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國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中國政府隨后采取的系列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2020年3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宣布,中國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3月16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消息,中國新增確診病例數為29例,遠遠低于世界其他國家地區新增確診病例(13874)。自3月17日起,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報告(第57號)不再將中國疫情單列,而是分區域統計全球疫情發生狀況。3月18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信息,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4例,全部為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湖北新增確診病例0例(武漢0例)。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取得了巨大成效。
然而,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相對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呈現出快速蔓延的趨勢。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已演變為“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世界衛生組織3月16日發布報告顯示,除中國外,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高達86438例,首次超過中國累計確診病例數(81077)。3月18日零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顯示,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高達191127例,蔓延至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臨巨大挑戰,亟待全球開展聯合行動抗擊疫情,而中國經驗無疑將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有效幫助。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傅伯杰院士團隊,在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A systematic approach is needed to contain COVID-19 globally”(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0.03.024),從系統思維的角度,將中國抗擊疫情的非醫療綜合方案凝練為統籌、分類、協作三個方面,系統總結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提出為抗擊全球疫情,亟待在全球范圍內采取系統綜合方案,加強疫情分區、政府統籌、民眾協作,通過聯合行動,共同抗擊疫情,保護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基本福祉。
中文譯文附后。
采取系統方案抗擊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趙文武a,b, 張軍澤a,b, Michael E Meadowsc,d,e, 劉焱序a,b, 華廷a,b, 傅伯杰a,b,f*
a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875;
b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 陸地表層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北京100875;
c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 Geograph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Rondebosch 7701,South Africa;
d 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上海200241;
e 浙江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金華321004;
f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085
2019年12月,中國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早期爆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于關于COVID-19的知識不足、警惕性不夠、檢測工具難以滿足突發需求等。然而,中國政府隨后采取的系列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自2020年2月18日起,全國新增治愈病例超過了新增確診病例;自2020年2月28日起,累計治愈出院病例超過了現有確診病例(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
中國抗擊疫情的策略取得了巨大成效,遏制了COVID-19快速傳播,保護了數十萬人口免于病毒感染[2-3]。然而,在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時,COVID-19卻在全球呈現迅速蔓延的態勢。截至2020年3月10日,除中國之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波及全球109個國家或地區,境外累積確診病例已達到32778例。3月10日境外的4105例新增確診病例也遠遠高于中國境內的20例新增確診數(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situation-reports)。COVID-19已經呈現全球流行態勢。面對目前還沒有成功研發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效藥物的嚴峻局勢,亟待全球開展聯合行動抗擊疫情,而中國經驗無疑將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有效幫助。
中國抗擊疫情的系統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政府在2020年2月28日聯合發布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對措施,包括了控制感染源、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等(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who-china-joint-mission-on-covid-19-final-report)。對此,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質疑上述措施在其他國家實施的適用性與可行性[4]。然而,在COVID-19急劇傳播的當下,迅速公開并分享應對疫情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是研究人員抗擊疫情的必然選擇[5]。本研究嘗試以系統視角解析中國抗擊疫情的系列措施,其目的是期待不同國家能夠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抗擊疫情的有效途徑。
疫情爆發與傳播不僅源于其自身毒性和傳播能力,也和人口流動等社會經濟、環境因素密切相關[6, 7]。人類、病毒、其他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反饋,形成了人與環境復合系統[8]。為了控制和阻止病毒傳播,除了大量醫療措施外,需要采取系統方案,包括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基于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分類-統籌-協作”框架[9],中國在抗擊疫情中所采取的系統方案可以凝練為統籌、分類、協作三個方面(圖1)。
統籌。統籌是以政府為主導,組織抗擊疫情所亟需的醫療隊伍和醫療資源等。自正式確認COVID-19對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威脅之后,中國政府從2020年1月20日開始實施了自上而下的統籌安排,分配管理醫療物資等重要戰略資源(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23/c64094-31600380.html)。例如,為了提高湖北省地區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中央政府立刻組織協調了多個機構部門,在短時間內迅速啟用多家傳染病專科醫院,其中包括了短時間內實現竣工的“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此外,截至2月23日,來自全國29個省市、軍隊系統的330余支醫療隊,共計41600醫療人員被派遣支援武漢(http://news.cctv.com/2020/03/01/ARTIyFaDgjnVVFUmkVuatpaz200301.shtml)。中央政府還建立了在常規交通運輸通道關閉以后物資運輸的“綠色通道”,以保障口罩、防護服、消毒劑等醫療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及時供應。
