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和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研究員傅強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器件組裝新方法,將平面圖案化微電極包裹在化學交聯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基水凝膠電解質中,成功構建出一種無基底、無形狀的新概念微型超級電容器。
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高功率微型儲能器件,但由于基底引入、電極/電解液與基底之間的相容性差、封裝工藝復雜等多種因素,導致器件形狀固定單一、機械柔性較差、能量密度低,很難滿足對空間和柔性要求高的特定微系統的應用場景需求。
最近,大連化物所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電極集成于凝膠電解質內部制備一體化薄膜”的器件組裝新方法,將二維材料(如MXene、石墨烯)基平面圖案化微電極包裹在含氧化石墨烯的化學交聯聚乙烯醇基水凝膠電解質薄膜中,成功構建出一種基于“微電極-電解質一體化薄膜”新概念的無基底、無固定形狀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該器件具有超薄器件厚度(37 μm)、超柔性、高面積容量(40.8 mF/cm2)和高度集成度。特別是在彎曲、折疊、扭轉、褶皺等多種形變狀態下,該微型超級電容器仍保持原有的高電化學性能。例如,高度集成化的9個串聯石墨烯基微型超級電容器模塊,在嚴重扭曲形變的條件下(整個器件體積從0.11 cm3揉成0.01 cm3),整個模塊仍具有優異的電化學一致性,在7.2 V的電壓下仍能穩定地工作。該工作為發展無基底、無固定形狀新型微型儲能器件提供了一種普適性方法和新的設計策略。
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上。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連化物所科研創新基金、CAS-TWAS院長獎學金等資助。
大連化物所研發出無基底、無固定形狀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和遼寧省腫瘤醫院張鑫豐教授團隊合作,在環境友好和可植入式儲能器件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研制出了可自然降解且生物相容的可植入微型超級電容器。相關成果發表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和遼寧省腫瘤醫院張鑫豐教授團隊合作在環境友好和可植入式儲能器件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研制出可自然降解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擁有的最普遍且歷史悠久的兩種材料——水泥和炭黑,可能是構成一種新的、低成本儲能系統的基礎。以特定的方式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會得到一種導電納米復合材料。該技術可促進太......
銨根離子作為非金屬離子,具有安全性高、摩爾質量低、水合離子半徑小、離子電導率高、資源豐富等特點,在可穿戴水系超級電容器中表現出較大優勢。高能量密度柔性銨根離子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由于缺乏......
近日,山西中科美錦炭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美錦)千噸級電容炭工業化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內。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循......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日報道,在一項新研究中,澳大利亞和英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5分鐘內,教會實驗室培育的“迷你人腦”玩視頻游戲Pong。研究人員稱,這是“迷你人腦”首次能夠執行目標導向任務,最新研究......
據外媒報道,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和制造系統工程副教授SupremDas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大學物理學杰出教授ChristopherSorensen合作,展示了制造基于石墨烯的納米墨水的潛在方法,以柔性和可打......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朱雪斌研究員課題組在氮化釩(VN)超級電容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科研人員首次采用溶液法在硅基片上制備了多孔VN薄膜,該薄膜顯示出優異的超級電容器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研究員朱雪斌課題組在氮化釩(VN)超級電容器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人員采用溶液法在硅基片上制備出多孔VN薄膜,該薄膜顯示出優異......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蘭偉課題組聯合美國休斯頓大學教授余存江和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王凱榮,研究了一種輕薄、柔性的全生物可降解超級電容器植入物,兼具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該器件全部由綠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