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3-02 14:10 原文鏈接: 鐘南山團隊論文:過半患者入院時無發熱

       2 月 28 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等參與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征”研究,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發表。

    1.jpg

      2月9日,鐘南山團隊曾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相關研究。在對此前部分數據進行變更的基礎上,該論文正式在NEJM發表。

      研究人員從中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截至1月29日)經實驗室確認的新冠肺炎患者數據。

      研究發現,過半患者入院時無發熱表現;初次就診時,有2.9%的重癥患者和17.9%的非重癥患者未發現影像學異常。

      同時,論文指出,僅有1.9%的患者有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史,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情況;8.9%的患者在發生肺炎之前便可檢測到新冠病毒感染。

      除了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兩種途徑,研究者在患者的胃腸道、唾液和尿液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提示需進一步研究這些潛在的傳播途徑。

      該研究確定的新冠肺炎病死率為1.4%,與國家衛健委官方報道數據更為貼近;首次明確了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入住ICU、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死亡的風險為非重度患者的9倍。

      鐘南山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李蘭娟是37位作者之一。論文作者單位包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等。

      2月28日,WHO總干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鑒于疫情迅速傳播,由鐘南山領銜的研究組認為,對全國病例進行最新分析,可能有助于確定定義該疾病的臨床特征和嚴重程度。

      許多患者無發熱和異常影像學表現

      通過分析1099例(截至1月29日)經實驗室確認的新冠肺炎患者數據,論文指出,患者通常無發熱表現,許多患者沒有異常的影像學表現。

      共有86.2%的胸部CT掃描顯示結果異常,最常見表現為磨玻璃樣混濁(56.4%)和雙側斑片狀陰影(51.8%)。在877例非重癥患者中,有157例(17.9%)未發現影像學或CT異常;在173例重癥患者中,有5例(2.9%)未發現影像學或CT異常。

      論文表示,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燒(入院時43.8%,住院期間88.7%)和咳嗽(67.8%),惡心嘔吐(5.0%)和腹瀉(3.8%)很少見。

      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不過,研究發現,重度、非重度組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

      23.7%的患有至少有一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情況

      在1099例數據中,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歲。其中,41.9%為女性,0.9%年齡小于15歲,3.5%為醫務工作者。

      論文指出,患者中1.9%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記錄。這些發現與其他最新報道一致,包括家庭聚集性疫情、無癥狀患者傳播疾病和分為三個階段的暴發模式,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該研究繼續證實了人傳人。研究中有43.9%為武漢市居民;在非武漢居民中,有72.3%的人與武漢有過接觸。其中31.3%的人曾去過武漢;其余人既沒去過武漢,也沒與武漢居民接觸。

      患者中位住院時間為12天

      論文指出,所有患者的中位住院時間為12.0天(平均12.8天)。在住院期間,大部分患者被醫師診斷為肺炎(91.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占3.4%)和休克(1.1%)。重癥患者被醫師診斷為肺炎的比例高于非重癥患者。

      大多數患者(58.0%)接受了靜脈內抗生素治療,35.8%的患者接受了奧司他韋治療;氧療占41.3%,機械通氣占6.1%。

      同時,與非重癥患者相比,重癥患者進行機械通氣的比例更高。共有204例接受系統性糖皮質激素治療,重癥患者居多。其中16.2%進入ICU,8.3%接受有創通氣,2.5%死亡。

      入院時,患者淋巴細胞減少癥占83.2%,血小板減少癥占36.2%,白細胞減少癥占33.7%,大多數患者的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體水平升高較少見,重癥患者的實驗室異常比非重癥患者更為突出。

      新冠肺炎病死率為1.4%

      該研究的主要復合終點為進入重癥監護病房(ICU)、使用機械通氣或死亡,這些指標曾用于評估其他嚴重傳染病(例如H7N9感染)的嚴重程度。

      研究發現,共有67例患者(6.1%)發生主要復合終點,包括5.0%入住ICU,2.3%接受有創機械通氣,1.4%死亡。但在173名重癥患者中,主要復合終點的發生率為24.9%。在全部患者中,復合終點的累積風險為3.6%;在重癥患者中,累積風險為20.6%。

