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性血尿的排除
假陽性血尿:食物:甜菜 食物色素
藥物:利福平 酚紅 苯妥英鈉等
內源性血紅蛋白尿 肌紅蛋白尿 卟啉病時 雖尿色異常 但是尿液檢查無紅細胞假陰性血尿:在低比重尿 低滲透性尿和酸性尿時,紅細胞容易溶解。大量蛋白尿 甲醛和尿中維生素C﹥0.1g/L時。
假性血尿:月經 痔瘡 尿道附近部位出血,致血液滴入尿中,尿中插管、膀胱鏡檢查或婦科檢查后也可以有少量血尿。
2.血尿的確定
清晨留取新鮮尿液10ml ,離心沉淀(1500r/min,5min) 棄去上清夜9.5ml,取少許尿沉渣滴在波片如果計數﹥3/HP,10萬個/1h,尿沉渣紅細胞﹥50萬個。則為血尿。
3.血尿定位診斷
1.尿三杯試驗 1次排尿分3段留取標本。初段尿液 第一杯。中段 第2杯 。末段 第3杯。如果第一杯尿液有紅細胞 則為前尿道病變;如僅有第三杯尿液異常 則為后尿道、膀胱頸部、膀胱三角病變或者前列腺病變。如果3杯尿液都有相同程度的血尿則考慮為上尿路病變。
2.尿相差顯微鏡檢查:留取新鮮尿液滴在玻片上,在相差顯微鏡下觀察
如果出現紅細胞大小不等/形態各異 體積縮小 血紅蛋白丟失 即為異常形態紅細胞。 當異常紅細胞計數﹥80%或者芽胞狀紅細胞﹥5%即可診斷為腎小球性血尿
如尿中紅細胞大小正常,形態均一,無血紅蛋白丟失現象則為正常形態血尿,稱為非腎性血尿。常見于泌尿系統結石/多囊性腎病 腎癌 膀胱癌及急性下尿路感染等。
尿紅細胞容積分布曲線:將新鮮尿液標本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測定和描計紅細胞平均分布容積和分布曲線。如曲線高峰在50fl以內,呈小細胞性分布曲線 則為腎性血尿。如高峰在100~150fl,則為非腎性血尿。(因變形紅細胞血紅蛋白丟失,其紅細胞體積較正常紅細胞小)
伴隨癥狀:血尿伴大量蛋白尿,伴紅細胞管型者,多見于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
血尿伴血塊 多見于非腎小球疾病 如泌尿系腫瘤 膀胱出血
伴疼痛性血尿多見于泌尿系結石、尿道感染 腎挫傷 腎梗死 腎動脈栓塞 腎靜脈血栓形成等。
不伴疼痛性血尿,見于各型腎炎,泌尿系腫瘤、多囊性腎病等。
鑒別診斷
(1) 血紅蛋白尿 見于血管內溶血、蠶豆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或機械性溶血。新鮮血紅蛋白尿呈粉紅色、紅色或葡萄酒色。久置后血紅蛋白尿還原,在酸性尿中呈棕黑色,堿性尿中呈鮮紅色。
(2) 肌紅蛋白尿 在空氣中尿液很快由粉紅色變為棕色、棕黑色。見于:肌代謝紊亂;肌肉創傷 擠壓傷 燒傷 電灼傷 鞭打傷 肌肉缺氧 肌肉炎癥 中毒如蛇毒 蜂毒;劇烈痙攣 惡性高熱等。
(3) 以上均可引起急性腎衰。
診斷思路及診斷步驟
1. 認真、仔細采集病史。 持續發作還是間斷反復發作 是否和全身感染有關 是否有疼痛 發熱 尿路刺激癥狀等。
2. 排除假性血尿 初步鑒別血尿來源 上尿路還是下尿路。
3. 其他相關檢查
B超 腹部平片
靜脈腎盂造影 腎圖 CT 膀胱鏡、磁共振 腎血管造影
五 常見以血尿為主的腎臟疾病
IgA腎病 輕者僅呈鏡下血尿 也可呈中/大量血尿。
薄基底膜腎病 反復發作性肉眼血尿或持續鏡下血尿
腎結石 多呈非腎性血尿
泌尿系腫瘤 特點 反復發作性及無痛性血尿
腎血管性疾病
(1)腎動脈狹窄
(2)胡桃夾現象 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 瘦長體型
病因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左腎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