二步特異,只有G-6-P才能反應。

    評價:本法準確度和精密度高,特異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干擾因素少,輕度溶血、脂血、黃疸、肝素、EDTA等不干擾測定。

    試劑較貴。

    (三)參考值

    3.61~6.11mmol/L(65~110mg/dl)

    (四)臨床意義

    1.診斷高血糖癥和糖尿病:血糖濃度>7.0mmol/L(126mg/dl)稱為高血糖癥。引起高血糖癥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2.診斷低血糖癥:血糖濃度<2.8mmol/L(50mg/dl),稱為低血糖癥。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有:空腹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藥物引起的低血糖等后述。


    相關文章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應”細胞發現

    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謎團又邁出了一步。他們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組特殊的“第一反應”細胞,這些細胞對于觸發血糖反應至關重要。相關論......

    光如何影響人體的血糖平衡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光如何影響人體的血糖平衡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應”細胞發現

    應用光遺傳技術,研究人員觀察到斑馬魚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

    NatImmunol|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病毒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

    健康人為何也要控糖|薦書

    法國生物化學家杰西·安佐斯佩認為,肥胖、失眠、焦慮、痤瘡、糖尿病等都是亞健康問題,而且與現代人如影隨形。在其著作《控糖革命》一書中,安佐斯佩指出,這些亞健康問題往往都是由我們體內的血糖水平變化引起的,......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響

    一項在線發表于最近《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雜志》的長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影響。無論患病時間長短,男性患心血管疾病、腿部足部和腎臟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幾率都更高。研究......

    罕見的D丙氨酸或是機體健康睡眠和血糖維持的關鍵

    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揭示了一種D型氨基酸—d丙氨酸(d-alanine)的特殊功能,那么其功能到底怎樣,研究人員又是如何揭示其功能的呢?為了進一步理解,研究人員就需要一些背景信息。直到最近......

    Lancet子刊|新冠追蹤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發現!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

    解密胰島素:揭示真相,避免防治誤區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島素,為什么血糖還這么高呢?70歲的王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因急性腦梗住院治療,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2.7%,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