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疫情仍在蔓延。這種剛剛被正式命名為COVID-19的疾病已經造成超過4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超過1000人。而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另一起疫情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的流感季如期而至。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月1日,此次流感季中預計有2200萬~3100萬人受感染,因流感死亡的患者人數在1.2萬~3萬人之間。看到這樣的數字,一些讀者在感到意外之余可能會想,難道美國的流感疫情更嚴重?
流感病毒(圖片來源:墨爾本大學)
事實果真如此嗎?COVID-19與流感疫情相比,又有哪些差異?
未知的風險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2019-nCoV都屬于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毒。需要提醒的是,流感雖然被稱為流行性感冒,但卻與普通感冒關系甚遠。流感是由一類特殊的流感病毒引起的,相比普通感冒,它的致病源不同,因此也就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和更高的致死率。
在公共衛生領域,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人類的認知程度。對于流感病毒,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數十年,因此流感雖然危險,但我們對流感的治療手段、發病癥狀以及可能的流感暴發季節都有著充足的了解。相比之下,我們對2019-nCoV的了解卻很少,因為它是一種全新的病毒。這也意味著,對于其將來的傳播范圍、造成的死亡人數、疫情最終的結果,人們一概不知。這種未知,也是我們產生恐懼的源頭之一。
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盡管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也很高,但我們已經摸清楚了流感的暴發規律。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到了3、4月份,流感患者數量就會減少。事實上,我們能夠非常準確地預測出季節性流感死亡率和住院人數的大致范圍。但現在的問題在于,2019-nCoV仍有很多的未知數。”
除此之外,兩種病毒在病毒傳播、臨床癥狀與治療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差異。對于2019-nCoV,科學家正競相發掘更多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這種病毒及其威脅的認識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接下來對2019-nCoV的描述和討論,是根據目前為止的所知信息進行的。
傳染能力
此次COVID-19疫情蔓延迅速的一項重要原因,就是2019-nCoV強大的傳染能力。科學家常常用“基本傳染數”(R0)來評估病毒傳播的難易程度。通俗地說,就是評估一名感染了某種傳染病的患者,平均能夠傳染給多少人。R0值越高,這種傳染病的傳染能力越強。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流感病毒的R0值約為1.3。
而對于2019-nCoV的R0,研究人員仍在努力確定。1月29日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的一項研究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的R0值約為2.2。但就在今天,一項發表在預印本網站的論文通過對近9000個病例的分析指出,2019-nCoV的R0達到3.77。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受感染的人能將這種病毒傳染給3.77個人。如果這一結論得到確認,這意味著2019-nCoV的傳染能力遠超此前的預期。
需要注意的是,每種疾病的R0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R0因地區而異,具體取決于人們相互接觸的頻率,以及防疫措施的強度。
病毒潛伏期的長短,也是影響疾病傳染能力的重要因素。流感病毒的潛伏期多在1~4天,而2019-nCoV則更加復雜。根據鐘南山院士領銜發表在預印本網站的一項回顧性研究,2019-nCoV潛伏期的中位數為3天,但不同患者間存在顯著差異:患者最快在當天發病,而一名患者自稱經過24天的潛伏期才顯現出癥狀。潛伏期較長的患者,對早期的診斷與隔離提出了挑戰。
傳染方式
流感病毒的人與人傳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直接傳播(也稱飛沫傳播,指患者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被周圍的人吸入體內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和接觸傳播(飛沫沉降在物品表面,手部接觸污染源后,再用手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的粘膜,導致感染)。
流感病毒附著在呼吸道內細胞上,然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表面蛋白與人呼吸道細胞表面的唾液酸(sialic acid)受體結合,從而打開人類細胞的“鎖”,進入并感染細胞。
而2019-nCoV的人與人傳染方式,同樣尚存疑問。已經確定的是,2019-nCoV的傳播途徑包括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而它能否進行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目前證據仍不充分。2019-nCoV與SARS一樣,通過ACE2受體進入細胞,繼而感染呼吸道。
癥狀和嚴重程度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流感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燒、咳嗽、咽喉痛、肌肉酸痛、頭痛、流涕或鼻塞、渾身乏力以及偶發的嘔吐或腹瀉。流感的癥狀通常是突然發作的,大多數流感病毒的感染者會在兩個星期內康復。但對一小部分人來說,流感病毒還會引發其他并發癥,比如肺炎。
在美國,2019-2020年的流感季已經造成了2200萬~3100萬人感染,1.2萬~3萬人死亡。因此,美國此次流感疫情的致死率不到0.1%。此外,到目前為止,這個流感季中大約1%感染者的癥狀程度需要住院,這一比例與上一個流感季相近。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流感感染者、死亡人數等數據不是通過直接統計得出,而是基于美國CDC建立的動態模型的評估結果。這個模型通過全美13個流感監測點,覆蓋的9%的人口中的感染數、住院數、疫苗接種率、高危病例數以及死亡數等信息進行推演。這樣做的原因是,一方面,大量流感患者可能不會前往醫院,或是沒有進行流感病毒檢測;另一方面,一些人可能因流感導致的并發癥(如肺炎、心血管疾病等)死亡,對于這些人,醫院統計的直接死因并非流感,但流感卻是其去世的誘因。從中可以看出,美國CDC對于流感死亡人數的統計范圍也更加寬泛,這也部分解釋了美國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都達到數萬人。
