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中國浙江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稱為mTOR抑制劑的癌癥藥物變得更敏感。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thetic mRNA nanoparticle-mediated restoration of p53 tumor suppressor sensitizes p53-deficient cancers to mTOR inhibition”。
p53的四個DNA結合結構域的晶體結構,圖片來自Wikipedia/CC BY-SA 3.0。
在臨床前實驗中,這些研究人員使用合成的mRNA納米顆粒恢復了p53,使得肺癌細胞和肝癌細胞對現有的癌癥藥物敏感。
腫瘤抑制基因p53,也被稱為基因組的守護者,在預防癌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它的強大作用,它是癌癥中最常見的受到破壞的基因之一。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來恢復諸如p53之類的腫瘤抑制基因的活性。最近,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布萊根婦女醫院開發的一種方法,即使用納米技術來遞送合成信使RNA(mRNA)。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mTOR抑制劑變得更敏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布萊根婦女醫院納米醫學中心的Jinjun Shi博士說,“mTOR抑制劑已被批準用于治療某些類型的癌癥,但在許多常見癌癥的臨床試驗中效果不佳。我們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提供的證據表明我們開發的用于恢復p53的脂質-聚合物雜合mRNA納米顆粒平臺可能使得癌細胞對mTOR抑制劑敏感。這代表了一種潛在的強有力的癌癥治療組合。”
Shi及其同事們,包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Omid Farokhzad博士、Wei Tao博士以及論文第一作者Na Kong博士,使用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性納米顆粒平臺來遞送編碼p53的合成mRNA。
這種合成的p53導致細胞周期停滯和細胞死亡,并延遲p53已被剔除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此外,這種合成的p53使得這些癌細胞對依維莫司(everolimus,一種mTOR抑制劑藥物)更加敏感。他們在多種體外和體內模型中報道了成功的結果。
過去的依維莫司臨床試驗未能在晚期肝癌和肺癌患者中顯示出臨床益處,但發現不同現患者對這種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現有研究還發現,在大約36%的肝細胞癌(最常見的肝癌形式)和68%的非小細胞肺癌中,p53發生了改變。
這些研究人員指出,還將需要開展進一步的臨床前開發和評估,以探究這種方法的臨床轉化潛力和可拓展性,以及它對其他p53突變和其他癌癥的適用性。
這些研究人員寫道,“我們希望這種mRNA納米顆粒方法可以應用于許多其他的腫瘤抑制基因,并與其他治療方式合理組合,以開發出有效的癌癥組合治療。”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U2小核核糖核蛋白(snRNP)對pre-mRNA分支位點(BS)的選擇對于剪接前體(Acomplex)的組裝至關重要。RNA解旋酶PRP5校對BS選擇,但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2024年1月9日,西湖......
近年來,mRNA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藥物形式,在疫苗生產、基因治療和腫瘤治療中引領變革且大放異彩。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授予了mRNA技術先驅KatalinKarikó和DrewWeissm......
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告訴體內細胞如何制造特定蛋白的遺傳物質。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的解碼機器對治療用mRNA的錯誤讀取會在體內引起意外的免疫反應。他信使......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程紅團隊與武漢大學教授周宇團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明亮團隊合作以CDK11requiresacriticalactivatorSAP30......
擴大非洲生產mRNA疫苗的能力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BioNTech在盧旺達基加利設立了一家設施。該設施專門用于制造供非洲聯盟使用的疫苗。BioNTech可以每年生產多達5000萬劑產品,其RNA工藝類......
第一部分:疫苗行業概述疫苗行業的全球格局疫苗作為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顯。全球疫苗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主要由幾家大型跨國公司控制。這些公司在疫苗研發、生產......
體外轉錄(IVT)mRNAs是可以對抗人類疾病的方式,例如它們被用作SARS-CoV-2的疫苗。IVTmRNAs被轉染到靶細胞中,在靶細胞中被翻譯成重組蛋白,編碼蛋白的生物活性或免疫原性發揮預期的治療......
對人類而言,微觀世界仍然存在很多謎題——無論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微型生物水熊蟲,還是被譽為“微生物工廠”的微米級大腸桿菌,甚至是可寄生在大腸桿菌中的納米級噬菌體,以及蘊含著神秘生命起源的分子基因編碼......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