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是我國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發生于巖溶地質背景下的植被破壞、極度退化現象,及其所形成的土地退化景觀。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巖溶區首要的生態問題,也是我國當前最為嚴重的三大生態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研究者圍繞土壤營養中的N,P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而土壤鉀對植被恢復的影響未受到關注。
土壤鉀主要來源于母質礦化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補充。碳酸鹽巖中的鉀含量遠低于其它巖石種類,即使在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碳酸鹽巖溶解所釋放出的鉀的速率遠低于植被恢復所需要的數量,導致土壤中鉀的含量和鉀庫耗損,制約自然植被的修復。而土壤N 、P則表現出隨植被恢復而增加的趨勢。
圖1.a-d 云南石林的石漠化草地、灌叢、幼林和成熟森林,各樣地內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表裸露巖石. e: 草地上挖掘的一個 2 m x 2 m x 1 m 深土體
該研究結果以Change of soil K, N and P following forest restoration in rock outcrop rich karst area為題,已經在線發表于 CATENA。
圖2.隨石漠化植被由草地-灌木-幼林向成林演替,土壤的PH,有機質(OM),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在升高,而土壤全鉀(TK),有效鉀(AK)則下降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王皞鵬課題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吳海濤團隊、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許琛琦實驗室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宋獻民課題組聯手,針對腦膠質瘤、頭頸腫瘤等實體瘤,開發出新型細胞免疫......
大約在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陸地上開始出現維管植物的蹤跡,從此它們開啟了征服陸地、塑造地表的偉大旅程。維管植物如何起源?如何輻射演化?它們對地表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人們對這些科學問題的探究已有一百多年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30.shtm天然植被的生態需水量是區域水資源配置和生態系統管理的關鍵問題。盡管許多研究開展了植被......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員和張偉研究員團隊在喀斯特植被恢復背景下土壤有機質積累的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于12月23日發表在SoilBio......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在線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在過去20年間,植被覆蓋的增加加強了全球水可用性,但水文影響超出了發生植被變化的區域。該論文稱,全球植被覆蓋近年來發生了許多改......
5月11日,廣東省科技廳組織了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承擔的兩個廣東省科技計劃平臺與專項科學考察項目——“廣東省濕地水生植物資源科學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與植被多樣性科學考察與生態保護評估”進行......
《自然—氣候變化》發布研究稱,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的數據分析顯示,亞馬遜雨林可能正在失去恢復力。這是由伐木和焚燒的雙重壓力造成——目前尚不清楚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影響有多大,但未來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自21......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玫、助理研究員王昭生等提出了基于機器學習隨機森林模型提高國家尺度植被碳密度估算精度的方法,為集成多模型模擬結果減少碳估算不確定性提供了新的估算方法。相關研......
植被是構成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不僅對于維持生態平衡、調節水循環、促進物質和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還常被作為氣候變化的指示器應用于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和評估。大量研究表明生態脆弱區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是全......
礦源黃腐酸鉀為堿性,不能與酸性的肥料和農藥混合使用,也不能和傳統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混合使用,否則會產生拮抗作用,影響到施肥的效果(可以和螯合態中微量元素混合使用)。礦源黃腐酸鉀的養分含量十分高,使用時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