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包括其可以申請的項目大小,還可以激勵后學。那你是否會不禁好奇這些學術稱號或是人才計劃的評選資格是怎樣的呢?

      這篇文章綜合整理了:院士、長江、百人、千人、萬人、青千、杰青、各類學者人才計劃的評選條件,讓我們更加具體地了解科研界的榮譽是如何獲得的,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感受到學術大牛的真正實力。

    一. 院士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國,院士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

      獲得院士學術稱號的條件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并當選為院士。

      院士增選采取院士直接推薦和部門按照組織系統推薦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于1948年3月,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國的兩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區別:以中科院院士為代表的高級科學人才,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作出系統的、創造性成就的者;而以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高級技術人才,是在工程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的專家。兩者雖都是高級人才,但工作性質不同,成才的影響因素也可能不同。

    二. 杰青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杰青基金),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

      "十五"計劃期間,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60名左右, 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80 ~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申報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申請當年1月1日未滿45周歲;

      (3)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

      (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

      (5)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6)與境外單位沒有正式聘用關系;

      (7)保證資助期內每年在依托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在9個月以上。

      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華人青年學者,符合上述2至7條件的,可以申請。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內從事研究、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申請;獲得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不得再次申請。

    三. 長江學者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是學術性、榮譽性稱號。199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申報條件:

      1. 申報當年1月1日,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類人選年齡不超過55周歲。

      2.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海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副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其他相應職位。

      3. 勝任核心課程講授任務;學術造詣高深,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創新性、戰略性思維,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領導和協調能力,能帶領學術團隊協同攻關。

      4. 恪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拼搏奉獻精神。

      5. 聘期內全職在受聘高校工作。應在簽訂聘任合同后一年內全職到崗工作。

      截至2017年3月,教育部先后公布了第一批至第八批、2007年度至2016年度(其中2010年未評選,2013年度和2014年度合并評選)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名單,共有特聘教授2051人、講座教授897人、青年學者440人。截至2010年10月,共有26人獲得"長江學者成就獎"。

    四. 千人計劃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2012年7月25日,"千人計劃"已引進各領域高端人才2263名。

      申報條件: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一般應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55歲,引進后每年在京工作不少于6個月,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一)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于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

      (二)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具有海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和國際規則的創業人才;

      (四)國家急需緊缺的其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五. “四青”

      1.優青: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也被稱為"小杰青",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鋪墊性科技支撐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自2012年起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具備5~10年的科研經歷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在科研第一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基礎研究。

      自然科學類申報條件:

    圖片.png

      2.青年長江

      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新增項目青年學者項目的簡稱,201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設立 。遴選一批在學術上嶄露頭角、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恪守學術道德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首批支持約200人。

      青年學者項目實行崗位聘任制,在聘期內,青年學者須全職在受聘高校工作,享受每人每年10萬元獎金。青年學者項目的聘任程序和考核管理,參照特聘教授進行。高校應為青年學者項目入選者提供必要的科研條件,支持他們牽頭組建學術團隊,推動學科發展和學術梯隊建設。青年學者聘期內不得申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申報條件:

      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人選年齡不超過38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超過45周歲。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國內應聘者一般應擔任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不在支持之列。

    圖片.png

    圖源:千庫網

      3.青千:

      "青年千人計劃",大力引進一批有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為今后10~20年中國科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入選"青年千人計劃"的海外人才須全職回國、來華工作,并主要在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含轉制科研院所)工作。

      為給"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提供必要的科研條件,使他們潛心開展科研工作,由中央財政給予"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每人50萬元的生活補助,3年100-300萬元的科研經費補助(接收單位一般也會按照與中央1:1的比例配套提供50萬安家費,100-300萬科研經費);其他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參照"千人計劃"現有政策執行。

      申報條件:

      目前主要面向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年輕學者;申報時應在國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有連續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歷;申報時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有正式教學或科研職位;應為所從事科研領域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為該領域學術或技術帶頭人的發展潛力。

      4.拔尖人才:

      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國家“萬人計劃”子項之一。計劃支持2000名,每年遴選一批,每批200名左右。申報人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重點領域嶄露頭角,獲得較高學術成就,具有創新發展潛力,有一定社會影響。

      申報條件:

      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不超過35歲(女性不超過37歲),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域不超過38歲(女性不超過40歲)。一般應當取得博士學位。

    六. 萬人計劃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國家特支計劃" ,亦稱國家"萬人計劃",是面向國內高層次人才的支持計劃。2012年8月17日,經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批準,由中組部、人社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

      目標是用10年時間,遴選1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給予特殊支持。國家"萬人計劃"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分別是杰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

