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島津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副事業部長兼創新中心中心長曹磊
“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是近年來儀器行業的一大主要關注點,國家亦加大經費投入支持科研成果產業轉化。但多年來仍是難題,因為這不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是“離產業化成功還有99%”的難題,除了國家推動,最終的實現一定需要懂市場、有經驗、能承擔風險的企業。2019年10月,島津成立中國創新中心,成為首家致力于將科學儀器界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的世界級企業。日前,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島津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副事業部長兼創新中心中心長曹磊,他將帶我們一覽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的定位和宏圖。
島津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副事業部長兼創新中心中心長 曹磊
橋梁.創新.方向
談到定位,曹磊部長表示: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是連接島津與高端用戶的橋梁。島津通過與高端用戶、政府實驗室、大學實驗室和科學院實驗室合作研發,把目前先進的技術與分析儀器融合起來,瞄準現在與健康相關的領域開展深層次的合作研究。
聚焦創新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是為了島津和中國科技的未來設立的。不同于目前島津在中國的架構——研發部門(儀器的開發)和分析中心(對用戶提供售前/售后支持),島津中國創新中心聚焦在創新,即島津通過對中國市場的充分了解,為島津的未來研發方向提供明確的思路。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
白色圓形的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猶如一個科技館。整個創新中心被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配置了島津先進的儀器設備。
關注大健康 結合先進的網絡技術
創新中心未來幾年將在哪些領域發力?曹磊回答說:目前關注的方向主要是大健康,包括食品安全、醫藥、環境、臨床、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比如,一些生物標識物的發現將促進臨床試劑盒的開發;另外,如何將分析儀器與醫療設備相結合?這也為臨床檢測提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在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領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島津希望把這些技術應用到分析儀器技術上,尤其是結合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開發相應的分析方法、方法包或數據庫。
基于質譜中心建立,引入市場開拓部門
4年前,島津成立了中國質譜中心,新的中國創新中心正是在質譜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的(相關報道:智心創造未來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揭幕)。曹磊表示,作為基礎研究中心成立島津中國質譜中心,在進口分析儀器廠商里是比較早的。但質譜只是分析儀器的其中一類,島津希望把眼界放得更開,希望能進一步融入其它的儀器和技術。因為除了質譜,光譜、色譜等技術也是島津的強項。“如何把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如質譜的前端可以做很多工作,色譜方面也可以做很多文章,同時也可以引入光譜的快檢技術,為了滿足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在分析技術的融合方面大有可為。”曹磊說。
除了分析領域拓寬,島津中國創新中心還引入了市場開拓部門。曹磊表示:島津中國創新中新增加了一個以李曉東部長為首的市場開拓部門,市場開拓部門是一個強化島津創新中心與中國高端用戶合作的部門。另外,通過市場開拓功能發掘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出更加前沿、更有深度、滿足中國用戶需要的研發課題。這是市場開拓組很重要的工作。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將前沿技術產業化,知識產權分配清晰
曹磊表示,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從成立到現在已經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已經與一些高端用戶啟動了合作項目。因為協議還沒有簽訂,合作對象還不方便透露,但之前的質譜中心已經有一些合作的成功案例。
曹磊對已經結題的部分項目進行了介紹:
島津與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合作,開發了全二維氣相色譜結合串接質譜、檢測環境中多氯聯苯(PCB)的系統,它不是一篇單純的研究論文,而是一套包括分析裝置、數據庫、數據處理的完整解決方案。
另外島津還與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合作,開發了一款用于納米顆粒分析的ICP-MS系統,這款專用系統不僅提供實驗數據,還提供了專用分析軟件,能夠為用戶提供包括樣品前處理的一整套綜合解決方案,用戶使用這套系統,能夠快速開展納米顆粒分析工作。
