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1-31 02:14 原文鏈接: 5分鐘快速了解WHO的突發衛生事件(PHEIC)

    WHO若認定中國疫情為突發衛生事件 將意味著什么? 

    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WHO)突發事件委員會北京時間30日晚將再次開會,討論是否將中國新型肺炎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事件”。

      此前,WHO突發事件委員會已經兩次召開會議。在北京時間1月23日凌晨召開的首次會議發布會上,WHO總干事譚德塞宣布推遲決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4日凌晨,譚德塞直接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稱疫情在中國是緊急情況,但尚未成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但突發事件委員會對此一直有爭議。

      如果這回認定中國新型肺炎疫情為突發衛生事件,意味著什么?

    PHEIC是啥?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緊急情況委員會依據國際衛生條例(IHR)發出的一份正式聲明,來判定一項衛生事件是否已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構成了威脅,并需要國際社會協調一致采取應對措施。

    給出的臨時建議有效期是三個月,三個月后自動失效,意味著每三個月就會進行一次重新評估

    PHEIC 的判定標準是什么?

    判定一項疫情是否達到 PHEIC,主要取決于以下三點。

    • 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

    • 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

    • 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

    而對于此次從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是否構成 PHEIC 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其是否在中國境外出現了人傳人的傳播。此次重啟緊急會議討論,很可能是受到國內最近疫情增長數據的影響,而在德國、越南、日本的案例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趨勢,所以此次 WHO 的討論結果很有可能是會宣布 PHEIC 的。

    不可否認的是,一旦世衛組織發布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風險和決定,那么全球 196 個成員國都有義務響應。目前對中國進行限制的國家將急劇增長,在未來三個月,中國可能將面對至少持續到 4 月底的來自全球旅行和貿易限制。


    如何認定?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當源自一個成員國的疾病產生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需要立即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時,WHO總干事即可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事件。成員國需要迅速做出回應并負有法律責任。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也就是說,“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WHO對流行病的一種較高級別的預警,意味著該事件“嚴重、突然、不同尋常、意料之外”,同時對公共衛生的影響“超出國界”,并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

      在認定某個事件是否為突發衛生事件時,WHO總干事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締約國提供的信息,突發事件委員會的建議,現有的科學依據,以及對人類健康危險度、疾病國際傳播風險和對國際交通干擾危險度的評估。

      如果認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正在發生”,WHO可以向締約國發出建議,其中包括:

      ——對嫌疑者進行公共衛生觀察;

      ——不準嫌疑者或受染者入境;

      ——拒絕未感染的人員進入受染地區;

      ——對來自感染地區的人員進行出境檢查,和(或)限制出境;

      ——審查載貨清單和航行路線;

      ——處理行李、貨物、集裝箱、交通工具、物品、郵包,以消除感染或污染;

      ——在監控的情況下查封和銷毀受感染、污染或者嫌疑的行李、貨物、集裝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郵包,以及不準這些物品離境和入境等。

      發布這些建議時,WHO需要考慮締約國的意見,以及對國際交通和貿易的限制、對人員的侵擾不超過可適度保護健康的其他措施。

      締約國應當盡最大可能對WHO協調的應對活動予以支持,與此同時,WHO可以向締約國提供援助,其中包括評估國際危害的嚴重性和控制措施是否適當。


    有哪些先例?

      PHEIC 是 2005 年《國際衛生條例》頒布后存在的,至今也不過 15 年,目前為止共有五次事件被劃歸此列: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4 月起,甲型 H1N1 流感開始在墨西哥爆發。隨后,傳播到世界213個國家和地區,造成超過1.7萬人死亡,成為了 PHEIC 的第一次實踐。 WHO隨即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WHO有史以來確定的第一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感疫情估計對墨西哥旅游經濟造成了 50 億美元的損失。在坎昆,疫情使游輪取消停靠這個港口,22 家酒店暫停營業,導致 1 萬余名服務生、廚師、客房服務人員和其他酒店員工被迫休假。據 WHO 數據,該疫情對全球股市造成沖擊,使全球股市下跌 10% 左右。

      2014-2016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埃博拉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患者病死率可達50%以上。那次疫情主要影響了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三個國家,共導致超過11300人失去生命。兩年時間內由埃博拉疫情引發的經濟損失高達 320 億美元。西非地區鐵礦和金礦豐富,西方國家很多礦業集團都在西非設立了分公司,而由于疫情肆虐,為防止擴散,除幾條重要的邊境通道外,其他通道都被政府關閉,礦產資源的貿易往來被迫大幅減少。埃博拉出血熱給疫情最嚴重的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三國造成了約 13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2014年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疫情,爆發的癥狀可以在幾小時內導致不可逆轉的癱瘓。當時,在相隔數千公里之遙的中亞、中東、中非三個主要流行區,發生了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國際傳播。WHO認為如果任其發展,可能會導致“無法在全球消滅世界上疫苗可預防的最嚴重疾病之一”,故認定其為突發衛生事件。  