分類。分類是對疫情發生區域及其風險的分類。分類中需要考慮確診病例數和與疫情傳播相關的因子,如人口特征、區域環境等。確認COVID-19可以發生人與人傳播之后[10],為了進一步控制疫情的擴散,在縣一級行政區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自2020年1月23日起,中央政府在武漢等湖北7個地市采用了“封城”管理,暫停城市公共交通運營,關閉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等。為了避免處于潛伏期的患者傳播病毒,城市內部人口密集區域也相應關閉。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為確保春節假期后有序恢復生產,中國政府于2020年2月17日發布文件,要求所有省份(湖北省、北京市除外)需根據當地的疫情進行科學研判,在縣一級行政區進行風險評估(分為“高”、“中”、“低”三級),據此開展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工作(http://www.gov.cn/xinwen/2020-02/18/content_5480514.htm)。
協作。協作是指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協作。除了一系列的應急響應措施外,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全面社會協作是這次有效控制疫情的基礎條件(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23/c64094-31600380.html)。國際之間的信息共享、協同研發等,對于抗擊疫情也非常重要。此外,個人、商業和社會團體也采取了許多自發的協作行動。例如,許多治愈患者已經主動捐贈血漿用以臨床治療;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穩定開展貨物配送供給,對于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普通民眾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采用家庭消毒、常洗手、戴口罩、居家觀察等個人預防措施共同抗擊疫情。全社會積極協作對于抗擊疫情至關重要。
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的經驗
通過統籌、分類和協作(3C)的系統應對方案,中國已經初步遏制了COVID-19在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傳播。其中,統籌、分類、協作三者并不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例如,分類需要不同政府機構在不同行政級別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協作,這有助于加強政府的統籌管理,政策高效地執行也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而普通民眾之間的自發協作行為(自下而上)也需要政府的適當統籌指導(自上而下)。因此,系統性的治理方法需要充分考慮不同機構和參與者之間的相互關聯和互動。
COVID-19已經逐漸演變為全球危機。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每個國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應對策略,但是,不同國家的孤立行動,難以有效控制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進一步擴散風險。因此,只有在全球范圍內采取系統的方法并形成全球性的防控網絡,才能最終戰勝疫情。在3C模式下,其他國家也可能會采取適合自身的有效措施。我們在這里重點介紹可以促進各國采取聯合行動的三項措施。
首先,面對病毒傳播,各國需要根據潛在的傳播風險及時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不能任由病毒擴散發展。考慮到不同國家的人口密度和氣候條件不同,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分區管理。同時也需要隨時根據疫情的風險水平及時調整管理策略,以盡量減少嚴控管理對經濟生產、居民生活的負面影響。其次,政府需要通過統籌管理,科學合理地分配醫療、生活必需品等資源,并提高資源分配效率。就全球范圍而言,除了世界衛生組織之外,聯合國應發揮積極作用,組織統籌不同的隸屬機構,根據不同國家上報的信息制定全球疫情防控管理計劃,從而為各國提出對策。第三,社會全體成員的科普教育、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是控制病毒的重要基石。因此,各國政府有責任和義務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廣大民眾的協同合作抗擊疫情。其中,尤其需要及時發布疫情準確信息,并持續推動國際社會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
目前,全球六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控制其進一步傳播顯然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分類-統籌-協作框架的重要啟示在于,能否成功抗擊疫情不僅取決于藥物和醫療人員,還取決于世界上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因此,不同國家之間需要建立信任,就抗擊疫情的管理策略、治療方法、關鍵醫療物資和其他物資等開展全方位的合作。總之,當前亟需所有國家采取聯合行動,積極抗擊疫情,并分享寶貴經驗。這些努力有助于確保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基本福祉。
利益沖突聲明
全體作者聲明沒有利益沖突。
致謝
本項目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No. 2017YFA0604700)和“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戰略咨詢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 2: 145-151.
[2] Huang E, Qiao F. A data driven time-dependent transmission rate for tracking an epidemic: a case study of 2019-nCoV. Sci Bull 2020; DOI: 10.1016/j.scib.2020.02.005.
[3] 王剛, 黃鍔, 喬方利.疫情管控效果的一種定量化評估方法:以COVID-19為例.科學通報. 2020; DOI: 10.1360/TB-2020-0159.
[4] Kupferschmidt K, Cohen J. Can China’s COVID-19 strategy work elsewhere? Science 2020; 367:1061–1062.
[5] Anonymous. Coronavirus: keep sharing research. Nature 2020; 578: 7.
[6] Yue RPH, Lee HF. Climate change and plague history in Europe. Sci China Earth Sci 2018; 61: 163–177.
[7] Redding WD, Atkinson MP, Cunningham AA, et al.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emergence and epidemic potential of Ebola in Africa. Nat Commun 2020; 10:4531.
[8] 陳發虎, 傅伯杰, 夏軍等. 近70年來中國自然地理與生存環境基礎研究的重要進展與展望.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 2019; 62: 1665–1701.
[9] Fu B, Zhang J, Wang S, et al. Classification–coordination–collaboration: A systems approach for advan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Natl Sci Rev 2020; DOI: 10.1093/nsr/ nwaa048.
[10] 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ew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4月1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7例,其中17例為境外輸入病例,10例為本土病例(黑龍江7例,廣東2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5例......
2019年12月,中國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中國政府隨后采取的系列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2020年3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宣布,中國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3月16日,根據世......
2019年12月,中國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中國政府隨后采取的系列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2020年3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宣布,中國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3月16日,根據世......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中國建筑學會標準《辦公建筑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運行管理應急措施指南》的公告。批準《辦公建筑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運行管理應急措施指南》為中國建筑學會標準,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