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鐘南山,深圳大學過敏反應和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劉志剛等人,近日在預印本服務器medRxiv發表綜述文章,綜合分析了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特征。鐘南山和劉志剛為通訊作者。
這項以病人為基礎的大型系統回顧分析,報告了COVID-19從暴發到當前大流行的更精確概況。
研究人員總共檢索了1052篇已出版論文,并對論文中涉及的COVID-19臨床特點進行了提取和分析,最終符合納入標準的有72篇。這些均是由兩名審稿人獨立評估合格的出版物。
這些論文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美國醫學會雜志》《柳葉刀》《英國醫學雜志》等期刊。
(注意:預印本網站medRxiv所有論文未經同行評議)
統籌72項研究
目前,COVID-19的臨床特點已在眾多研究中得到描述,但其結果各不相同。因此,鐘南山等人對相關科學文獻進行了系統回顧,并綜合了COVID-19從最初暴發到大流行階段的臨床特征的關鍵數據。
研究人員采用系統檢索的方法,識別了多個數據庫中包含COVID-19臨床特征的回顧性觀察研究。
最終選取的72篇回顧性研究論文,包括22篇報告、20篇案例系列分析文章、3篇對照研究文章、27篇橫斷面研究文章。
橫斷面研究是通過對特定時點和特定范圍內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和有關因素的分布狀況進行資料收集、描述,從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病因線索。這是描述流行病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
在選定的論文中,51篇是英文的,21篇是中文的。10篇論文報道了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COVID-19病例,包括美國、德國、韓國、越南、尼泊爾、泰國、新加坡、加拿大和意大利。而中國病例覆蓋31個省份。
此外,有9篇專門針對兒童,其余論文主要針對成人患者(其中2篇針對孕婦)。COVID-19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2月14日。
文獻質量評價顯示,橫斷面研究質量良好(中位評分7.0),病例報告/系列研究一般(中位評分6.0)。
分析3470例癥狀
該研究共涉及3470例患者,其中3468例RT-PCR檢測確診患者和2例抗體檢測確診患者。患者年齡從17天至92歲,男性患者1822例,占所有涉及病例的52.6%。在被問及吸煙狀況時,1573例患者中有208 (13.2%)表示自己為吸煙者。
最常見的癥狀為發熱(2878例[83.0%]),63.4%的患者以發熱為首發癥狀。但發燒的比例略低于其他與冠狀病毒有關的呼吸道疾病,如非典型肺炎(100%)或中東呼吸綜合征(98%)。
其次是咳嗽(2102 [61.0%])、疲乏(942 [37.9%])、出現痰液(720 [28.7%])、呼吸困難(412 [14.5%])、肌肉酸痛(477 [18.6%])。
不太常見的癥狀是頭痛(318[11.8]、)喉嚨痛(289[14.0%])、胃腸道癥狀(厭食、惡心或嘔吐有185[8.9%])和上呼吸道癥狀(鼻涕、打噴嚏、鼻塞有162[7.6%])和腹瀉(165[6.1%])。
在入選患者中,有888例(31.5%)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13.3%)、糖尿病(7.3%)、慢性阻塞性肺病(1.4%)、心腦血管疾病(8.3%)、惡性腫瘤(1.5%)、慢性肝病(2.1%)、慢性腎病(0.7%)等。
而COVID-19常見并發癥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和急性腎衰。
2866例患者中,胸部CT發現肺部異常的有2528例(88.2%)。在參加不同實驗室分析的患者中,2387例中有1498例(62.8%)淋巴細胞減少;2091例中有1354例(64.8%)C反應蛋白升高。
病死率與世衛組織統計一致
共有185例(11.5%)患者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總病死率為3.7%。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統計的數字非常接近:3月5日病死率3.7%,80565例中死亡3015例。
盡管COVID-19的病死率遠遠低于SARS(9.6%)和MERS(37.1%)。到目前為止,對這三種冠狀病毒感染疾病的不同癥狀和病死率尚未完全了解。研究人員認為這3種冠狀病毒的不同嗜性和毒力可能是造成差異的部分原因,這一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鐘南山等人指出,將臨床表現與放射學檢查結果及血液檢測相結合,可能有助于早期診斷和管理。由于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應該采取緊急措施探索這種疾病。而且,COVID-19的動態演化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表征。
研究人員認為,對于沒有特定療法的新發傳染病,患者的早期隔離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我們從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已經認識到,早識別、早隔離和早管理,可以阻止病毒的人際傳播。”他們寫道。
近日鐘南山團隊發布的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表明,連花清瘟膠囊對輕至中度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癥狀恢復顯示出顯著效果。該研究在中國、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的17個研究點進行,共納入410名接受連花清......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
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自2022年9月啟動初評工作以來,經全國范圍推報及復核初審,于同年12月30日完成初評,確定24名候選人進入終評。2023年4月25日,經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評審委員會......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12月9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與團隊兩名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黎毅敏、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楊子峰教......
近期,一些城市醫院發熱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9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熱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居家隔離,或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鐘南山表示,近期出現發熱的原因不單純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
導讀:在9日舉辦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鐘南山表示,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復。鐘南山談奧密克戎:致病率減弱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
中新網廣州8月21日電(記者蔡敏婕)“全新呼吸”中國哮喘患者在線登記數據庫系統建設項目Ⅱ期19日在廣州啟動。項目旨在調查中國哮喘患者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與診治現狀,為提高中國哮喘規范化診療水平提供參考......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近日在廣州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以“中國哮喘/鼻炎患者主要致敏原十年變化”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發布了《2008年至2018年中國過敏性哮喘/鼻炎患者環境及致敏情況變化》研......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