島津與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合作研發了微流控芯片質譜聯用細胞分析儀CELLENT CM-MS(相關報道:細胞研究新利器!島津全自動CELLENT CM-MS發布),用于全自動的在線細胞培養和檢測。此項目誕生于更早的2011年,是林金明教授與島津中國研發中心(RDC)合作開發的成果,目前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正使用該系統做前沿的應用研發。
如何產生合作項目
談到合作項目成立的條件,曹磊表達了兩點內容:首先,基于雙方的共同興趣設立項目。島津中國創新中心與用戶的合作一定是要基于雙方的興趣。首先這些用戶有意愿與島津合作,使用島津的分析技術以完成他們的課題研究;而且島津也要對這個項目感興趣,認為該項目有未來的市場前景。其次,需提前明確知識產權歸屬。 曹磊表示,任何儀器廠商與用戶的合作都會牽扯到知識產權問題,因為雙方都有知識產權的訴求。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會在知識產權方面提前與用戶約定好,雙方達成一致協議。
項目的意義和島津的優勢
曹磊說:“現在很多優秀的技術成果僅僅是發了篇文章,如何造福用戶、造福社會?還是要廠家把科技成果變成產品。現在國家也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力提倡產業化。現在我國分析化學工作者發表文章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相關報道:Nature:2019年中國成“化學第一大國” 美國被遠遠甩在身后),但是成果轉化方面什么時候能夠超過美國,還有很大的疑問,現在只是追求數量,真正的轉化還很少。而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希望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曹磊表示,島津中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可加速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研發出新項目—上海研發部門(RDC)研發整機—蘇州工廠制造—強大的市場部和銷售部。“島津創新中心的目的很明確,合作的項目一定是未來2-3年在市場上引領行業、非常契合用戶需要的產品。”曹磊說。
島津全球四大創新中心——謀求國際化創新視野
除了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早年島津還在美國、歐洲和新加坡分別成立了3個創新中心。曹磊表示,每個創新中心都是基于當地的市場需求建立,這四個地點全面反映了全球分析測試技術的發展:
島津美國創新中心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析儀器市場。以往的經驗是,現今美國市場的需求會在3-5年后成為在其他國家的需求,分析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也是這種趨勢。強化與治標機構的合作,將是美國創新中心的重要工作。
島津歐洲創新中心基于歐盟臨床檢測的規模化和規范化,更重視與客戶合作開發新的臨床檢測技術和試劑盒。
島津新加坡創新中心面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的特色在于:本身基于質譜中心的團隊成立,4年來質譜中心已經開展了十幾項研究,有著豐富的經驗。
“最重要的、也是有別于其他創新中心的一點是,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有一支市場開拓團隊。我希望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在四個創新中心里,能夠發揮引領作用,即市場開拓團隊能夠通過深化與中國高端用戶的合作,發掘更多的課題。由于中國面臨的分析課題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也是最多樣化的,我們可以將這些課題分享給其他的幾個創新中心,這樣就可以利用島津全球的資源來提高研發的速度和效率。”曹磊說。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未來戰略發展計劃
曹磊結合島津擬定的中期計劃——3年計劃(討論階段),將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的未來戰略初定為下述幾大方向:
1、基于質譜中心平臺,不斷擴充研究方向和深度。
曹磊說:“雖然質譜中心平臺已經開展了一些項目,但是目前中國創新中心仍然面臨著課題不足的問題,島津中國創新中心需要盡快了解市場需求,提出有前瞻性的、面向未來的熱點課題,希望中國創新中心能夠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對于課題項目的合作,島津不僅提供資金和儀器,還確保投入公司人員參與其中。為解決合作方科研人員不足的問題,島津將派遣自己的員工直接參與項目,加速項目的研發進程。
“我尤其看重中青年科學家, 他們如果有資金、人員、設備等方面的需求,而且他們的創新思路也符合島津公司的要求,島津非常希望與他們建立合作。”曹磊說,“未來島津也會設立一些創新基金,用來資助中青年科學家。”
2、與高水平研究機構合作成立島津科學實驗室。
島津目前在中國有100多家合作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部分有明確高水平合作課題的合作實驗室將提升成島津科學實驗室,研究方向集中在組學、臨床和環境科學。
3、建立起人員流動機制。
曹磊希望,未來島津中國創新中心要建立人才流動機制。隨著中國創新中心業務的擴大,合作項目不斷增加,除了固定人員,未來擬將聘用更多的實習生或短期簽約研究人員,甚至成立博士后流動站。
