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4-07 16:26 原文鏈接: 新研究:為什么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于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后又"跳"到了人類。為什么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復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1、這種新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有何不同?

      冠狀病毒科包含大約39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在這些病毒中,只有7種冠狀病毒被報道會感染人類并導致疾病。四種冠狀病毒引起與普通感冒相似的輕微癥狀,但三種冠狀病毒會引起嚴重和可能致命的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和現在的SARS-CoV-2,它是目前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罪魁禍首。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SARS-CoV-2是引起SARS的冠狀病毒的近親,在基因組成上有79%的相似性。這兩種病毒雖然相似,但并不相同,其疾病表現也不同。SARS于2003年2月底在中國得到確認。全球共有8098人感染非典型肺炎,774人死亡,死亡率為10%。

      MERS-CoV最早于2012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被發現。全球MERS-CoV共導致2494例MERS病例和858例死亡,死亡率為37%。

      現在的SARS-CoV-2的流行以及感染率和死亡率似乎與SARS-CoV和MERS-CoV不同。截至3月20日,美國共有14250例COVID-19病例,其中205例死亡。看起來SARS-CoV2比其他兩種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要低,但是它的傳染性更強。

      2、COVID-19大流行是什么意思?

      像"非典"這樣的侵襲性疾病會引發流行病--在一個地區新發病例的數量會迅速增加。有效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減少了新感染患者的數量,直到這些侵襲性疾病得到控制。而地方性疾病則是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不斷發生的。地方性疾病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瘧疾,它經常出現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

      有效的監測方法和以證據為基礎的當地公共衛生措施相結合,控制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國際監測系統提醒當局注意一種新疾病的出現,幫助為旅客、航空公司和機組人員提供指導。它還啟動了一項防止疾病傳播的全球應對措施,并幫助當地公共衛生部門識別和隔離受感染的人。這種綜合反應有效地防止了SARS的流行。到2003年7月,即疫情爆發4個月后,SARS的人際傳播已停止。

      3、這些病毒是如何傳染給人類的?

      大多數影響人類的新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的,這意味著它們起源于野生動物(主要是哺乳動物),然后傳播給人類。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病毒。這些病毒可能在蝙蝠中引起輕微癥狀或無癥狀。人和動物與蝙蝠(或它們的尿液、糞便或唾液)相互作用可能會感染這些人畜共患病毒,然后傳播給其他動物或人。

      捕獲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食物或醫療用途,會使像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與其他動物和人密切接觸。這就是前兩次冠狀病毒爆發的情況。在2003年的爆發中,SA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作為食品在市場上出售的果子貍身上,然后又從果子貍傳播到人身上。在MERS疫情中,ME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染給駱駝,再從駱駝傳染給人類。

      4、為什么蝙蝠不會因為病毒而生病?

      蝙蝠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動物。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將與飛行相關的基因變化與蝙蝠免疫系統的有益改變聯系起來。例如,蝙蝠的免疫系統可以對抗病毒感染,但不會對病毒做出過度反應,從而防止蝙蝠因攜帶大量病毒而生病。

      5、有機體如何與病毒達成"休戰"?

      病毒感染動物的后果取決于兩個一般因素:第一是病毒株的強度或毒性;第二是受感染動物免疫防御的有效性。最初,病毒對動物可能是高度致命的。迅速殺死宿主對病毒沒有好處,因為它限制了病毒向其他動物傳播的能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的毒性會減弱。另一方面,對病毒敏感的動物很快死亡,而對病毒有遺傳抗性的動物存活下來,并將這種抗性傳給后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事件的組合導致了一種平衡,動物的免疫系統能夠控制病毒感染而不完全根除它。在人類皰疹感染的疾病中,就能觀察到這種平衡。

    相關文章

    從“人畜共患病項目”看人類基因組的獨特之美

    從兩克重的大黃蜂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到重達數噸的鯨魚,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6000多種哺乳動物差異很大。在過去的1億年里,它們幾乎適應了地球上的每一個環境。現在,“人畜共患病項目”已對現存24......

    人工智能:防止下一次傳染病全球大流行的秘密武器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滯的四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就對人畜共患病敲響了警鐘,將其確定為全球關注的關鍵新興問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

    COVID19疫苗產生的抗體持續時間遠比預期的長

    發表在《BMC傳染病》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長COVID-19患者接受COVID-19疫苗后,他們產生了針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體,時間比預期的長。當一個人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通常會通過制造......

    Nature高福武桂珍劉軍在華南海鮮市場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

    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與2019年12月發現的早期人類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存在關聯,并于2020年1月1日關閉。為了調查市場內新冠病毒的流行情況,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期間,市場內及周......

    Nature高福武桂珍劉軍在華南海鮮市場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

    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與2019年12月發現的早期人類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存在關聯,并于2020年1月1日關閉。為了調查市場內新冠病毒的流行情況,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期間,市場內及周......

    新冠病毒最可能來自哪里?官方最新回應:人類!

    央視新聞4月8日下午,國新辦就我國新冠溯源研究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副局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表示,距離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被發現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我們一直在......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檢測病毒

    盡管針對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診斷測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仍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準備樣本或解釋結果,這使得它們在醫療資源稀缺地區的推廣變得不切實際。發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學》雜志上的一種靈敏的方法,可在短......

    以毒攻毒殺死腫瘤,這項作價千萬元成果獲批臨床

    “我們的成果一旦邁入產業化,腫瘤患者只需打一針就有望治愈,費用將是現在的幾十分之一。”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醫藥學院教授李恭楚的這個愿望即將實現。日前,他團隊研發的腫瘤藥物“GC001溶瘤痘苗病毒注射......

    關于舉辦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驗證計劃的通知

    各有關實驗室:為進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水平,提高重大傳染病應急檢測能力,保障測量結果準確、有效、一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先進測量工程中心(計量檢測與校準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

    如何做好甲流、諾如病毒防護?國家衛健委解答

    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介紹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發布會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