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概述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成熟先進的超微量活性物質檢測技術,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該技術近10年發展迅猛,是目前推廣應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標記免疫測定技術,靈敏度和精確度比酶免法、熒光法高幾個數量級。
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原理
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中包含兩個部分,即免疫反應技術和化學發光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免疫反應中的酶作用于發光底物,使之發生化學反應并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產生激發態的中間體。這種激發態中間體回到穩定的基態時,可同時發射出光子。利用發光信號測量儀器即可測量出光量子產額,該光量子產額與樣品中的待測物質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標準曲線并計算樣品中待測物質的含量。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常采用雙抗體夾心法、競爭法及間接法等反應模式
三、磁微粒在免疫學檢測中的應用
磁微粒是指磁性納米粒子與無機或有機分子結合形成的可均勻分散于一定基液中具有高度穩定性的膠態復合材料。由于磁微粒具有磁響應性,成本低、能耗少和無污染等特點,人們在磁微粒表面或通過磁微粒表面的功能基團(如氨基、羧基、巰基及環氧乙烷等)將酶、抗體、寡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質進行固定,可進一步用于酶的固定化、靶向藥物載體、細胞分選、免疫檢測、蛋白與核酸的分離純化及雜交檢測等領域。
傳統的免疫學檢測多以酶標板為固相載體,懸浮性磁微粒作為載體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能夠更為充分地與樣品反應,加之外加磁場的靈活應用,較之酶標板載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更快的檢測速度和更好的重復性等優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及醫學檢測等領域。
四、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介紹
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綜合了磁微粒載體技術和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技術,使測量結果更準確,更穩定。
●磁微粒化學發光--雙抗體夾心法:
待測抗原同熒光素標記的抗體及酶標抗體結合形成“三明治”結構的復合物。隨后加入連有抗熒光素抗體的磁微粒,通過抗熒光素抗體與熒光素的特異性結合使抗原抗體復合物連接在磁微粒上,在外加磁場中直接沉淀,將免疫反應形成的復合物與未結合的其它物質分離。去上清后清洗沉淀的復合物,加入酶促化學發光底物。底物在酶作用下被催化裂解,形成不穩定的激發態中間體,當激發態中間體回到基態時便發出光子,形成發光反應,通過光量子閱讀系統記錄光子能量,并通過計算機處理系統將光能量強度在標準曲線上轉換為待測抗原的濃度,并報告結果。
●磁微粒化學發光--競爭法:
將待測抗原、用過量包被磁微粒的抗體和定量的標記抗原同時加入反應杯溫育,其免疫反應的結合形式有兩種,一是標記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二是待測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如待測標本中含有待測抗原,則與標記抗原以同樣的機會與磁微粒包被的抗體結合,競爭性地占去了標記抗原與磁微粒包被的抗體結合的機會,使標記抗原與磁微粒包被的抗體的結合量減少。由于磁微粒包被的抗體是過量的,足以與待測抗原結合。磁微粒在外加磁場中直接沉淀,將免疫反應形成的復合物與未結合的其它物質分離。去上清后清洗沉淀的復合物,加入酶促化學發光底物。底物在酶作用下被催化裂解,形成不穩定的激發態中間體,當激發態中間體回到基態時便發出光子,形成發光反應,通過光量子閱讀系統記錄光子能量,并通過計算機處理系統將光能量強度在標準曲線上轉換為待測抗原的濃度,并報告結果。
●磁微粒化學發光—間接法:
待測抗體與熒光素標記的抗原結合,隨后加入包被著抗熒光素抗體的磁微粒,通過抗熒光素抗體與熒光素的特異性結合使抗原抗體復合物連接在磁微粒上,在外加磁場中直接沉淀,去上清后清洗沉淀的復合物,加入酶標抗體,形成磁微粒-抗原-抗體-酶標二抗夾心免疫復合物。再次清洗后,加入酶促化學發光底物。底物在酶作用下被催化裂解,形成不穩定的激發態中間體,當激發態中間體回到基態時便發出光子,形成發光反應,通過光量子閱讀系統記錄光子能量,并通過計算機處理系統將光能量強度在標準曲線上轉換為待測抗體的濃度,并報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