對于2019-nCoV感染的癥狀和嚴重程度,人們正試圖深入了解。鐘南山院士團隊在最新研究中分析指出,COVID-19最普遍的癥狀是發熱和咳嗽,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的癥狀極為罕見。此前發表于《柳葉刀》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只有約5%的患者表現出了喉痛和流涕的癥狀。相比之下,COVID-19的嚴重程度遠超流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4日發布的數據,在中國報告的2萬余例患者中,約有14%為重癥患者。
對于2019-nCoV感染的致死率,我們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綜合現有研究的判斷,2019-nCoV感染的致死率約在1%~3%之間,遠高于流感。不過,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數字還可能發生變化。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Alex Azar)在1月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疫情暴發初期,最初發現的病例可能存在“嚴重傾斜”。也就是說,最初確診的病例可能大多是較為嚴重的患者,這可能會導致計算出的死亡率高于實際水平。阿扎說,隨著更多輕癥患者得到確診,死亡率可能會下降。
預防與治療
我們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60%的季節性流感。目前,針對COVID-19的疫苗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中。一些國內外團隊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在近日宣布,有一種針對COVID-19的疫苗正在研發,并且有望在兩個半月內進入一期臨床試驗階段。不過距離疫苗的最終問世,仍需較長的時間。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于11日表示,COVID-19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
不過,對于這兩種疾病,下面這些來自美國CDC的建議是通用的:經常用清水和香皂洗手,洗手時間不短于20秒鐘;不要用未洗的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生病時呆在家里,不要到處走動或去人員密集的區域;以及注意清潔和消毒經常觸摸的物體或表面。
對于流感,人們已經找到了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比如,對于本季的流感,美國CDC的推薦藥物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等。而在COVID-19的臨床治療中,靜脈注射抗生素、氧氣治療、奧司他韋與機械通氣是目前使用較為頻繁的幾種療法。此外,有較多的重癥患者接受了全身性糖皮質類固醇治療。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仍在尋找中。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正在武漢的醫院內進行中,此外阿比朵爾、達蘆那韋等藥物在體外細胞實驗中也展現出潛力。但距離藥物通過臨床測試上市,同樣需要一段時間。
全球性流行病?
季節性流感每年都會出現,與流感大流行事件、新型流感病毒的暴發在嚴重程度上有著顯著區別。例如,美國CDC的資料顯示,2009暴發的豬流感就是一次流感大流行事件,估計共造成了全球約15.1萬~57.5萬人的死亡。而目前,COVID-19疫情還并未被評估為全球大流行事件。其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數病例只發生在中國,并未在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呈現暴發態勢。此前WHO宣布COVID-19疫情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聲明主要是擔心該病毒可能會傳播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一類以前未被識別的抗體。這種免疫系統蛋白似乎能中和多種形式的流感病毒。最新研究或是開發靶向季節性病毒且能提供廣泛保護性疫苗的關鍵。相關論文刊發在12月21日......
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respiratorydisease,ARD)在發達國家急性病中發生率占75%,其中約80%是病毒引起。呼吸道病原體IgM檢測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體篩查提供及時、有效的實驗室......
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已經出現了廣泛的研究,詳細介紹了該病毒攻擊多個器官系統的能力,可能導致一系列持久且常常致殘的健康問題,我們常稱為“長新冠”。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技術結構,可快速捕獲病毒,通過機器學習還能對感染后癥狀嚴重性進行評估。目前,該技術正在進行成果轉化,未來將在醫療防疫等日常......
2023年12月1日,同世界衛生組織再次舉行呼吸道疾病技術交流會。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當前全球有關呼吸道疾病相關情況。中方專家介紹了自11月23日技術交流會之后,全國相關呼吸道疾病監測、臨床診療等方面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1600萬例。氣候變化對瘧疾防治構成巨大風險,因此全球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減緩全球變......
冬季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相應的治療藥品需求也持續增大,各種“網紅藥方”也曾出不窮。醫生建議,用藥存在個體差異,如果條件允許,尤其是兒童發燒,用藥應先去醫院檢測是哪種病原導致,不能盲目用藥。01奧司他......
英國公共衛生官員當地時間27日表示,英國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毒的病例。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此前在該國尚未發現人類感染該病毒。據報道,英國衛生安全局主管錢德表示,“這是我們首次在英國人體中......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思金研究組與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方敏等合作,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