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2-25 16:45 原文鏈接: 國內多所高校學子關愛“最美逆行者”子女

      “各位同學,點名啦!”

      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王小珂上課時的開場白。不過此時,她并不是在某個支教點的教室里,而是在自家的電腦前。屏幕上,三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正睜大眼睛,看著她。

      這是一堂網絡公益家教課。王小珂眼前的這三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他們都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

      自疫情暴發以來,一批批醫護人員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當他們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門、奔赴“戰場”之時,心中最牽掛的或許就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平安可以由家人守護,但孩子的學習呢?

      為了減少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后顧之憂,近期,國內眾多高校紛紛行動起來,組織學生在線為醫務工作者的子女義務輔導功課。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白衣天使們:“您的牽掛,由我們來守護!”

      多所學校,一個行動

      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疫情籠罩下的新年少了一些喜慶,多了一份冷清,但一封“倡議英雄帖”的出現,卻引起了很多華中師范大學學生的關注和熱議。帖子上的內容很簡單——尋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為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子女提供線上一對一免費輔導。

      發出這封英雄帖的是該校教育學院研究生輔導員許家瑞。

      “疫情發生的這段時間,看著醫務工作者種種感人事跡,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許家瑞說,想到自己所在學院的專業特色,在學院黨委以及學校研工部的支持下,他決定發動學生,當一回醫務工作者子女的“免費家教”。

      這封發出去的“英雄帖”,隨即吸引了來自該校多個學院的研究生黨員報名。經過認真選拔,一支近百人的研究生黨員愛心助學團成立了!據記者了解,這也是國內最早發出此倡議的高校。

      華中師大的行動開始于大年初一。在距離武漢千里之外的大連,大連理工大學作出相同決定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這一天,大連市的500余名醫護工作者正式啟程,馳援防疫一線。這則消息感動了全城市民。“那段時間,我們正在商討如何利用網絡開展學生的第二課堂。這則刷爆大連人朋友圈的消息深深感動了大工師生,我們火速決定,將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與學生的第二課堂以及志愿者活動相結合。”受訪時,大連理工大學團委書記侯慶敏這樣說。

      當晚,該校團委微信平臺率先發布了一條征集志愿者的推送。短短40分鐘內,一支百人志愿者團隊便成立了。

      同一天,在天津,南開大學面向全校招募公益家教志愿者。

      2月7日,在西安,西北工業大學校團委面向全校征集“最美志愿者”,組成線上家教志愿服務隊。

      2月10日,在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團委面向全校招募公益線上家教志愿者。

      2月12日,在鎮江,江蘇大學校團委推出“最美逆行者子女守護計劃”。

      2月13日,在上海,近500名復旦學子提交了戰“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愿隊調查表。

      ……

      一場為“最美逆行者”子女服務的“高校接力賽”,在祖國大地拉開了帷幕。

      多種形式,一份初心

      根據此前的安排,王小珂本來只需要輔導一名學生,但由于她的課教得生動、有趣,又有兩名防疫一線人員的子女慕名而來。三個孩子的參與使她的課堂顯得格外熱鬧,王小珂也覺得自己有責任開啟一個小課堂。“想用自己的一點努力,感恩‘最美逆行者’。”

      事實上,對于大部分高校而言,“一對一”的線上輔導算是一種“標配”,除此之外,每個學校也會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以及輔導學生的情況,“設計”一些屬于自己的方式。

      比如,江蘇大學推出的“最美逆行者子女守護計劃”,主要針對的是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奔赴武漢的16名醫務人員。這其中有5位醫務人員提出了子女服務的需求,但志愿者報名的人數已經大大超過了原本需要的數量。因此,江蘇大學便采取了“二對一”的輔導方式,即兩名志愿者共同輔導一位醫務人員子女。“我們一個是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另一名是研究生學生骨干,都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活動組織經驗。”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王陽說,“配對”成功后,志愿者將提供個性化線上輔導課程。

      同樣在江蘇,為了給孩子盡可能提供最好的輔導,王小珂所在的南航其實也有類似“多對一”的形式。此外,他們還開發了公益直播課堂。這個由該校一群熱愛航空、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研究生、本科生組成的團隊,通過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的教學方法,計劃將國內外航空歷史、無人機、直升機、航天科技等專題進行線上講授,為孩子們培育一個藍色夢想。

      南開大學則由該校第20屆、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部分成員,以及在校外培訓機構擔任過兼職的志愿者,組成了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各類學科的25個“學習交流小組”,通過線上“公開課”交流分享、學生按需自主選擇加入的形式開展服務。目前,這些小組也已經服務了500多人次。

      雖然服務的形式不同,但大家的心愿卻是一致的——盡最大力量為“最美逆行者”的子女們做好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正如大連理工大學志愿者蔡丹青所說,“作為學生,我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給孩子學業保障,讓這些偉大的父母放心,將信心、溫暖和希望傳遞下去”。

      多樣內容,一種陪伴

      王陽和“搭檔”一起輔導的孩子是一個叫溪溪的小學生。第一天上課,溪溪就提出了一個讓王陽有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姐姐,你們會不會玩成語接龍啊?”

      原本王陽兩人是有“分工”的,“偏文科類的課程我負責,理科類的課程讓我的搭檔負責”。但是,溪溪忽然提出的要求顯然有些打亂了之前的“計劃”。不過,他們并沒有在意,隔著電腦屏幕,三人愉快地玩起了成語接龍。

      這類事情在志愿者的輔導活動中,其實非常常見。

      “對于我們而言,每個孩子背后都代表著一個家庭,所以作為‘規定動作’,我們要求志愿者每次上課前,先和孩子一起學習防疫知識。”許家瑞說,通過和家長們的交流他還發現,在與志愿者相處中,這些家庭最需要的并不是獲得什么知識,而是一種陪伴和心理疏導。“有時孩子們會說,不用給我上課,跟我聊聊天就行。”

      針對這種情況,許家瑞建議在對醫務人員子女進行輔導時,志愿者首先要做的不是硬性地教授多少知識,而是要和孩子們成為朋友。“有很多醫務工作者的孩子都在上小學或初中,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內心是有想法的,但可能不擅表達,所以志愿者首先要做的是陪伴。”

      就在許家瑞說這番話的同時,在千里之外的江蘇,王陽剛和溪溪發完微信,溪溪家有只叫米開朗基羅的貓,他倆有時會聊一聊這只貓的趣聞;王小珂則正琢磨著下次上課,要教給屏幕里的三個小家伙什么內容,古詩賞析、作業輔導、動畫短片、防疫小貼士……無論哪種她都需要精心準備。

      在更遠的地方,南開大學的“公開課”此刻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復旦大學學生可能也正在帶著屏幕里的孩子們跳著“海藻舞”……所有這些陪伴,都在無聲地告訴依然在抗擊疫情前線的白衣天使們:“有我們在,請你們放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