采取何種人員流動機制取決于項目的性質和所需時間。比如一個項目是半年,島津將從外界聘請短期的研究人員半年,直到該項目結束;如果項目需要兩年,島津可能根據該項目聘請博士后完成,項目結束后,如果博士后需要出站,公司尊重他的選擇,如果博士后符合公司的要求,也可將其招為固定員工。
隨著實驗室合作研究的增加,島津中國創新中心還需突破當前的工作方式,島津研發人員未來也將外派到各個合作項目的實驗室,到用戶那里長期工作,這也將成為一種人才流動模式。
曹磊說:“我還希望利用自己在市場部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更多的人了解島津創新中心的工作。我們要加強對中國創新中心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創新中心,讓更多的人主動找我們合作,打出島津中國創新中心的品牌。”
最后,筆者還有很多疑問,曹磊一一進行了解答,總結下來有可貴的幾點:
首先,期待在民生和大健康領域,包括:環境、食品安全、組學、臨床、制藥等5方面有興趣的學者,來島津中國創新中心洽談合作。
其次,對于學者來說,最終的成果一方面可以申請ZL、發表高水平文章、報獎,同時該技術又可以轉化為產品為社會服務,造福人類。
第三,創新需要一個非常開放的思想環境,發揮合作雙方共同的想象力。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島津創新中心會經常修正研發思路,并且充分考慮到創新允許試錯。
第四,科學沒有國界,科學變成產品以后將服務全人類。
【后記】雖然按論文計,中國科研的產出已經位居世界前兩位,但產學研轉化一直是難題。據統計,中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20%,產業化不到5%。本網曾在眾多場合參加多次的相關討論,科研人員的主業是科研,研發出成果、樣機后,他們希望有企業來完成后續99%的工作;但許多企業囿于對市場的判斷、自身研發、生產、應用、市場營銷等支持能力的不足,很難完成科學家的期望。無奈之下,有些科研人員開始自己開公司。而施一公曾公開表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我們應該鼓勵科技人員把成果和ZL轉讓給企業,他們可以以咨詢的方式、科學顧問的方式參與,但讓他們自己出來做企業就本末倒置了。”對于科學儀器行業來說,創立于1875年的島津在中國設立創新中心,將是對科研轉化最為大膽的嘗試,希望其能產出更多的成果,也希望能帶給科學儀器界從業者更多的啟示。
一、項目編號2024zfcgjkky00021二、項目名稱蘭州交通大學教學科研設備更新項目——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三、中標(成交)信息標包是否廢標供應商名稱供應商聯系地址中標金額(萬元)評審報價/評審得......
2025年1月8日,由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島津”)主辦的“2025年北京青年專家論壇暨新年答謝會”在島津北京分公司召開。本次論壇共分為新生產力分會場、大健康分會場兩個專場進行,聚焦......
頂空進樣器是一種用于將樣品中的揮發性成分引入氣相色譜儀進行分析的設備。它通過將樣品加熱至一定溫度,使揮發性成分從樣品中逸出,然后通過載氣將其帶入氣相色譜儀進行分離和檢測。有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
在2024年,"新"字無疑成為了年度的核心詞匯,而"設備更新"與"以舊換新"則是今年政策和行業發展的兩大核心主題。響應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國務......
2024年第6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公示依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法》(滬科規〔2020〕8號)等文件精神,現將2024年第6批擬認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
12月13日,“上海區域科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長三角國創中心-上海寶山合作項目簽約活動”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長三角國創中心”)張江總部舉行。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上海區域科技創新與產......
12月12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建設工作會議在雄安新區舉辦,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正式啟動運行,雄安中心衛星導航公共技術平臺同步啟用。活動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正式啟動......
各市(州)、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各科技創新中心依托單位:根據《吉林省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省科技廳對2025年度參加考核評估的37家吉林省創新中心開展了專家評審和現場考察,經廳黨組審議,吉林省......
導語馬兜鈴酸(AAs)為硝基菲類有機酸類化合物。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其中馬兜鈴酸Ⅰ是馬兜鈴屬植物中毒性最強的成分。另有研究發現,不但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其代謝......
羽球會友由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島津”)主辦的第四屆“島津-生科杯“羽毛球團體交流賽于2024年12月7日在上海思凱羽毛球館成功舉辦。該賽事旨在讓奮斗在科研第一線的專家、老師在忙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