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1 21:07 原文鏈接: 哪些血常規報告需做鏡檢復片處理?

    隨著科學技術和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大量自動化、智能化高技術分析用于,先進的檢測儀器和實驗方法大大提高了醫院檢驗科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使檢測結果更為精確和準確。為臨床提供了許多新的參數和診斷指標,為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是檢驗醫學發展的主流,也是檢驗醫學發展的方向。但也應注意,先進的儀器也是由人來操作的,必須得到合理的使用。再先進的設備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的一面。有些檢驗項目要靠經典的方法(特別是手工法)去驗證、去校準、去補充。當前,在國內各級醫院臨床血檢室中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有些人員過分依賴現代化儀器,在形態學檢查上完全依靠自動化儀器,忽略了經典的人工在形態學檢測中的作用,由此導致錯誤的報告,有的貽誤診斷甚至發生醫療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發展現代化自動化儀器的同時,繼承發揚老一輩專家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積累的形態學檢測的體會和經驗,注意經典的形態學檢查方法,結合自動化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更直接、可靠、及時、價廉的檢驗結果,保證臨床診斷的可靠性。

     

     

    大家知道,血細胞分析儀是通過電阻抗原理,在十幾秒時間內計數成千上萬個細胞,克服了手工法計數的誤差,它比在顯微鏡下計數精確好多倍。目前已成為血細胞計數不可替代的儀器。但在同一臺儀器計數的同時,進行白細胞分類計數確實存在很大誤差,其檢驗結果不是經過形態學特征分析,而血細胞分析儀是按照細胞體積大小簡單的分群。每類白細胞體積大小是不同的,當細胞通過檢測區時產生與其體積大小相對應的脈沖,脈沖的大小與細胞體積的大小成正比。這樣把細胞分別分成大、中、小細胞群,儀器的這種“分類”法與顯微鏡分類計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儀器設計者拿健康人的不知做過多少萬次的細胞分類計數。才把儀器的分類法設定出來。儀器的這種細胞分類法,只能對部分的健康者而言。對于某些病人,對于病態造血及某些病理變化的血細胞靠儀器分類就可想而知了,血細胞分析儀白細胞分類報告僅限于正常體檢和作為“鏡檢分類”篩選的參考。所謂篩選是通過儀器的“報警”及直方圖分析,將病理變化需要進行顯微鏡形態學檢查的標本挑選出來,再進行仔細地手工復片鏡檢,其余標本視為“分類正常”免于鏡檢,這樣既達到保證醫療質量又能縮短病人的候診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近年來先進的血細胞分析越來越多,細胞分類計數也越來越精準,降低了復片鏡檢率,但是,必須切記再先進的儀器也有不足的一面,再先進的儀器也是由人來操作,遇到儀器“報警”還是要進行人工復片鏡檢。

    血復片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意義

    1、確診白血病。(根據顯微鏡下血細胞形態變化、幼稚細胞的多少)

     

     

    2、貧血鑒別診斷的參考依據。(根據紅細胞數量及體積的大小變化,如大細胞性貧血及小細胞性貧血)。

    3、了解疾病的進展及感染程度。(根據細胞的變化,如嗜中性粒細胞核腫脹有中毒顆粒及異型淋巴等)

    4、遺傳性疾病診斷的依據。(鏡下紅細胞形態,如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5、提示血小板疾病。(觀察血小板數量、體積、聚集狀態,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癥等)

    6、診斷血液寄生蟲。(如瘧原蟲,黑熱病、血吸蟲病)

     

     

    臨床血細胞形態學檢測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目前的現狀:血細胞分析技術從手工操作到二分類、三分類、五分類,甚至將來的六分類全自動化檢測儀。先進的血細胞自動化分析儀幫助檢驗人員快速完成日常大量的血常規檢測,應用的模式是以全自動血細胞分析主,手工復片的細胞形態(制片、染色、鏡檢)審核為輔。常用鏡檢(復片)的原則是:(1)血細胞分析儀無法識別并有報警提示(機內報警);(2)異常的高低值報警(試驗室報警);(3)臨床醫師特殊要求(細胞分類)。但是各醫院臨床實際復片鏡檢率在0~15%,大部分醫院可能小于5%或者不鏡檢。2、存在的問題(1)客觀問題;血常規是“三大常規”項目之一,每天工作量大,檢驗人員較少,血細胞分析儀種類不同,其分析能力也不同。(2)主觀問題;檢驗人員對所用儀器的性能不完全了解,對血細胞形態識別能力弱及重視程度不夠;檢測程序不規范、不標準。

    臨檢血常規復片鏡檢標準

    1、血液病患者無論血細胞計數結果及細胞直方圖是否正常,一律進行血涂片鏡檢。

     

     

    2、單一標準室內規定危急值:白細胞總數低于2.0×109/L或高于30.0×109/L,血紅蛋白低于60g/L,血小板計數低于80×109/L,單核細胞高于20%,成年人淋巴細胞高于60%,嗜酸、嗜堿性粒細胞高于參考值10%。

    3、組合標準: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計數高于20.0×109/L同時伴有血紅蛋白低于100g/L,復片修改后的數據LIS系統自動紀錄。

    血常規檢測項目儀器復檢標準

    1、檢測項目結果處于危急值。

     

     

    2、本次結果與上次近期結果差別較大。

    3、血細胞分析儀提示需復查,如白細胞、血小板計數結果超出參考范圍。

    4、血常規白細胞未分類或其它不完整項目,復檢后的化驗報告在右上方注明“結果已復查”。

    血常規復片鏡檢的方法

    必須保證良好的制片及染色效果,首先進行對血細胞數量的評估,選擇在紅細胞排列很少有重疊的部位進行鏡檢。評估的方法:

     

     

    1、白細胞計數為4.0—7.0 x 109/L時,每個高倍鏡視野應見到2~4個白細胞;

    2、白細胞計數為7.0—10.0×109/L時,每個高倍鏡視野應見到4~6個白細胞;

     

     

    3、白細胞計數為10.0—13.0×109/L時,每個高倍鏡視野應見到6~10個白細胞;

    4、白細胞計數為13.0—18.0 x 109/L時。每個高倍鏡視野應見到10~12個白細胞;

    5、油鏡下每視野見到1個血小板相當于血小板計數10 ×109/L;

     

     

    6、如果鏡檢評估的白細胞數量與儀器計數結果相差很大時,需重復進行計數測定。

    7、復片鏡檢分類計數是根據白細胞數量而決定的,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高效性,采用分類方法是1.0—30.0×109/L時,油鏡下計數100個白細胞;(2)白細胞計數30.0x 109/L以上時應計數200個白細胞;(3)白細胞計數0.5—1.0×109/L時,每0.1×109/L,計數10個白細胞;(4)白細胞計數小于0.5×109/L時可不進行分類計數,著重審核及對比近期檢測結果,如結果與近期相似可不再進行白細胞分類計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