      2015年尼泊爾地震。當年4月發生在尼泊爾的地震對該國造成了嚴重破壞。WHO為支持衛生部的工作,開展緊急應對動員,以滿足該國毀滅性地震災民的人道主義衛生需求。

      2016年“寨卡”疫情。這是一種主要靠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最終導致了 4000 例感染孕婦分娩了小頭畸形兒。當年2月,WHO宣布巴西密集出現的小頭癥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聯系,同時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公共健康威脅,因此將該疫情認定為突發衛生事件。WHO沒有建議在寨卡病毒問題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

      2019年剛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剛果(金)一國累計報告確診和疑似病例 2934 例,死亡 1965 例。去年7月,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后,埃博拉病毒的第二次大暴發。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什么?

       確實在疫病爆發國家出現了令人擔心的經濟下滑、大規模失業、股市斷崖下跌……但許多人恐怕沒搞明白因果,經濟下滑究竟是疫情導致的,還是 WHO 宣布的 PHEIC 導致的。而且這五次案例中爆發疫病的國家本來的經濟狀況如何,也應納入考慮范圍。

       PHEIC 是 WHO 對疫情發展嚴重程度的一個判斷而已。其給成員國給出的貿易及出行警示建議也僅僅是建議,并不是強制措施。別國是否會與中國進行貿易,以及是否會對中國人出行實施限制完全取決于人家對你疫情嚴重程度的判斷,而不是是否被宣布 PHEIC。

       就算沒被宣布 PHEIC ,目前各國早已開始對中國的各類限制行動,比如美國、日本、法國的撤僑,各大航司對來往中國航班的縮減:

    包括加強中國游客的入境審查:

    可以說,與 WHO 可能的判定相比,上述各國的反應明顯要更加激進,而反觀 WHO 的態度,倒是比較理性且謹慎樂觀,并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在前兩日訪華過程中對中國政府在疫情控制方面,以及公開透明的態度方面給予了贊揚。

    其實就算真的宣布 PHEIC,無非就是把隔離、航班減頻的周期明確到三個月,畢竟現在雖然并未 PHEIC,我們也已經在經歷邊境封鎖在內的所有「隔離」待遇。而 WHO 最多也只是一系列「建議」,并不是成員國必須強制執行,相信一旦疫情傳染情況好轉,我們也隨時可以重新解鎖各類國際合作。


    相關文章

    近期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6日舉行的“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監測顯示,近期全國疫情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態勢。“五一”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增多,要按照“乙類乙管”要求落......

    阿根廷因禽流感疫情已撲殺70余萬只禽類

    當地時間3月18日,阿根廷國家農牧食品質量檢驗檢疫局發布消息稱,自上月15日該國發現甲型H5高致病禽流感確診病例以來,當地官方防疫部門已在全國11個省檢測到59例確診病例,300多例疑似感染病例。在確......

    官方: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處置能力建設

    隨著中國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如何鞏固防控成果成為重點。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16日在北京表示,官方將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處置能力建設,切實提高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能......

    國家衛健委:全國疫情繼續保持平穩態勢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7日舉行發布會,介紹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況。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會上表示,近期,全國疫情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各地疫情均處于局部零星散發狀態,未發現疫情明顯反彈的省份。米鋒......

    中疾控回應近期小學出現新冠陽性:聚集性疫情風險較低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李純)針對近期個別地方小學發現學生初次感染,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23日在北京表示,學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較大的場所,一旦有傳染源引入后,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風險,但由于......

    梁萬年:本輪疫情已經基本結束,存在零星局部散發感染

    3年多來,國家衛健委始終堅持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

    北京:新冠疫情局部零星散發,未監測到聚集性新冠疫情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2月22日消息,目前北京市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等疫情形勢總體平穩,季節性流感疫情活動強度呈現上升趨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處于局部零星散發狀態,未監測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聚......

    2022年8個國家消除一種熱帶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馬拉維、瓦努阿圖和烏干達是去年消滅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病的8個國家之一。這使得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消滅這種疾病的國家數量達到近50個。英國愛丁堡大學全球健......

    中疾控:春節期間疫情未明顯反彈本輪疫情已近尾聲

    1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在其網站刊登了《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和監測數據概述》。這份《概述》由中國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發表,對2022年12月9日至202......

    日本單日死亡420人創新高,“第8波”疫情還在擴大

    12月29日日本新冠死亡人數新增420人,連續兩天刷新單日新高,單周死亡人數總計2283人,近3個月死亡人數為1萬1853人,是去年同期的15.9倍。其中70歲以上老人占死亡比例的92.4%(70歲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