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收官,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京召開了竣工驗收會。由袁道先、王浩、王光謙等14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驗收認為,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竣工,使我國地下水監測事業產生了質的飛躍,是我國地下水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成果,標志著我國的地下水監測工作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首席專家李文鵬在會上介紹了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表示,該工程首次構建了國家級地下水三維自動化監測網,以水文地質單元為基本單位,在人口密集區、國家重大工程區、地下水超采區、地面沉降區進行重點監測,實現了對我國主要平原盆地和巖溶含水層地下水水位、水質的有效監測,大幅提高了我國區域性地下水專業監測的能力和水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次,工程運用物聯網和北斗通信技術、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研發了集地下水水位水溫和大氣壓監測數據自動采集、自動傳輸、數據整編、綜合分析及數據共享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信息應用服務系統。建設完成國家信息中心與省級節點及數據災備節點之間的專線網絡,實現了國家級和省、市等多級地下水監測網的聯動管理和數據信息共享服務。
同時,工程建設完成地下水水質測試與質量控制實驗室,可分析無機、有機化學指標100余項,滿足國家地下水監測網水質測試和質量控制的需求。改建完成的河南鄭州地下水均衡試驗場、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試驗場及秦皇島海平面綜合監測站,將為我國地下水科學和氣候變化等綜合研究提供科學觀測平臺和基礎數據。
再次,工程編制了地下水水位水質監測網優化、監測井建設材料和工藝等13項地下水監測標準體系,有效帶動了省—市級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并將為后續水資源和生態環保監測網的建設提供依據。北京、內蒙古、河南等10個省級監測井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19億元,建設完成2389個省級監測井。
此外,自然資源部通過工程實施形成了10171個監測站點建設全過程的水文地質勘探成果資料,全面更新了整個監測區的水文地質參數系列,大幅提升了監測區水文地質認識。
據介紹,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啟動于2015年6月,總投資達22億元,共建設完成20469個監測站點,由自然資源部和水利部共同建設。其中,自然資源部建設完成10171個監測站點。兩年試運行結果表明,水位水溫自動監測數據到報率保持在95%以上,每年產生8900余萬條水位水溫數據,水質測試指標從35項擴展到97項,工程總體運行平穩。所獲兩次全國水質監測數據已應用于并將持續服務于我國地下水保護、國土空間規劃和水資源管理,為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基礎。
今天,自然資源部明確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規范有序推進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嚴禁通過不動產登記將違法用地或違法建設合法化。自然資源部明確,對違反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建房、城鎮居民非法購買宅基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9.shtm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上海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96.shtm......
在全國測繪法宣傳日到來之際,自然資源部正式發布了2022年版標準地圖。今年8月29日是第19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當天以“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為主題,自然資源部舉辦了2022年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
為貫徹落實8月1日施行的《黑土地保護法》,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黑土耕地保護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四省(區)自然資源廳開展黑土耕地調查、強化國......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色譜質譜類分析儀器”采購中標結果公布,中標金額1114.8800000(萬元),中標產品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氣相-同位素比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
15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根據地質災害多年發生規律和相關氣象預測,6月份,全國開始進入主汛期,地質災害進入易發高發期。自然資源部預計浙江、安徽、陜西、新疆等省區部分地區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此外,......
15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根據相關規定,自然資源部啟動地質災害防御Ⅲ級響應,派出工作組前往相關省份,協助......
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2022年我國降水“南北多,中間少”,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根據預測,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自然資源部表示,特別在東北、華北、華南、西南等地區在汛期或受較強地震影響期......
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優化地理信息產業運行監測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 《通知》指出,近年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