      申報條件: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恪守學術道德和職業道德,學風正派,誠實守信;

      3.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重點領域嶄露頭角,獲得國際國內較高學術成就,具有較好創新發展潛力,具有一定社會影響;

      4.申報人年齡限定為40周歲以下。

      5.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申報者一般應獲得博士學位,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域申報者一般應獲博士學位或副高及以上職稱。

    七. 百人計劃

      "百人計劃"是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該項目原計劃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以每人200萬元的資助力度從國外吸引并培養百余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二十幾年來,"百人計劃"為中國科學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從海外引進的杰出青年人才上千位。朱日祥、曹健林、盧柯等14人成為1994年首批支持對象。

      招聘對象:以科學(工程)中心、開放實驗室、青年實驗室等為主要基地,按需要招聘人才。

      申報條件:

      博士學位;從事基礎研究的應已作出了國際水平工作;從事應用和科技開發的應已作出了新潁性、創造性和具有應用價值的科技工作。有艱苦創業和敬業精神;作風端正、治學嚴謹、善于團結人;有較強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年齡在45歲以下。

    八. 各地方各校學者計劃

      1.“楚天學者計劃”

      是湖北省為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強我省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吸引、遴選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而設立的人才計劃。“楚天學者計劃”由楚天學者、楚天學者講壇和楚天學者成就獎三個項目組成。

      2.“香江學者計劃”

      “香江學者計劃”每年選派內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博士后研究,為期兩年。2017年度擬選派60人,資助經費為每人30萬元人民幣和30萬元港幣,主要用于支付生活開支、住房補助、科研補助、社會保險及往返旅費。

      3.長沙理工大學“湖湘學者”

      “湖湘學者”領軍人才崗分為領軍人才Ⅰ類、Ⅱ類崗。

      申報條件:

      (一)引進人才首聘年齡一般不超過 54 周歲(截至申報當年1 月 1 日,下同;引進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受年齡限制)。

      (二)國內外學術聲譽高,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眼光,具有帶領本學科邁向一流學科的能力。校內入選者須為穩定的高水平團隊負責人。

      (三)具有相應的國家級人才稱號或科研(教學)成果。

      這里簡單羅列了幾個各地方各校的學者計劃作為參考。

      在進一步了解過院士、長江、百人、千人、萬人、青千、杰青、各類學者人才計劃的評選條件后,是不是體會到能稱之為科研大牛的人物,都是名副其實具有較為優秀科研能力的人。與此同時,看到科研路上各具挑戰的榮譽,是否也激發了你的科研動力,現在充滿了寫論文的內驅力呢?

      本文來源:系募格課堂原創整理自百度百科、知乎、高校官網等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履新大學校長!

    據溫州肯恩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4日上午,溫州肯恩大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全體行政員工大會。校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主持會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剛部署2025年學校重點工作。校領導班子全......

    喬紅院士: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喬紅院士在央視新聞節目中表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和國際的先進水平距離顯著減少,近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我......

    崔屹院士研究成果獲國際認可:高被引論文排全球電鏡領域第三

    斯坦福大學納米材料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崔屹教授的研究成果全球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根據scholarGPS的統計,崔屹教授的論文《ImprovingcyclabilityofLimetalbatte......

    ScholarGPS發布榜單:王中林院士榮獲多個關鍵領域學科全球第一學者

    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杰出學者王中林院士,在過去五年中被公認為該領域的頭號學者。根據近日scholarGPS發布的榜單,王中林院士在材料與工程學科等多學科下的排名,近五年榜單終生榜單里均名列前茅。排名類......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享年95歲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姚穆同志于2025年2月19日8時22分在陜西西安因病逝世,享年95歲。訃告原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

    河南發布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結題驗收通知

    關于開展2025年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結題驗收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豫科〔2022〕119號)規定,為切實做好2025年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結題......

    他,再獲800萬元獎勵!

    據武漢發布消息,2月6日上午,在武漢市“新春第一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獲得800萬元獎勵,并受聘為武漢科技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去年6月24日,2023年度......

    避免“帽子化”,杰青、優青更名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B類

    據部分省市科技廳和部分高校日前披露的信息,旨在支持青年學者研究的“杰青”“優青”等進行統一更名。消息稱,為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項目改革,確保人才項目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

    中國兩院院士評選出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1月22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江蘇省南京市揭曉。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

    周忠和院士談《科普法》:盡快出臺實施細則

    “細節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的話,《科普法》的有關條文就可能淪為一紙空文”。12月25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正式施行。近日,在《科普法》施行即將“滿月”之際,中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