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技與人類命運,我們積攢了太多的問題:“人類的科技,是否已經接近極限?”“中國科技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未來十年最有可能改變人類的技術是什么?”……
我們也學會了很多新的名詞:5G才剛剛開始商用,6G已方興未艾;深度學習難破天花板,人工智能會否遭遇第三次寒冬……
在盤點開始前,記者咨詢了不少科技工作者,請他們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2019年,有人說是“激進”,有人說是“重視”,有人說是“突破”,有人說是“合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9,世界依然喧囂,我們更需冷靜。
——悲觀的喧囂,不會打亂我們探索未知的恒心
“十九世紀已將物理學大廈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學家的任務只是修飾和完善這座大廈……物理學晴朗的天空僅存在兩朵小小的烏云。”這兩朵烏云,一朵誕生了量子力學,一朵催化了相對論。
不少基礎研究者不斷感嘆,低垂的果實已經基本摘完,剩下的類似可控核聚變、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等,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而在這一年,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卻同時攜起手來,仰望天空、探索未知,將人類的目光又送到了更遠的地方。
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并拍下圖片,人類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依托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
于無人之境勇敢前行,這一年,我們看到全球科技工作者跨學科、跨領域合作,構建科技命運共同體,在探索未知的這條道路上,全人類站在同一個“問號”前。
——陰謀論的喧囂,不會打亂我們自主創新的耐心
這一年,科技從未像此刻一樣,影響著每個人的命運;而頻頻出現的科技頭條里,人們卻常常嗅到復雜的味道。練好內功方能行穩致遠,成為每一個科技工作者的終極認同。
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這一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在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中已排進前五位。
11月14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藥物澤布替尼用于治療套細胞淋巴瘤。這是首款由中國藥企自主研發、獲得美藥管局批準上市的抗癌新藥。
有人認為資本寒冬、深度學習見頂,人工智能會迎來第三個冬天,有人則在行業內繼續深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這一年,我們看到故事少了,實戰多了;泡沫少了,落地多了;吐槽少了,思考多了。
這一年,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將在智慧交通、醫療、娛樂等領域大放異彩,創造出更多全新場景。這一年,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繼續發布,成為有效整合技術、產業鏈和金融資源,持續輸出核心研發和服務能力的重要創新載體。
在新技術摒棄泡沫、踏實落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而更多的是堅持。“我們還有多少卡脖子技術有待攻克?”在這樣的持續思考前,我們冷靜看待中國科技在全球的位置,尋找差距、攜手創新。
于驚濤駭浪中沉著堅守,這一年,我們看到中國科技方陣的“亂云飛渡仍從容”。中國,正站在離未來最近的地方。
——外部世界的喧囂,不會打亂我們對內改革的決心
科技發展面臨的難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獨自解決。我們比任何時刻,都更明白全球科技創新協作的意義。
這一年,科創板正式開板,伴隨首批25家上市公司率先“試水”,中國資本市場為助力科技創新吹響“沖鋒號”;這一年,國產“特斯拉”揭幕,從立項到實施僅用時11個月,凸顯了我們對創新提供最優營商環境的態度。在這一年,我們繼續擴大市場開放,“拉手拆墻”、彌合鴻溝,強調科技普惠。
我們比任何時刻,都更明白一個好的科研環境,對科技強國的推動作用。
我們正視在發展中曾犯下的錯誤,嚴查學術不端、論文造假,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嚴正對待每一次質疑;我們呼吁科學家精神,為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高峰的勤奮攀登者,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在這一年,我們創新機制,呼吁科技求真。
我們也比任何時刻,都更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實現更好的治理。
我們尋找技術使用的邊界,出臺兒童隱私保護的相關條例,在使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時更多考慮倫理和安全問題;我們拓展技術使用的新領域,在尋找失蹤兒童等公益活動中,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回家,使科技向善。
于矛盾摩擦中堅守包容開放,這一年,我們在改革路上大刀闊斧。如果一定要為2019的科技行業寫一個關鍵詞,我想大概是:相信——世界并不完美,但我們選擇相信。
逐夢十載,筑夢十載。昨天,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圓滿成功。十年前,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就開始了夢天實驗艙的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為了成功這一刻,這支平均年齡38歲的研制團隊已經等待了10年。在發射前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再次抵達重要歷史性時刻。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報告在廣大科技......
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開展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是中央交給科協的重要任務,是科協服務科技工作者的基礎工作。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扎實履行黨和政府聯......
讓世界“信任中藥、用準中藥、用優質中藥”不僅是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困境,也是關乎臨床安全和療效的重大命題。為闡明中藥藥效的物質基礎,解析其作用機制并研發中國人自己的原創新藥,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天然藥物化學......
“陜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登上西安地鐵2022年“陜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陜西省暨西安市科技活動周啟動(陜西省科協供圖)編者按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舉辦多項......
日前,中國科協、科技部組織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并號召全國科技團體以服務疫情防控大局,鼓勵以多種方式開展特色活動,重點培育線上精品活動。廣泛宣傳展現科技工作者風采,增強科技工作者職業榮譽......
強國報國是創新團隊的精神內核講述人: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地球空間信息學家、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我今年82歲了。回想起20世紀80年代剛留學回國時,中國還沒有幾顆衛星......
不勢利、不功利、有決心、有定力,如此“長情陪伴”,必會推動科技創新的進步,也終能贏得創新的“長情回報” 隨著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問世,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
日前,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將深入挖掘一批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并遴選1......
“雖然這只是兩個字,但它很有價值。我們要靜下心來,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導向太重要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的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