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發布公告稱,批準發布《化學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T/CCSAS 005-2019)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將于2020年2月1日開始實施,是國內首個關于化學化工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團體標準(文末附下載文件)。
《標準》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等單位共同編制,內容包括化學化工實驗室的人員管理、化學品管理、儀器/設備管理、設施管理、環境管理、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與管控、應急管理等;適用于涉及化學化工實驗的實驗室(不含中試規模的實驗室或工廠),包括高等院校實驗室、科研院所實驗室、企業實驗室(含化驗室)、公共實驗平臺等。其他涉及化學品的實驗室也可參照執行。
《標準》主要起草人表示,編制目的是引導化學化工實驗室建立規范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指導化學化工實驗室正確開展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率;通過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進行事前預防和控制,提升化學化工實驗室本質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實驗室安全事故。
據悉,在現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基礎上,該《標準》還借鑒了國外先進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以及相關的管理體系,對實驗室化學品進行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近年國內外高校實驗室典型安全事故盤點
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沖擊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的安全感,暴露出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著安全責任不落實、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險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實驗人員違規操作、相關部門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
高校實驗室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由于實驗室中不乏易爆、易燃、輻射、腐蝕、劇毒等危險品,若缺乏系統、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很容易導致事故發生。除了爆炸與火災,實驗室事故還包括觸電、機傷、腐蝕、輻射、中毒、感染等。
國外典型的實驗室安全事故
1904 年,新澤西州,托馬斯愛迪生門洛公園實驗室的 Clarence M. Dally 是有記載第一個被 X 射線曝光殺死的人。Clarence M. Dally于 1896 年嚴重燒傷,直到 1898 年仍然使用 X 射線,最終于 1904 年去世。
生物實驗室事故中,造成最多傷亡的是實驗室感染。僅 1930 年到 1978 年期間,就有 168 人直接死于實驗室感染,更多慢性間接致死的案例無法確切統計。
1974 年,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在課堂演示實驗中老師試圖展示如何制造火箭發動機時發生爆炸事故,13名兒童和老師在這起實驗爆炸事故中喪生。這是有記載死亡人數最多的課堂實驗事故。
1979 年,俄羅斯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武器實驗室,有人忘記在排氣裝置上安裝過濾器,直接導致 64 人死于接觸炭疽病,這是生物實驗室有記載的最大傷亡的感染事件。
2018 年 12 月 6 日,在印度班加羅爾,28 歲的研究員在科學研究所的高壓氫氣瓶爆炸中喪生。這是距離現在最近的嚴重實驗室安全致死事件。
2018 年,賓夕法尼亞州埃克斯頓,Frontage 實驗室的 26 歲工人因接觸氰化鉀而死亡,這是距離目前最近的實驗室急性中毒直接致死事件。
國內典型的實驗室安全事故
2019年2月27日0時42分,南京工業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火災。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室發生爆炸燃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6年9月21日,位于松江大學園區的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炸,兩名學生受重傷,一名學生受輕微擦傷。
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學科技大廈一間實驗室內起火。不過幸運的是,現場無人員傷亡。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時10分左右,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層的一間實驗室發生爆炸火災事故,一名正在做實驗的博士后當場死亡。事故原因為沒有意識到氫氣有泄漏,高溫實驗引發氫氣爆炸。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 蘇州大學物理樓二樓實驗室在處理鋰塊時發生爆炸,蘇州消防調集7輛消防車參與救援,無人員受傷。
2012年3月6日下午6點左右,位于北四環學院橋東南方向的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心實驗樓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員傷亡,但煙霧彌漫整個大樓,多名被困樓內的人員從三層窗口二層平臺疏散到樓外。
2012年2月15日下午兩點左右,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化學樓6樓發生甲醛泄漏,約200名師生疏散。三輛警車和四輛消防車緊急趕往現場。事故中不少學生喉嚨痛、流眼淚,感覺不適。
2011年12月7日上午11點左右,南開大學一名女生在做化學實驗時發生了意外,手部嚴重受傷。
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時59分,中南大學化工學院實驗樓四樓發生火災。
2011年6月21日下午,在濟南大學一實驗教學樓內發生玻璃儀器爆炸事故,實驗室內一名女生面部被炸傷。所幸女生被及時送往醫院,眼睛內的碎玻璃也被及時取出。
2011年4月14日下午15:45左右,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第一實驗樓B座103化工學院一實驗室三名學生在做常壓流化床包衣實驗過程中,實驗物料意外發生爆炸,3名學生受傷。
2010年5月25日晚上9點31分,潮王路浙江工業大學,一名學生在教室做化學實驗時,不知何故引發火災,火勢較大,有學生被困。離學校還有100多米時,就聞到一股刺鼻的焦味,但未見明火。著火的是校園內西側的化工樓,大量濃煙從樓里冒出來。
2009年4月7日19時34分,位于蘭州大學化學實驗室515發生氨氣泄漏。
2005年8月8號,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在實驗樓二層的一個實驗室失火,沒有人員傷亡。
應該如何防范
在血的教訓面前,我國多數高校都已經建立起相應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實施實驗室安全責任人制度、對學生進行定期安全培訓、常態化排查和抽查安全設施、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等等。
在高校實驗室事故中,爆炸與火災占68%。要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應從以下方面做好防范:
思想上必須重視。爆炸的毀壞力極大,危害十分嚴重,瞬間便會殃及人身安全,因此必須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認識危險化學品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實驗時做好充足的人身防護,操作規范掌握到位;實驗室需要準備好必要的應急預案。警惕以下易燃易爆品:爆炸性藥品,液氮,易燃易爆氣體,金屬鉀、鈉、白磷,以及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
以下危險動作不能做:1.搬運鋼瓶時氣體鋼瓶在地上滾動,撞擊鋼瓶表頭、隨意調換表頭,氣體鋼瓶減壓閥失靈等。2.在使用和制備易燃易爆氣體時,不在通風櫥內進行,或在其附近點火。3.氧氣鋼瓶和氫氣鋼瓶放在一起。4.配制溶液時,將水往濃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濃的氫氧化鈉時未等冷卻就將瓶塞塞住搖動。5.隨便混合化學藥品。
面臨的新挑戰