      鐘南山等人在論文中表示,新冠肺炎病死率(1.4%)低于此前報道,這可能是由于樣本量和病例納入標準的差異所致。

      新冠肺炎與SARS有何區別

      截至2020年2月25日,全球實驗室確診病例已達81109例。最近的研究中,某些新冠肺炎病例的嚴重程度與SARS-CoV相似。

      論文表示,盡管新冠病毒和SARS-CoV具有種屬相似性,但一些臨床特征可以將新冠肺炎與SARS-CoV、MERS-CoV及季節性流感區分開來,例如季節性流感在呼吸科門診和病房更為常見。

      此外,新冠病毒的醫務人員感染率(3.6%)顯著低于SARS(23%)和MERS病毒(9.8%);新冠肺炎從發病到死亡的平均時間為15.4天,顯著短于SARS(23.7天),但長于MERS(11.5天)。

      2月27日,在廣州的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鐘南山談及新冠肺炎病理特點時同樣提到,新冠肺炎和SARS不同,有個突出特點:小氣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礙氣道通暢,因而造成繼發感染,以及更加嚴重化。

      自從在武漢首次發現以來,新冠肺炎迅速傳播,并且嚴重程度范圍很廣。論文指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最初就診時并沒有發燒或影像學異常,這使診斷變得更加復雜。

      據NEJM醫學前沿發表的信息稱,論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關偉杰、梁文華、何建行和鐘南山指出:“目前亟待明確病毒傳播的動力特征、傳播途徑、病毒對人體組織的嗜性(tropism)。既往已有研究用于預測我國新冠疫情的變化趨勢,然而其并未適當納入政府近期對各地采取的強有力干預措施、全國復工、武漢與黃岡等地封城對人群疫情變化趨勢的影響。因此,對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智能預測模型構建與驗證也是當前的工作重點。”


    相關文章

    鐘南山最新判斷:預計明年上半年能恢復到疫情前生活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12月9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與團隊兩名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黎毅敏、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楊子峰教......

    鐘南山:發熱患者可先在家做抗原檢測,持續發熱去醫院

    近期,一些城市醫院發熱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9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熱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居家隔離,或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鐘南山表示,近期出現發熱的原因不單純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

    鐘南山:99%感染者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

    導讀:在9日舉辦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鐘南山表示,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復。鐘南山談奧密克戎:致病率減弱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

    鐘南山:希望推動哮喘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中新網廣州8月21日電(記者蔡敏婕)“全新呼吸”中國哮喘患者在線登記數據庫系統建設項目Ⅱ期19日在廣州啟動。項目旨在調查中國哮喘患者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與診治現狀,為提高中國哮喘規范化診療水平提供參考......

    鐘南山:塵螨仍是鼻炎和哮喘患者最常見過敏原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近日在廣州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以“中國哮喘/鼻炎患者主要致敏原十年變化”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發布了《2008年至2018年中國過敏性哮喘/鼻炎患者環境及致敏情況變化》研......

    鐘南山:提高臨床研究質量是創新必須遵循的路徑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

    鐘南山:提高臨床研究質量是創新必須遵循的路徑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

    鐘南山談香港疫情:采取的政策仍是爭取動態清零

    中新社廣州2月22日電(記者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22日通過其官方賬號“南山呼吸”,發布了鐘南山院士專門錄制的向香港市民發表演講的視頻。鐘南山講述了18年前多次到香港與醫學專家共同抗擊SAR......

    鐘南山: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長者死亡

    2月21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專門錄制視頻向香港市民加油打氣。針對香港疫情,鐘南山強調,“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的長者死亡,所以我們的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

    鐘南山:非封控區可以回家過年不需要完全停擺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今天(1月6日)接受了總臺記者采訪。對于即將到來的春節能否回家過年,鐘南山認為,沒有封控的地區,即低風險地區,市民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回家過年,不需要完全停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