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作,在耦合雙球微腔中獲得高品質、穩定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光。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納米尺度》。
微納結構光學微腔激光在微型光電子器件集成以及激光顯示領域具有非常重要應用價值。微納結構微腔激光與傳統的可添加偏振片或引入偏振種子光束的傳統激光器不同,微腔中的激射是以不具有偏振特性的自發輻射作為“種子光”,這使得激射的偏振度普遍較低。基于游標效應既能減少激射的模式數又能對偏振方向進行一定的篩選,是提高激射偏振度的有效辦法。
研究團隊利用鈣鈦礦雙球微腔進行耦合,通過游標效應成功將激射的偏振度從~0.2提升至0.78。當雙球微腔間距為~30 nm(納米)時,產生光場相互作用獲得了低閾值,高偏振度的單模激射,并且該激射可以在1.4倍閾值功率泵浦下以相對強度1維持55分鐘。此外,還分析了單個和耦合微球的模態分布,解析了耦合前后諧振的物理圖像。在游標效應作用下,由于簡并模式的減少和TE與TM模式耦合效率的差異,激射的偏振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對于促進微納結構光學微腔激光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據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使用光的偏振來實現最大化信息存儲密度的設備。新研究使用多個偏振通道展開了并行處理,計算密度比傳統電子芯片提高了幾個數量級。自1958......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作,在耦合雙球微腔中獲得高品質、穩定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光。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納米尺度》。微納結構光學微腔......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作,在耦合雙球微腔中獲得高品質、穩定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光。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納米尺度》。微納結構光學微腔......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龍、董紅星領銜的微結構光物理研究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作,在耦合雙球微腔中獲得高品質、穩定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光。相關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龍、董紅星領銜的微結構與光物理研究團隊與南京曉莊學院、中國科學院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國內研究機構合作在微納單模激光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團......
二維(2D)材料如石墨烯、黑磷、MoS2等已成為組裝新型光電子器件的一類重要光電材料。基于2D材料固有結構各向異性形成的偏振光電探測器已應用于從光學通信到軍事的各個領域。近期,2D層狀雜化合鈣鈦礦因其......
低真空條件下,采用自行研制的二次靶偏振X射線能譜儀分析碳素鋼中的磷、硫含量。磷含量0.011%~0.105%區間獲得比較滿意結果,分辨能力優于0.01%。硫含量0.005%~0.035%區間內的激發強......
美國宇航局預計在2017年初宣布概念研究方案,航天器的科學儀器預算為1.25億美元在地球軌道上,美國宇航局所管轄的空間望遠鏡是全球最多的,性能也最為先進,幾乎覆蓋了所有的觀測波段。2018年,美國宇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利用拉曼存儲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偏振糾纏態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徑不同自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電實驗室研究員李建郎課題組在新型固體激光器研究中,同時實現了具有矢量偏振和螺旋相位的激光光束輸出。相關論文已發表(IEEEJ.Sel.TopQuantumE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