做實驗和開車一樣,保持良好的習慣可以確保安全。相反,不良的習慣可能給實驗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一些最基本的操作看似簡單,實則高效實用。除了安全意識不夠、管理力度不大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新興科技、新型技術發展過于迅速,很多關于新能源及廢物處理的科技都包含了大量的可燃易爆氣體和液體。這些實驗室事故很多時候是由于操作者對科技了解不足而導致的。所以,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熟悉自身研究領域特征、在實驗之前做好模擬,這些是非常必要的。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有時候安全意識再強也會有事故發生,因為既然是做實驗就會有不確定性,這種探索性的事情本身就帶有風險。
我們做了些什么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要提高,至少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管理水平的提升,這里面包括高校從上到下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執行,最主要是要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師生首先由保護自己的意識,在開展實驗前首先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可以查閱相關的MSDS\國內外同類實驗,如果開展實驗,需要哪些PPE等等。另一方面是硬件方面,高校應該加大對安全設備設施投入的力度。從技術角度來說,NRC出過一本非常全面的實驗室良好實踐手冊,《Prudent Practices in the Laboratory》,其中有美國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標準和相關的樣例表格。從管理情況來說,雖然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目前很薄弱,但隨著國人對環境安全健康意識的增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力度也逐年加大。這兩年已經有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國家教委令第20號),部分省市也有自己的高校安全管理規定,如浙江的《浙江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和《浙江省高等學校學生實踐教學安全管理辦法》等等。
2018年3月7日,廣東省教育廳頒布《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暫行規定》,要求監管實驗室高危物品必須“雙人收發、雙人記賬、雙人雙鎖、雙人領取、雙人使用”。規定同時要求高校必須切實加強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劇毒品、放射性物質、病原微生物等重點部位和管理薄弱環節的安全監管,嚴格分庫、分類存放,嚴格值班、登記、保管制度,強化領用、交接、運送、使用、退還、“三廢”處理等各環節的管理,堵塞漏洞,嚴防丟失、被盜和非法使用。針對高校實驗產生的廢棄及用剩物的處置,規定要求劇毒及其他高危品用剩物的處置須做記錄并經相關負責人員確認。規定還要求各高校設立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通過上崗培訓方可上崗;有特殊資格要求的崗位,必須配備符合相應上崗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實驗室工作和學習的師生,必須先經過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規程培訓。規定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凡發生實驗室火災、爆炸、人身傷害、危險化學品事故、輻射事故及劇毒品、放射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盜、被搶、丟失、泄漏等實驗室重大安全事故的高校,必須立即報告主管職能部門,同時抄報省教育裝備中心,不得瞞報。
2019年1月3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召開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會議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深化學校、二級院系、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完善和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實現對實驗室安全的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強化對實驗室危險物品采購、運輸、存儲、使用等各環節的管理;加強實驗室安全檢查,全面排查各環節風險隱患;狠抓安全宣傳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安全知識水平。
2019年5月2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要強化法人主體責任,建立分級管理責任體系,建立安全定期檢查制度、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危險源周期管理制度和實驗室安全應急制度,持續開展安全教育并加強知識能力培訓,保障機構人員經費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且要納入工作考核內容并建立問責追責機制,切實增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園安全穩定和師生生命安全。
近日,大眾集團旗下的軟件公司CARIAD中國宣布,與中國頂尖的智能手機制造商vivo共同創建“手車互融聯合創新實驗室”(英文名:MobilexMobilityFusionJointInnovative......
為落實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有關要求,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對西藏那曲市派出的技術人員開展水中氟化物檢測技術培訓,并協助那曲市完成6個縣近3000份生活飲用水樣本檢測工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中心實......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委派評審組一行5人對金鉬股份公司CNAS實驗室進行了換證復評+擴項+變更的現場評審。評審專家組審核了現場試驗,察看了實驗室整體環境,核查了實驗室檢測儀器使用和檢定......
近期,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500名實驗室負責人參加了Frost&Sullivan安捷倫科技公司進行的實驗室可持續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實驗室負責人都采用了可持續性指標。誠然,在現代實驗室規......
11月1日消息,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批準發布《鈉離子電池通用規范》團體標準。本文件規定了鈉離子電池的術語、定義和符號、型號編制、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的通用要求(詳......
2023年10月31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擬立項(5G信號與頻譜分析儀通用規范)CIS標準的公示通告》。詳細內容如下:各相關單位和專家:按照國家標準化工作管理規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制定滿足市場......
2023年10月26日,上海市舉辦了“第三屆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技能大賽”。本次大賽旨在提高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為第六屆......
生物醫藥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藥品種類豐富,但針對的藥物靶點仍然十分有限。在人類蛋白質組中,超過75%的靶點尚未成為成藥目標,而像PD-1、GLP-1等已驗證有效的靶點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許多腫瘤疾病、神......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于10月23日正式啟動首屆“綠色的搖籃,安全的港灣”實驗室安全周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師生實驗室安全意識,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校園安全、師生生命安......
近日,普洱市公安局發布2023年10月(至)2023年11月政府采購意向。預算金額762.17萬元,包括毒品實驗室修繕改造項目以及毒品實驗室設備購置項目。詳細信息如下: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